魏晋

【魏晋(220~420)】

三国(220~280)

  中国历史上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东汉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袁绍,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董卓率兵入洛,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模的内战。关东州郡纷纷要求讨伐董卓。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190),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但因关东联军本为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建安元年(196)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保据汉中地区。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董卓入洛后,曹操逃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初平三年,他诱降黄巾军30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他把汉献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并屯田积谷,以蓄军资。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袁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建安十二年,曹军出卢龙塞(今河北遵化西北),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江东的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刘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刘备之命,于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迫使曹军退回中原。这就是决定南北相持局面的赤壁之战。曹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建安十六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刘焉之子)的地盘。二十四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据守荆州的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全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汉延康元年(220)一月,曹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孙权于222年接受魏国封号,在武昌称吴王。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境),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即建康),建立吴国。猇亭之战以后不久,蜀、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军。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40余年。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吴有扬、荆、交三州。(见魏,蜀,吴)

  魏景元四年(263),魏灭蜀。咸熙二年(265),司马炎(见晋武帝)代魏称帝,建立晋朝。晋太康元年(280),晋灭吴。东汉初平元年(190)后出现的分裂局面,经过魏、蜀、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全国又归于统一。

晋(265~420)

  三国之后建立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封建王朝。魏咸熙二年(265)十二月,晋王司马炎夺取政权,建立晋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建兴四年(316)为匈奴刘氏所灭,史称西晋。建武元年(317)琅邪王司马睿(见晋元帝)在江南即晋王位,都于建康,元熙二年(420),为刘裕所灭,史称东晋。

  两晋150年间,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上,有几个方面出现了以前未曾有过的贡献。

  西汉繁琐章句和东汉谶纬迷信的经学,这时已经衰落,但儒家经典的研究并未中断。后代传习的《左传》杜预集解、《谷梁传》范宁集解和《尔雅》郭璞注,都出于晋人之手。晋代史学颇为发达,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东晋干宝的《晋纪》、孙盛的《晋阳秋》、常璩的《华阳国志》,都为当时和后代所推重。荀勖改变图书七种分类为甲乙丙丁四部,亦即经、史、子、集四大类。史部著作从经书独立出来,自成一类,也自晋代始。由于门阀士族的兴盛,重视世系谱牒,东晋贾弼始创谱学,齐梁时人继承。咸宁五年(279)汲冢发现竹简所写古籍,有《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为千余年后发现秦汉竹木简及敦煌、吐鲁番古写本的先声。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定出的制图原则,成为一直沿用到明末的中国绘制地图的基本方法。

  曹魏时兴起的玄学,在西晋仍然是盛行的显学。西晋谈玄学知名的有裴頠、郭象,东晋有张湛。玄学是先秦两汉哲学发展的结果,提出了新的讨论对象、概念、范畴、方法,形成一种思辨性较强的哲学。

  西晋在文学方面也有其独特成就。一般而言,西晋人的诗文多重词藻雕饰及写作技巧,但也出现了左思、刘琨这样的作家。西晋以文学知名的,还有陆机与潘岳,他们的作品都以艺术技巧而不以思想感情胜。陆、挚(挚虞)两家著作的出现,标志着西晋时文学和史学一样,独立于经学之外,开始成为系统研究的对象。由于玄学影响,东晋诗歌作品多理过其词,淡乎寡味,但也出现了陶渊明这样的田园诗人。

  晋代仍不断有僧人西行求法。东晋末法显赴天竺,携来当时急需的律藏。慧远、僧肇都是著名的僧人。道安在襄阳编定的《综理众经目录》,为中土第一部佛经总目。西晋时天师道流行,为王谢等高门所信奉。道家著述有葛洪的《抱朴子》内外篇,内篇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则主要为儒家和刑名家观点的政论。

  王叔和的《脉经》总结西晋以前脉学经验,是现存最早脉学专著。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是中国针灸学的重要著作。绘画方面,人物画像仍是流行题材,晋宋之际才出现山水画。顾恺之强调人像画传神之处全在目睛,指出了绘画技法要领。书法自东汉以来被作为艺术来欣赏,晋代索靖、卫夫人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有关书法的理论和笔法,都为后代所重视,影响广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诗词吧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chaodai/10.html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