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课外,十首课外优美古诗?
-
本文目录
十首课外优美古诗?
1.《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3.《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4.《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6.《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7.《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8.《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9.《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10.《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课外积累的古诗有那些?
李白诗二首
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首课外古诗和赏析?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这是一首乐府诗。
王琦注:“鲍照有《北风行》,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李白拟之而作。
”(《李太白全集》)李白的乐府诗,不满足因袭模仿,而能大胆创造,别出新意,被誉为“擅奇古今”(胡应麟《诗薮》)。
他的近一百五十首乐府诗,或“不与本辞为异”(胡震亨《李诗通》),但在艺术上高出前人;或对原作提炼、深化,熔铸出新的、寓意深刻的主题。
《北风行》就属于这后一类。
它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
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
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
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
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
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
“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
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
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
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
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
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
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
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
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
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
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
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
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
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
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
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
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
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
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
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只有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才有生命力。
叶燮的《原诗》又说,夸张是“决不能有其事,实为情至之语”。
诗中“燕山雪花大如席”和“黄河捧土尚可塞”,说的都是生活中决不可能发生的事,但读者从中感到的是作者强烈真实的感情,其事虽“决不能有”,却变得真实而可以理解,并且收到比写实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此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
无怪乎胡应麟说李白的乐府诗是“出鬼入神,惝恍莫测”亭送别 作者:【徐浑】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赏析】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
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
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
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
“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
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
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
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
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
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
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
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
(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
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
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写出两句课外积累的古诗词?
柳枝词
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版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课外经典古诗?
《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163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