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的诗词译文?青山依旧笑春风出自哪首诗?
-
本文目录
青山依旧笑春风出自哪首诗?
您好,并没有“青山依旧笑春风”,应为“桃花依旧笑春风”。
《青山依旧笑春风》是一部小说名称,是2009年10月1日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安思源。该书主要讲述了女主为找男主等了上千年,但确不知道自己要找的人到底是谁。
“桃花依旧笑春风”出处:《题都城南庄》
原文:
《题都城南庄》
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
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赏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而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http://so.gushiwen.org/view_19155.aspx
崔护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作者不是崔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作品原文: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话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1]
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五岁。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题都城南庄古诗是什么?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桃花依旧,人面全非的典故和意思?
“桃花依旧,人面全非”的意思是: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但是人面目全非。
“桃花依旧,人面全非”源于一个故事。
《题都城南庄》
唐代作家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春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写作背景:
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
崔护题城南门外经典典故?
轶事典故:相传,崔护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因离家遥远,选择留在京城,准备来年再考。清明节这天,他去郊外游玩,走到都城南门外一处庄园,欲讨口水喝。崔护上前敲门,一个姑娘从门缝问道:“谁呀?”崔护报出了姓名,说:“我一个人出城游玩,酒后干渴,特来求点水喝。”女孩让他进园坐下,然后进屋端来一碗水。
她自己则靠着桃树,站在那里地看着客人喝水,姑娘羞红的脸在桃花的映衬下艳丽之极。崔护心生爱慕,以"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相逗,她默默地含羞不语,面颊泛红。谈话间,两人时而含情凝视,良久之后,因男女授受不亲,崔护只好依依不舍起身告辞,叹着气怅然而归。
第二年清明节,他忽然思念起那个姑娘来,就直奔城南庄园,只见门庭庄园及桃花依旧,但是大门上了锁,于是便在左边门扉题下这首《题都城南庄》,失落而返。过了几天,崔护难抑思念之情,又去城南庄园寻找那位姑娘,却听见门里有哭声。
敲门后,有位老人出来,得知是崔护,哭着说:“是你害死了我的女儿。”崔护又惊又怕,不知所措。老人接着说:“我女儿知书达理,尚未嫁人。可自从去年清明节之后,她经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今年清明节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看见了门上的题字,进门她便病倒了,好几天没吃没喝就死了。”
崔护听后十分悲痛,入内哭拜。他进去后,姑娘仍躺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着祷告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姑娘奇迹般睁开了眼睛,死而复生。老人大为惊喜,便将女儿许配给了崔护,成就两人天作之合,有情人终成眷属。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
原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223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