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诗词---> 陶侃惜谷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陶侃惜谷的文言文翻译)

陶侃惜谷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陶侃惜谷的文言文翻译)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诗词     发布时间:  2024-02-28    点击:  365 次

陶侃惜谷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

网上有关“陶侃惜谷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陶侃惜谷的文言文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该文言文中陶侃是一个关心人民生计、热爱自然生态的人。

根据家长网查询得知,陶侃在《惜谷》中强调了“地利人和”的重要性,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计是最重要的事,这表明关心人民生计,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陶侃还提倡“山不僵,水不涸,果蔬茂盛”,这体现出热爱自然,推崇“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

陶侃惜谷的文言文翻译

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

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陶侃惜谷的文言文要怎么翻译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陶侃惜谷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陶侃惜谷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陶侃尝(1)出游,见人持(2)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3)?”人云:“行道所见,聊(4)取之耳(5)。”侃大怒诘曰:“汝(6)既不田(7),而戏贼(8)人稻!”执(9)而鞭(10)之。是以(11)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12)。(《晋书·陶侃传》)

  译文

 陶侃曾经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十分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拿鞭子抽他。(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对农副业肯下苦力,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释

 (1)尝:曾经。

 (2)持:拿着。

 (3)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指干什么。

 (4) 聊:姑且。

 (5) 耳:罢了。

 (6) 汝:你.

 (7)田:名词作动词,种田。

 (8) 贼:损害,伤害。

 (9) 执:捉拿。

 (10) 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11) 是以:因此。

 (12)足:丰衣足食。

  哲理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特点。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陶侃惜谷文言文及翻译

《陶侃惜谷》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人拿着一把还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坏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姑且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还随意戏弄别坏的庄稼,抓住那人用鞭子抽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坏坏丰衣足食。

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着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汉语-《陶侃惜谷》

关于“陶侃惜谷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shici/1494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