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7中考古诗词(关于安徽的历史名言?)
-
本文目录
关于安徽的历史名言?
1. 关于安徽的诗句
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
>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2.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2. 关于安徽的古诗词四首
1、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3、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唐代: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译文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黄山:古称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
>5、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
>3. 安徽的谚语
从肥东到肥思,买了一只老么子,拿到湖尼死一死,除了谷头就是辟。(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母鸡,拿到河里洗一洗,除了骨头就是皮)
>从肥东到肥思,好吃还是老么子,来到合肥去哼个,就去肥思老么子。( 从肥东到肥西,好吃还是老么子,来到合肥吃什么,就吃肥西老母鸡)
>你先死吧,你死固了我们再死(你先洗吧,你洗过了我们再洗)
>搞的就跟热本鬼子样的(弄的象日本鬼子一样)。
>厦门们好快护(小孩子们好快活)。
>嘛个还要促上班(明天还要去上班)。
>精个膀子,出个大裤头(光着上身,穿个大裤头)
>搞个马羚出炒乐椒(搞个马铃薯炒辣椒)
>汗从头发苦,老颈吧,胸么口,颈亮心,胳老只扑拉拉的朝外头流(汗从头发颗、颈脖子、心口窝、脊梁、胳肢窝呼啦啦的往外流。
>4. 安徽的的俗语有哪些
二字俗语
>在行 外行 白板 旮旯 咂巴 活套 洁练 吃香 孬熊 哭穷 老点
>三字俗语
>巴不得 假恣意 靠不住 不顶弄 不得闲 吃不开 打光棍 着不住 不顾脸 出故事 见面熟
>四字俗语
>讲话算话 四平八稳 穷家富路 少不经事 老不正经 穿房入库 里戳外捣 活灵活现 一逼屌糟
>五字俗语
>花钱买气生 操心不禁老 同行是冤家 人生地不熟 眼不见为净 有劲没处使 高低不答应 真人不露相 女大不中留
>六字俗语
>光打雷不下雨 人不知鬼不觉 一回生两回熟 先小人后君子 前有车后有辙 有过之无不及 头发长见识短 省人菜惹人怪 高不成低不就 不显山不露水 名不正言不顺 一口吃个胖子 耳闻不如一见 矮子矮一肚拐
>七字俗语
>头发胡子一把抓 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是冤家不聚头 大人不记小人过 那壶不开提那壶 功夫不负有心人 打开窗户说亮话 身在福中不知福 英雄难过美人关 得饶人处且饶人 脸朝黄土背朝天 一朝天子一朝臣
>八字俗语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十字俗语
>死了张屠夫不吃连毛猪 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冻死迎风站饿死打饱嗝
>5. 关于“九华山”的名言有哪些
1、同所有的名山大川一样,九华山亦与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墨客结下了千秋之缘。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江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王安石在《答平甫舟中望九华》中亦赞道“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2、九华山在安徽省青阳县[现为池州市]。境内群峰竞秀,怪石硝拔,流泉遍布,飞瀑轰响,松柏怪异,庙宇毗连,晨钟暮鼓,引人邈思。唐开元末,新罗国有一个叫金乔觉者渡海而来,寄住九华山修身七十五年,圆寂后与佛教传说中的地藏菩萨相仿,始建肉身宝塔供奉膜拜。从此,九华山寺庙渐增,僧尼趋之,香火旺盛,名闻暇尔。与普陀山,峨眉山,五台山统称四大佛教圣地。
>3、九华山不仅佛教兴盛,而且景色秀丽。就是因为有了兴盛的佛文化,才有了奇异的自然景色——睡佛。睡佛由无数山头组成。山下有一片很深的圆沟,那是睡佛的眼睛。眼睛后面有一座高山。高山后有一座“M”型的山。“M”型的山后还有一座半圆形的山。这些分别是睡佛的鼻子、嘴巴和肚子。在云雾的笼罩下,睡佛若隐若现,美极了。
>4、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监太平湖。它以佛教文化习俗和奇丽的自然风光享誉海内外,尤其在东南亚华人世界更具盛名。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千米以上的高峰 20 多座,为首的是十五峰。天台,天柱,独秀,花台,云外峰如台似柱,耸入云霄;莲花,芙蓉,翠屏,以微,翠盖峰有芙蓉出水之势“间耸航”,“雄叫天门”等茂石更是鬼斧神工。
>5、从天台正顶下来,返回古拜经台时,天空乍然放晴。绵密的岚气早已散尽,九华山在蔚蓝的天空衬托下,如美人出浴,清新丽人,秀色倾城。见此壮美的风光,便一边拍照留念,一边倚栏欣赏起来。
>6、九华山山间秀溪萦怀,银瀑飞,景色米人。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现有寺庙 80 余座,僧尼 300 余人,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7、九华山的佛教,因新罗国王氏金乔觉远道而来修行圆寂而闻名天下,清朝鼎盛时期,寺庙300多座,曾呢4000多人。这里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化城寺、肉身宝殿、袛国寺等庙宇古朴庄严,气宇轩昂。在去百岁宫的路上,静悄悄,没有风,没有声,只有寺庙连着寺庙,香火连着香火,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8、游九华山朋友,你去过安徽九华山吗?九华山是一个融合佛教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游览避暑胜地。这里有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凤凰古松”;有天河挂绿水的“九子泉声”;有风景如画的“五溪山色”;还有闻名中外的“肉身宝殿”这一道道风景线都让我们流连忘返,深深陶醉其中!凡是看过“凤凰古松”的游客,无不由衷地赞叹:多美丽的松树啊!
>9、心顿悟于九华之上,灵魂沐浴于神雨仙风之中,顿觉神清气爽,清新无比,佛光普照。以往,也曾经于雨中游历过名山大川,也看过不少山中的云起云涌,却从未得到这般的顿悟,九华山不愧为佛教圣地,聚千年道行之力,于冥冥之中点化众生。地藏菩萨没有走,他时时刻刻都在以虚实两相存在于九华之巅,谁有缘,谁就能取得真经……
>10、到九华山,你不仅能大饱眼福,还能大饱口福。“九华三耳”、“天台双冬”、“冰山雪球”等,真是说也说不完。最后来一碗鲜美的“椿牙焖蛋”,真是令人食欲大增,意犹未尽。九华山,峰多,石怪,洞幽,水奇,松美,真是不临其境,难言奇妙。
描述安徽萧县的古诗词?
描述的是安徽萧县仙台棋势
三仙石台,可为广坐。昔有人入山者,闻棋声丁丁,不知其处。循声迹之,见二人坐石上,落子方酣。一人袖手作局外观。近即之,遂不复见。古所称烂柯仙人,此其流亚欤?
关于安徽的古诗词四首?
1、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3、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唐代: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译文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黄山:古称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
5、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
赞安徽诗?
赞美安徽的古诗词很多,简单列举几个吧
>1、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3、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安徽8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以下是一些安徽8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登岳阳楼》--范仲淹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207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 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