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古代关于自然灾害的诗词 下元节最经典诗词?

古代关于自然灾害的诗词 下元节最经典诗词?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1-24    点击:  278 次

本文目录

  1. 下元节最经典诗词?
  2. 描写“饥荒”的诗句有哪些?
  3. 灾难终会过去的诗句?
  4. 形容洪水的诗词?
  5. 形容突发状况的始料不及的诗?

下元节最经典诗词?

下元节,又称“下元诞”、“下元水官节”等,是农历十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水官生日。在古代,人们相信水官能够解除灾难,带来好运。因此,下元节又被称为“解厄节”。下元节的经典诗词有《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其中写道:“玉座香灯正踏青,岂知已自过中元。”这首诗描绘了下元节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水官的敬仰和祈福。此外,还有许多古诗词也与下元节有关,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等。这些诗词都表达了人们对下元节的重视和信仰。

描写“饥荒”的诗句有哪些?

出自杜甫的名篇《兵车行》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很突出。

灾难终会过去的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中唐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

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揄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形容洪水的诗词?

1. 洪水如诗2. 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通常会描绘出洪水的浩荡和磅礴,如江河泛滥、波涛汹涌、滔滔不绝等。洪水的诗词也会表达出人们对洪水的敬畏和无奈,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敬重。3.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描写洪水的诗词,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及《离骚》中的“浩浩沧沧,洪水横流”,都是形容洪水的经典诗句。洪水的诗词也可以引申为比喻人生的困境和挑战,表达出人们对困境的坚韧和勇敢。

形容突发状况的始料不及的诗?

古往今来,用于形容突发状况始料不及的诗词有不少,并且因为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琅琅上口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比如:“横空出世”、“飞来横祸”、“从天而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149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