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全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是谁?
-
本文目录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是谁?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是一名僧人,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志南的生平状态已不可详考,他也仅有这一首诗存世。但就是这短短的一首诗,把诗人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所以说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吹面不含杨柳绿全诗?
出自南宋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赏析 这首小,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1]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184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 天际疏星趁马,帘昼隙、冰弦三叠
- 淡淡横朝烟,脉脉深秋思
-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 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