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留余地的诗词?古人描写有伤风化的诗句?
-
本文目录
古人描写有伤风化的诗句?
卜算子
>南宋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南宋中期女词人,生卒年不详。自幼流落,后几经辗转,沦为台州行营营妓(军营中的歌妓)。但她并未因身世沦落而自觉低人一等,反而对自己各方面都严加要求,本就多才多艺的她最终成为了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子,这为她带来了一定的名声,但也给她到来了很大的灾难,这灾难与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有关,也可以说是由他一手造成。
>严蕊的才名在当时流传颇广,许多文人笔记中都有对她的记载。南宋文人洪迈《夷坚志》中记载“台州官奴严蕊,尤有才思,而通书究达古今”。周密《齐东野语》中也记载“(严蕊)善琴奕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
>本文所要解读的这首《卜算子》,背后的故事便发生在严蕊在台州时。
>在一次官家宴会上,时任台州太守的唐与正召来严蕊作陪,时桃花盛开,唐与正久闻严蕊才名,便命她即席赋词一首以助兴,严蕊看着园内莺莺燕燕、桃红柳绿的景象,果然不负众望,对着满座宾客张口唱到: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一曲新词唱罢,满座皆为倾倒,太守唐与正也是大赞其才华,并赏了她丝帛。严蕊才名由此更盛,许多文人才子慕名而来,更有谢姓豪士为了她“尽客囊橐馈赠之而归”。但不成想,这些文人之间传来传去的风流韵事,却成了这个弱女子的罪行。因为有一天,我们的道学家朱熹,来了!
>朱熹时任浙东常平使,巡行台州。他跟唐与正两人,分属儒家学派的两个分支,朱熹是理学派,唐与正是永康学派,两派之间由于对儒家经典的理解不同而互不相容,时时攻讦。朱熹因此就与唐与正不睦,于是在巡行台州时便借机寻找唐与正的过错,准备罗织罪名予以弹劾。唐当时已调往它地任职,朱熹于是连上六道奏疏弹劾,其中第三、第四道均论及唐与严蕊之间的“风化之罪”,并亲自下令立即逮捕严蕊。于是这起官场之间内斗的结果,就需要由一个弱女子来承受了。
>入狱之后,在朱熹的授意下,狱吏多次对其施以酷刑,逼其招供。但严蕊始终没有说出一句关于唐与正的话来,“于是再痛杖之,仍系于狱。两月之间,一再受杖,委顿几死”,即便如此,严蕊也始终不肯屈服,不肯污蔑唐与正,并对着审理她的官大人说道:“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料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
>后来这事儿越闹越大,惊动了宋孝宗,宋孝宗觉得朱熹做的有点过,就改了他的官,让岳霖(岳飞的后人)继任。严蕊的名气已然很大了,她的遭遇令包括岳霖在内的许多文人士大夫和普通老百姓同情,岳“怜其病瘁”,就准备找个由头放了她,在最终审理结案并准备释放之际,岳霖令她作词以自陈。严蕊没有经过多少构思,不一会儿就张口吟出了这首《卜算子》,岳霖惊叹,当场“判令即日从良”。
>讲完这个故事我们再来细细解读一下这首词,看看在沉冤昭雪之际,这样一个弱女子会是怎样一种心境。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我并非生来就是这般低贱的风流女子,可这一切又是因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前世的孽缘而导致今生受此罪过吧!严蕊自己肯定也明白,前世今生什么的都是托词,是这世道与那些掌握权力的坏人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但是你能去怪这个世道吗?
>可以看出,这两句的情绪是在往下走的,没有半点对蒙受不白之冤的控诉,也没有对将被释放的兴奋情绪。与其说是对着官大人喊冤,不如说是她在自言自语似的可怜自己!这两句的意义还在于,她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情绪想要发泄,有很多冤屈想要控诉,但最终表达出来的就是这么一句平淡的文字。这就是文学艺术中藏在水面下的语言,和情绪。我们能从平淡的语气中读出不平淡的情绪起伏,也能从自我可怜似的语句中读出她的愤慨,更能从这无奈的句子中读出她的与这个世道的和解,读出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又是古典诗词里的“自”,“春风自绿江南岸”“流水无情草自春”,春风自绿,草木自春,好像从未停下来等待过谁。只要有“自”字的诗句,总给人一种无情与流逝的感觉,就算你对这个世界再多情,它也不会因此而多眷顾你几分。
>女子用这般无奈与卑微的语句,表达着自己对命运不公的不满。沦落风尘,惨遭污蔑,严刑拷打,她所经历的一切不公,都只能自己受着,她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这一切都不由她做主。
>下阙前两句委婉表达自己对营妓生活的厌弃,好似在回答审判她的岳霖的问话一般;后两句表达自己对释放出狱后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在作这首词之前,或许是岳霖提问起了她对往后生活的想法,问自己还愿不愿意再回去做营妓,她便在词中予以回答。这里的“去”和“住”都指的是营妓生活。“去也终须去”,我终究是要离开那里的。这也正合了词一开头的那句“不是爱风尘”,她并没有拿自己当风尘女子,这都是命运的迫不得已。“住也如何住?”再留在那里我都没办法想象自己的日子该怎么过。意思是自己再也无法平静的面对低贱的营妓生活了,她想要自由,她想要尊重。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两句的表达很有一种美好的感觉,的确像是一个女子在受尽了折磨摧残之后,终于获得了自由的生活,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在山间的草地上,用手挡着太阳眯着眼睛看那阳光,她感觉那阳光是自由的,空气是自由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天地间包括她自己,都是平和而美好。一切都过去了,我会再找到爱我的人,找到一片自由的田地,我过上村妇的生活,他从田地里回来,摘了许多山花,他把那些花戴到我头上。这样的生活,就是我的归处。
伏笔的古语?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意境上的美,那种美,落落大方,盘根错节,长在一段日子上。
>是啊,“新醅酒,小火炉”,凡俗的事物,在他的笔下,生动温暖,回味无穷。
>最妙的,是晚来天欲雪,为这首诗,打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押韵在能否饮上一杯
>在这里,诗人巧妙地直点主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 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 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
>峰回路转,曲折尽致,读来只觉精神飞动,情 韵无限。
>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为下文转写乡愁埋 下伏笔。
>表达中华民族精神的古诗句
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的人憔悴. 2 春蚕到死丝,蜡炬成灰泪始干. 3 横眉冷对千夫指,伏身甘为孺子牛. 4 人生自古谁,留取丹心照汗青. 5 粉身碎骨全不惜 只留清白在人间 6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 横眉冷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0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者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古诗句,使文章意境更加优美,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丁香结愁怨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后面古诗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武陵春》)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意不过风吹落花而已,然仔细想来,“风住”,则在此之前曾是风狂雨骤之时,词人定被风雨锁在室内,其忧闷愁苦之情已可想而知(同时为下文“也拟泛轻舟”作伏笔)。
>“尘香”,则天已转晴,落花成泥,透露出对美好景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花已尽”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屋,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
>一句三折,顿挫有致。
>“日晚倦梳头”,日高方起,又无心情梳发。
>这看似违背常理的细节描写,正好写出了作者在国痛家恨的环境压力下那种不待明言,难以排遣的凄惨内心。
>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而“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
>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欲语泪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
>词至此收缩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段落。
>“闻说双溪春尚好”,语气陡然而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似乎是微露一霎喜悦,心波叠起。
>然“闻说”,只从傍人处听说而已,可见自己整日独处,无以为欢;照应了上片“风住”“日晚”两句。
>“尚”、“也拟”,说明词人萌动了游春解愁的念想。
>但人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舟小,载不动那么多愁苦。
>那么只有闭门负忧,独自销魂了。
>上文“欲语泪先流”一句至此便点出缘由。
>总起来看,整段下片,大意是说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天大之愁。
>然作者却善于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吞吐盘旋,翻腾挪转,“一转一深,一深一妙”(刘熙载《艺概》),把自己在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意婉绝,回肠荡气。
>高考语文古诗几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陆游揉腹诗?
宋朝陆游《早饭後戏作》
汤饼满盂肥羜香,更留余地著黄粱。
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饭囊。
解衣
(1).脱衣。《战国策·齐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为溉园。” 唐 杜淹 《<文中子>序》:“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盖受《书》於 东海 李育 ……考《易》於族父 仲华 ,不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红楼梦》第二一回:“ 寳玉 见他不应,便伸手替他解衣,刚解开钮子,被 袭人 将手推开,又自扣了。”
(2).见“ 解衣推食 ”。
怪人
怪人 (guàirén) 个性、行为奇特怪异的人 eccentric;a peculiar person
饭囊
比喻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弹祢》:“ 荀彧 犹强可与语,过此以往,皆木梗泥偶,似人而无人气,皆酒瓮饭囊耳。” 宋 陆游 《早饭后戏作》诗之一:“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饭囊。”《三国演义》第二三回:“﹝ 禰衡 ﹞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 荀彧 可使吊丧问疾……其餘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蹉跎半生的诗句?
1、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一出自唐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华省谬为郎,蹉跎鬓已苍。-一出自唐.岑参《省中即事》
3、谁念江汉广,蹉跎心事违。--一出自唐.崔堤《襄阳早秋寄岑侍郎》
4、莫学尔兄年五十,蹉跎始得掌丝纶。--出自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
5、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出自唐:李白《长歌行》
6、乞假依山宅,蹉跎属岁周。--出自唐.卢纶《卧病寓居龙兴观枉冯十七著作书知罢.. .寄冯生并赠乔尊师》
李白最经典的15首诗?
01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词赏析: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02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词赏析:
>全诗给人一种空灵飞动之感,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
>>>0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04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词赏析:
>后两句可谓辞别诗里的千古名句,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05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词赏析: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06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词赏析: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
>>>>>>07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诗词赏析:
>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08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诗词赏析:
>全诗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飘逸灵动,浑然天成,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李白与孟浩然有很多相似之处,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09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词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10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词赏析:
>这首五律极其清新、明快,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11
>清平调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诗词赏析:
>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以仙女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姿容,却不露痕迹。
>>>12
>行路难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词赏析:
>诗人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也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3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词赏析: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14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词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15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词赏析: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113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
-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
- 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
- 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 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