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诗词的感受,喜欢古诗的原因?
-
本文目录
喜欢古诗的原因?
非常喜欢诗词,喜欢诗的节奏和韵律。诗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心境、情感和理想,它能留给人深思的一片余地,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反复吟咏,那种韵味,那种想象力和感染力难以忘怀。
诗词:语言精简,寓意深刻,镜像精美,内涵丰富,七情六欲表达方式迥异,是中华5000年文化的精髓体现,最喜纳兰性德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
读诗的感受和好处?
牙牙学语时,父母就教我们“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当时也不解其意,只觉得顺口,背着玩罢了。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夏天,划着小船,从荷叶中穿过,知道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天高云淡,凉风乍起,树叶飘黄,领悟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原来是这样;冬天,西风凛冽,鹅毛大雪漫天飘过,晓得了“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是怎么一幅景象。
相思的时候,念出“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约会的时候,想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忧愁的时候,念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高兴的时候,吟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
到了求学、工作、爱情的年纪,我们往往远在异乡。曾经背过无数遍而从不知其味的那句“梦里不知身是客”,瞬间会在心头大亮,那时你或许就明白其中蕴有多少感伤、惆怅和惘然。
越成熟越发现,上学时不求甚解囫囵吞下的古诗词,早已经印在了我们脑海里,携带着作者创作时那一刻的情深,在我们此后漫长的一生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也许现在的你不太理解诗歌的意思,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总有一处风景,总有一种心情会让你觉得,只有用那一句古诗才能形容。
我们总会知道什么叫“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我们终将明白什么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我们必定会懂得什么又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到了那一天,我们就会发现,之前不懂得那些诗,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生命体验和丰厚的情感波动。
其实,虽然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但是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的期盼始终如一,我们和古人的精神链接并没有断裂。成年后的复杂与精致,无法替代当年的纯粹与情深。
我们长大以后会遇到更宏大的场景,读到更多深邃并反复修饰过的诗。
总有一天,我们会用“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来替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用“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来感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幼时的我们,背诵的多半是简单通俗的诗句,可是成年以后的复杂与精致,始终无法替代当年的纯粹与情深。我仍愿像当年看书中配图说意思那样,回退这个进程。将这些冗长的意思,复原为当年一首简单的诗。
从前尚不懂得,因那时时节不对,人未至,雨未落,花未开。我们没能发现。而多年后的某个时刻,某个场景却令人想起往事,纷纷扬扬间,一句早就烂熟于心的诗句忽然直击心灵。
仿佛收到一个传递了太久的礼物,当你拆开它时,自己已是截然不同的大人,可那诗句带来的美好,却一如当年。
读了中国古典诗词赏析有什么感受?
诗词欣赏是一个有趣有益的过程。通过大量的诗词阅读和欣赏,不仅能提高个人的诗词理解能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 提升人的品味和精神气质。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景下,甚至能成为一个人或者一个集体,一个民族的强大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一、诗词文化积累的作用。
知识需要灌输和沉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凑”。说的即是一个人阅读诗词的量达到了一定程度,那么无形中便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式和方法。在日常谈吐和应用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引用、使用和创作。一句恰当好处的名句能烘托良好的气氛,增进双方的好感和融恰度,达到良性的交流和沟通作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能拉近友谊遥远的距离;“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的不仅是乡思,还有时空隔不断的眷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语既出,情思绵长,多少未尽之意,已入悠悠的秋色秋雨中,吟者表露心声,听者已然动容。诗词名句在佳作佳篇中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何须赘言。名句出而佳作成,与创作环境浑然一体的引用、化用更能为文章增色,让读者如痴如醉,引起强烈的共鸣。
二、诗词的熏陶作用。
容貌来自天生,气质后天养成。气质不仅指人的工作、生活环境,还与一个人的志趣、爱好密切相关。久处芝兰之室,必有蕙质兰心的文雅之香。在日复一日的阅读和品鉴、创作过程中,一种超然于烟火之气的品味、修养,也必定水到渠成,浸润于心。这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脱胎换骨的内化作用,对于社会、民族和国家而言,是一种自觉的文化认同和净化作用。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诗词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文化精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的家国情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志士之气,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淡泊自许…… 一部诗歌辞赋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史,如大江流日夜,滔滔不绝。
三、诗词文化的激励作用。
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几千年,跌宕起伏,曲折前行,有繁荣昌盛的上升期,也有黑云压城的低谷时。这其中,之所以能冲破历史的黑雾,不断前进和复兴,诗词文化的激励作用,功不可没。
在当权者无道时:“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高自持;国家危难时“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义凛然;在国家需要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耿耿忠心;还有个人荣华富贵与气节取舍之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节操…… ,凡此种种,何可计数!
民族希望生机勃勃,诗词文化光耀千秋。我们阅读、欣赏、创作诗词,小则可修身养性,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个人素质,大则能养天地之浩然正气,培养家国情怀,树立为国家、民族、社会做贡献的崇高志向。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的动力和方向。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愿每一个诗词爱好者都能在优秀诗词的学习海洋里,扬一叶轻舟,劈波斩浪,探寻到诗海骊珠和知识的情趣。
怎样写古诗带给我的启示?
孟郊的《游子吟》,让我看到了一位母亲对于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她非常牵挂自己的孩子,也担心自己的孩子,那种深深的爱。
有的古诗让我看到了至死不渝的爱情,有的让我看到了志同道合的友情,也有的让我看到了朝廷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还有的让我看到了国破家亡的凄惨。
关于十五古诗的感想话?
《寒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的讽刺;
>《迢迢牵牛星》表现了织女的离愁之苦,表达诗人对人间思妇孤独寂寞的同情;
>《十五夜望月》表达诗人在中秋时节思念故乡亲人的寂寥之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