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10个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鲁迅诗文中关于舍身取义的诗句)

10个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鲁迅诗文中关于舍身取义的诗句)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20    点击:  131 次

10个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

网上有关“10个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鲁迅诗文中关于舍身取义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古今往来,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典故有哪些

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真是荡气回肠,可歌可叹!

2. 舍生取义类的成语有十个

光明正大 以身报国 舍己为人 乐善好施 成仁取义 为国损躯 舍身求法 视死如归 大公无私成语 大公至正 释生取义 杀身成仁 从容就义 以身许国 为国捐躯 公而无私 公而忘私 大公无私 舍身取义 铁面无私 视死若归

舍生取义 [ shě shēng qǔ yì ]

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示例:~兮捐微躯,谁云女妇兮夫弗如?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出 处

《晋书·梁王肜传》:“肜位为宰相……而临大节;无不可夺之志;当危事;不能舍生取义。”

例 句

多少革命烈士,前仆后继,~,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

鲁迅诗文中关于舍身取义的诗句

1. 关于人生得与舍的古诗句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

意思: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

意思: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

意思: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杜甫

意思:人生旅途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意思: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苏轼

意思: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长歌行》王昌龄

意思:人应该对命运保持通达,有酒的时候就该放声高歌。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魏晋:陶渊明

意思: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泯灭空无。

2. 关于舍得的诗句

人生在世,行路匆匆,舍的微笑,得到的是友谊;舍得诚实,得到的是朋友;舍得面子,到得是实在;舍得虚名,得到的是逍遥;舍得红尘,得到的是天尊;舍得小,就可以得到大;舍得近,就有可能得到远。

人生在世,功败垂成,皆在取舍之间,有舍才有得,不舍则不得。舍得守护,才有爱情;舍得花钱,才有财富;舍得小利,才有朋友;舍得计较,才有幸福;舍得微笑,才有和谐;舍得酒色,才有健康;舍得世俗,才有洒脱;舍得高傲,才有尊重;舍得小家,才有大家;舍得播种,才有收获。

一.舍得,即愿意付出,不吝惜。最早出自佛经《了凡四训》。

二.含义 书法《舍得》 顾名思义, 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须舍弃。 三.文学解释 李保坤小篆书法:舍得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出自于《易经》。舍得不是舍与得之间的日常计较,而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

四.人生哲学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

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

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 。

3. 关于舍与得的古诗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钱德苍《解人颐》,里面对欲望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4. 急~关于舍得的诗句

不要问

不要说

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一刻

偎着烛光让我们静静的渡过

莫挥手

莫回头

当我唱起这首歌

怕只怕泪水轻轻的滑落

愿心中

永远留着我的笑容

伴你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几许愁

几许忧

人生难免苦与痛

失去过

才能真正懂得去珍惜和拥有

情难舍

人难留

今朝一别各西东

冷和热点点滴滴在心头

愿心中永远留着我的笑容

伴你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伤离别

离别虽然在眼前

说再见

再见不会太遥远

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

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5. 形容舍得的诗句有哪些

人生在世,行路匆匆,舍的微笑,得到的是友谊;舍得诚实,得到的是朋友;舍得面子,到得是实在;舍得虚名,得到的是逍遥;舍得红尘,得到的是天尊;舍得小,就可以得到大;舍得近,就有可能得到远。

人生在世,功败垂成,皆在取舍之间,有舍才有得,不舍则不得。舍得守护,才有爱情;舍得花钱,才有财富;舍得小利,才有朋友;舍得计较,才有幸福;舍得微笑,才有和谐;舍得酒色,才有健康;舍得世俗,才有洒脱;舍得高傲,才有尊重;舍得小家,才有大家;舍得播种,才有收获。

一.舍得,即愿意付出,不吝惜。最早出自佛经《了凡四训》。

二.含义

书法《舍得》

顾名思义, 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须舍弃。

三.文学解释

李保坤小篆书法:舍得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出自于《易经》。舍得不是舍与得之间的日常计较,而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

四.人生哲学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

6. 关于舍与得的名言

一、即使是真正的好东西,当我们得不到它的时候,就不该焦躁地渴望它。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那伟大的放弃。

出自:〔英〕罗素《一个自由人的崇拜》

介绍: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二、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他们不能相信用狂热的意志力的全部去渴望一样东西而仍然会是不可能的。然而,由于死亡、疾病、穷困、责任,我们每人必须学习知道世界不是为我们而造的,而且,不论我们所渴望的东西如何美丽,命运可能禁止我们获得。

出自:〔英〕罗素《一个自由人的崇拜》

三、求爱的人得爱:舍身友谊的人有朋友;殚精竭虑要创造幸福的人便有幸福。

出自:〔法〕莫罗阿《人生五大问题·论幸福》

四、朝一个方向前进,差不多总是以从另一个方向后退作为代价的。

出自:〔法〕罗曼·罗兰《母与子》

介绍: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五、到什么时候办什么事,有时候要把石头扔掉,有时候又要把石头捡回来。

出自:〔英〕斯末莱特《蓝登传》

7. 关于舍与得的名言警句

1、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印度泰戈尔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代范仲淹

白话文:古代道德高尚的人,不因为景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也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现代巴金

4、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日本森村诚

5、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说有的都失去了。——古希腊伊索

6、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现代徐志摩

7、吃亏是福。——现代郑板桥

8、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战国孙子

白话文:要想夺取些什么,一定要先给付出些什么。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春秋孟子

白话文:鱼我所欲了,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

10、人生是一场大火。我们每一个人唯一可做的就是从这场大火中多抢救一些东西出来。——美国比尔.盖茨

8. 关于舍与得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

烈烈的死。——巴金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 森村诚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说有的都失去了。——伊索

舍与得的关系:

舍与得之间是个辩证的关系。不舍就不会有得,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杯子里已经装满了水,还能再装得进去吗?只有倒出来一点,或是清空,才有可能加的进去。而这一点是一般人意识不到也最难做到的。 人们往往把既得的东西看得很重就像一个人在前进时背着东西,如何能走得更快呢?只有轻装上阵才行,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可一到具体的事情上就糊涂了。岂不知只有时时感到不满的人才会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动力,才会得到的更多。所以不要太注重能得到多少,有舍才有得。

关于舍身救国的诗句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优

破帽遮颜过闹市,优漏船载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优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释:

①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 ‘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达夫打趣道: “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 汉有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偷得半联>别解》, 《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 “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与这首诗,诗中‘对”作“看”。

②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毕卓传》中毕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④ 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⑤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⑥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比做交华盖运,

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毛主席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

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关于《自嘲》,在解释上还有一些分歧,可以讨论一下。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那末是嘲敌而不是自嘲。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它是自嘲,每句诗戏嘲的对象,始终都是自己。”戏嘲自己就是戏嘲敌人吗?每句诗都是戏嘲自己,难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两句,也是戏嘲自己吗?

那末“自嘲”应该怎样解释呢?“自嘲”这样的题目是有它的来源的。《文选》里有一类叫“设论”,收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这三篇题目里就有嘲和戏,第一篇《答客难》就是解嘲。这三篇都是解释客人的嘲笑自己,不是“自嘲”,同“自嘲”不同。但《汉书·东方朔传》里说:“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是东方朔假设一位客人来嘲自己,并不是真有客人在嘲戏自己,还是自己在嘲戏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直到韩愈的《进学解》都一样,都是自己假设一个人来嘲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嘲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所以《文选》上称东方朔等三篇为“设论”,说明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作者假设的,即作者的自嘲。这类文章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嘲己,一部分是解答,实际上是自嘲自解,不过形式上作客嘲自解而己。

鲁迅的《自嘲》就是从这种“解嘲”的文章中变化来的,去掉它的形式上的客嘲自解,采取它实际上的自嘲自解,而称为“自嘲”。过去的“解嘲”,实际上分自嘲自解两部分,鲁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两部分。过去的“解嘲”,先假设客人向自己提出问题嘲戏自己,鲁迅的《自嘲》也先提出问题来嘲戏自己,如“运交华盖欲何求”,实际是提问句,交了华盖运还要求得什么呢?过去“解嘲”的文章都有嘲戏自己的话,象东方朔说的“唇腐齿落”,扬雄说的“官之拓落”,班固说的“纡体衡门”,韩愈说的“跋前止疐后,动辄得咎”,“头童齿豁,竞死何裨”。鲁迅也有类似的“自嘲”,如“未敢翻身已碰头”,跟“纡体衡门”的怕碰头,和“跋前疐后,动辄得咎”相近;“破帽遮颜”写自己的形容,同“唇腐齿落”、“头童齿豁”写自己形容的也属一类。这是写自嘲的部分。

过去的“解嘲”写到“解嘲”这部分往往自占身分,如东方朔说的“计同范蠡,忠合子胥”,扬雄说的“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自比风凰,班固说的“和氏之壁”, “旷千载而流光也”。鲁迅也有解嘲的话,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的深刻的意义,已经由毛主席阐发无余,自然远远超越前人。因此《自嘲》有自嘲的部分,并不象上面引的解释认为“自嘲”是曲笔,是“对敌人的讽嘲”。说自己交华盖运,未敢翻身,破帽遮颜,怎么是“曲笔”,怎么是嘲讽敌人呢?难道说交华盖运就不是交华盖运吗?说交华盖运又怎么嘲讽敌人呢?《自嘲》又有自解部分,也不是每句都是自嘲。

当然,鲁迅的《自嘲》同前人的“解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不同。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分,主要是自我解嘲,对自己的不平不敢触及封建统治者,还有美化封建统治者的作用。鲁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诗篇,是敢于刺向国民党反动派,是表明了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那末用前人的“解嘲”来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正说明鲁迅在创作上的发展,正象鲁迅的《我的失恋》有所继承而又有发展那样。指出这点,有利于我们对《自嘲》这个题目的理解,使它更符合于诗的实际。

其次是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再看前人写的“解嘲”,在后一部分是怎么说的。东方朔说的是“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扬雄说的是“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班固说的是“慎修所志,守尔天符”。都是讲自己安于寂寞,有以自守,不是讽刺别人的。一说讽刺不过问政治的人,是不恰当的。要讽刺的主要是敌人,对不过问政治的人是教育问题,不是讽刺他们。鲁迅讲的“躲进小楼”同前人的“廓然独居”,安于寂寞,在形式上也有相近处,当然两者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退守,后者是战斗。

“躲进小楼”怎么战斗呢?是不是以小楼为壕堑作壕堑战呢?我们只知道当敌人攻进城市作街道战时,才躲在小楼里,以小楼为掩蔽袭击敌人。鲁迅反文化“围剿”而战,怎么以小楼作壕堑呢?反文化“围剿”而战,一定要利用报刊作为战斗阵地,向敌人进攻,离开了报刊这个战斗阵地,即使躲进小楼,又怎么去攻击敌人呢?鲁迅的壕堑战,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人,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巧妙的艺术手法来蒙蔽敌人的眼睛,是这样来掩蔽自已,进攻敌人,而不是“躲进小楼”来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三说恐怕不符合实际。四说认为“躲进小楼”是坚守阵地,“成一统”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但原句是说“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即躲在小楼里成为一统天下,并不是以小楼为据点,再同革命根据地联系起来,才成为一统天下的。正因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才和“管他冬夏与春秋”相应,外界的政治气候不论怎样,管他呢!即不管的意思。倘以小楼为据点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那就得密切注意外界的政治气候,怎么可以不管呢?所以四说不免求之过深。

那末这两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捐躯的诗句捐躯的诗句是什么

1. 关于救国的诗句

关于救国的诗句 1.关于救国的诗句

爱国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名言警句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 罗兰 一个人的价值 ,应当看他贡献什么 ,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 -- 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但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 鲁迅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 孔丘。

2.关于救国的诗句

爱国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名言警句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 罗兰

一个人的价值 ,应当看他贡献什么 ,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 -- 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但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 鲁迅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 孔丘

3.英雄救国的名言警句诗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晏殊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4.“英勇救国”名言警句或诗词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回答者:fenglin_ray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3-18 10:0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自题小像》 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

秋瑾 《柬某君》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吴趼人 《痛史》 一寸赤心惟报国。 陆游 《江北庄取米》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病起书怀》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韩愈 《送许郢州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李白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 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5.英勇救国的名言警句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捐躯的诗句有:他在一个梦中为国捐躯,捐躯远从戎。

捐躯的诗句有:捐躯远从戎,捐躯自报恒王后。注音是:ㄐㄨㄢㄑㄨ。词性是:动词。结构是:捐(左右结构)躯(左右结构)。拼音是:juānqū。

捐躯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捐躯juānqū。(1)为国家、为正义而舍弃生命。

二、引证解释

⒈为国家为正义而死。引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_,亏命为邦。”唐刘知几《史通·品藻》:“借如阳__节边城,捐躯死敌,当有宋之代,抑刘卜之徒_?”宋苏轼《到黄州谢表》:“若获尽力鞭_之下,必将捐躯矢石之间。”清顾炎武《井中心史歌》:“陆公已向_门死,信国捐躯赴燕市。”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忽而想到十六年前也曾克复过南京,还给捐躯的战士立了一块碑。”

三、国语词典

舍弃身躯。比喻为国家牺牲生命,或因公丧身。

四、网络解释

捐躯捐躯,汉语词汇。拼音:juānqū。释义:为正义而舍弃(奉献)生命。

关于捐躯的近义词

断送舍弃殉难就义舍身阵亡牺牲

关于捐躯的诗词

《次韵·关西老将争捐躯》《回前诗·捐躯报国恩》《凄怆之意·三泉退敌捐躯日》

关于捐躯的成语

捐躯殉国碎身糜躯捐躯赴难为国捐躯捐躯报国秋扇见捐捐残去杀碎首縻躯糜躯碎首

关于捐躯的词语

捐躯报国为国捐躯捐残去杀秋扇见捐糜躯碎首粉骨糜躯捐躯赴难粉骨捐躯捐躯殒首碎首縻躯

关于捐躯的造句

1、猎人死于虎口,武者亡于剑底,战士捐躯沙场,这是宿命。

2、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虽死犹生,永远被我们所铭记。

3、人谁能不死,为国捐躯,大忠大义。

4、眼下外患日深,人人都要存着个捐躯报国之心,要牢牢记住“忠义”。

5、江湖素传小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倘蒙存留微命,当以捐躯报效。

点此查看

十进制是什么意思?

10进制就是逢10进1的进位制数值统计方法,相对的还有2进制8进制16进制。

10进制转换成其他的都是除以要转换成的那个数,也就是说转换成二进制的就除以2,转换成八进制的就除以8,转换成十六进制的就除以16,然后倒取余数。

10---2:把20转换成二进制,20/2=10余数为0,10/2=5余数为0,5/2=2余数为1,2/2=1余数为01/2=0余数为1,则20换成二进制后是10100。

10---8:把20转换成八进制,20/8=2余数为4,2/8=0余数为2,则20转换成八进制后是24。

一十廾卅卌卌念什么?

一拼音:yī ,声母:y,韵母:i,声调:第一声。

十拼音:shí ,声母:sh,韵母:i,声调:第二声。

廾拼音:gǒng ,声母:g,韵母:ong,声调:第三声。

卅拼音:sà ,声母:s,韵母:a,声调:第四声。

卌拼音:xì ,声母:x,韵母:i,声调:第四声。

一、一

拼音:yī,部首:一,笔画:1,繁体:一,五笔:GGLL。

释义: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

2、表示同一。

3、表示另一。

4、表示整个;全。

5、表示专一。

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

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

9、一旦;一经。

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

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组词:一向、一定、一半、一样、一同、一篇、一条、一起。

二、十

拼音:shí,部首:十,笔画:2,繁体:十,五笔:FGH。

释义:

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表示达到顶点。

3、姓。

组词:十年、十七、十九、百十、合十、十分。

三、廾

拼音:gǒng, 部首:廾,笔画:3,繁体:廾,五笔:AGTH。

释义:两手捧物。今作“拱”。

组词:廾匸

笔顺

四、卅

拼音:sà,部首:一,笔画:4,繁体:卅,五笔:GKK。

释义:数目。三十。

组词:五卅运动、五月卅。

五、卌

拼音:xì,部首:十,笔画:5,繁体:卌,五笔:GLK。

释义:数目。四十。

无组词

10:30用英语怎么说?

10:30——half past ten

发音:英 [hɑf pɑstten] ;美 [hfpst ten]

翻译:十点半;半过去十

短语

at half past ten在十点半

It's half past ten现在十点半

At about half past ten大约十点半

双语例句

The timeisnowhalfpastten

现在是十点半。

Therewill beashowathalfpasttenthis morningatthe gate ofourcenter

今天上午十点半在我们中心门口有一场演出。

The handsoftheclockon the wallmovedwith aslightclickHalfpastten

墙上时钟的指针伴着轻轻的嘀嗒声走着。10:30了。

It'shalfpasttenCanwegonow

现在是十点半,我们现在可以走了吗?

什么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菩萨修学阶梯,是菩萨的路线图,《华严经》正宗分的各卷都说明此内容,分为七个阶段: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十信

  信,要凭理智对于佛的境界有所认识。《华严经菩萨问明品》是专门说明十种信心: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护法心,八回向心,九戒心,十愿心等。  第一、信心。是指听到大乘经典,大乘佛菩萨的境界,没有疑惑,坚定信念;  第二、念心。经常忆念三宝的功德,念持不忘。  第三、精进心。不要懈怠,要策励自己:身业、口业、意业,不能放松,身拜佛,口念佛,心想佛。  第四、慧心。慧就是智慧,要善于观察,检查善恶邪正,不起恶心,不起邪心,而要起善心,正心,这要靠智慧的心灵。  第五、定心。内心要随时保持定力,不要散乱,不要随随便便的,时高时低的。  第六、不退心。遇到什么困难,不退,困难是各种的,有些朋友、儿女、亲戚,拉你的后腿,有些外人要讽刺你一下,或者有什么阻碍,遇难不退。  第七、护法心。知道三宝的功德,佛法的伟大,就要护持正法,时时护念正法。  第八、回向心。就是要随时把你的功德回向无上菩提,不是为了人天小果。  第九、戒心。就是在信仰过程中,要严守三皈,奉行五戒,内心常常要提起警惕,保持三业清净。  第十、愿心。要发大愿,要发四弘誓愿,学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的大愿,不要失掉愿心。  以上就是十信。这十种信仰,都属于资粮位,这个资粮位,学佛才走第一步,是最基本的。

  十住

  什么叫住,内心要安住,心猿意马,要开始收拾。安住于菩提境界,就必须要有般若正见,菩提是由般若而生的,般若首先要有正见。有正见就与般若相应,有般若就可发菩提之心,证菩提之果。十种就是: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  第一、发心住。发心就是以正见发菩提心,这是很重要的,学大乘经,学菩萨,菩提心不可缺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一初发心即成正觉”,这叫发心住。受菩萨戒,必须发菩提心,菩萨戒又名金刚光明宝戒,价值非常高,与无漏真如相应。  第二、治地住。治就是治理的治,地就是心地的地,为了度众生,要治理心地,开阔心地。因为地能生万物,心能够治理,就能生出种种功德,种种善法。  第三、修行住。要安心住于修行,安心行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为了度众生,要修六度万行,一心专注,不要二用。  第四、生贵住。就是能坚持这种行动,就是出生佛菩萨的,就好象生在佛的种族家,很珍贵;世间上的人生在王宫,就很尊贵,能够学佛法,依法而行,就是生在法王家,法王比帝王更高贵。  第五、方便具足住。就是世出世间,二谛圆融,弘法度生,既要有原则,又要有善巧,真就是真谛,真如、法界、真心,是真;俗就是世俗谛,一切缘生法,一切世间法,都在其中,真俗并用,方便善巧,接引众生。  第六、正心住。就是心要正,光明正大,不忘佛法,不忘佛恩,虽然遇到恶境恶缘,其心不动。  第七、不退住。就是走上正道,对于三宝、因果、三世、佛菩萨境界,坚定信心,修学不管什么恶缘现前,不恐惧,不后退,要有大无畏的精神。  第八、童真住。童真是形容,象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保持这种童真之心,不被淤泥所染。  第九、法王子住。能够从真入俗,由俗入真,不失真谛,也能善于用俗谛,真俗圆融,与佛心相合,就可以绍隆佛种,就象法王子一样,成为佛的儿子。  第十、灌顶住。成就了智慧,住于十地的十智,即将成佛,就象王子登位,首先举行灌顶之礼。  以上十住说明学佛要把心意收拾起来,安住于十方面,就有正见,具足般若,就在菩萨道上走,故称为十住。

  十行

  上面讲了以智慧心,于佛的菩提道,安心而住,接着在行动上实践万行,做到自觉觉他,自利利人: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恚行,四无屈饶行,五离痴乱行,六善现行,七无住行,八难得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  第一、欢喜行。就是能够行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解决别人的困苦问题,使别人从忧恼中感到欢喜,予乐拔苦,是最使人欢喜的事情,菩萨就要这样,不要烦恼别人,干扰别人。  第二、饶益行。要严守菩萨的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指不要损害别人,要严守戒律;摄善法戒就是要广修善法,不管小善大善,世间善出世间善;饶益有情戒是以悲悯心修四摄六度饶益众生。  第三、无恚行。恚就是嗔恚,人一定要消灭恨心,烦恼火一起来,那罪就大了,“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就要修忍辱。忍有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耐怨害忍,就是对冤家仇敌要宽容忍耐,以德报怨,冤家宜解不宜结;安受苦忍,生活中有痛苦,遇天灾人祸,能够忍受;谛察法忍,对佛法深刻信仰,坚定不移。这三种又名:生忍、法忍、无生法忍。《金刚经》讲“佛说我得无诤三味,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佛是赞扬无嗔无恚的,修行办道,不修忍辱是办不到的。  第四、无屈饶行。就是要精进于正道,坚持正法,不屈不饶,有威力加到你身上,不怕,不退,不屈服。  第五、离痴乱行。心中随时要保持一颗定心慧心,铭念不忘,对一切外境无所惑乱,临境不迷,假如临境迷了,就会迷失正路。  第六、善现行。就是经常要读经,要有正见,随时要与般若智慧相合,洞察一切,就象日光一样,朗照一切,这叫善现,这就必须要了解二空——人空、法空的道理。  第七、无住行。一切遭遇,随缘不变,保持真心,真心就是随缘不变,有两句话: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就是在一切缘中保持真心,不变随缘就是在一切缘中发挥真心的妙用,真心不失,心无所住。  第八、难得行。做到善根智慧都能坚持,达到自他二利,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很难得。  第九、善法行。以微妙的善法之力,有智慧,有辩才,说法利生,令他生解,这就有四无碍解“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辞无碍解、辩无碍解”,到了善慧地就具足这四无碍解。法无碍解,谓能通达一切世出世间的法;义无碍解,对于文字的意义都能了解;辞无碍解,对一切名字辞章都要通达;辩无碍解,就是辩才无碍,能够四通八达,信手拈来,都成妙语。善法行就必须要以一种微妙善法之力,具足四无碍解,使他生解,说法度生。  第十、真实行。就是根据佛的真实智慧,在心中,语言中、行动中,做到说真实话,但重点是在行上。要言行不二,理论与实践一致,不要诳惑别人。  以上十信、十住、十行在菩萨的阶梯上都是属于资粮位,即准备成佛的资粮,这叫顺解脱分。什么叫顺解脱分?就是能够如此行持,就顺于涅槃菩提的道路,是在走解脱的道路,而不是世俗的道路。十回向

  回向最重要的是悲智兼修,心要广大,不能自私,不能处处为我。自己在修行中积累的功德、培养的善根要回向众生,回向菩提,回向真如境界。  十项回向重点一是回自向他,把自己的功德不占为私有,布施给别人,这叫法布施,以法施人。二是回俗向真,就是修行的目的要达到真如境界,要象佛一样契证真如,达到一真法界,常住不变。三是回因向果,修习善法的因,目的是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有这个远大的、崇高的志向,不是修来世,不是人天果报,而是无上菩提。  回向共有十项,《华严经》十回向品是正说十相名的,一是救生离相回向,二是不坏回向,三是等一切佛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坚固回向,七等顺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着无缚解脱回向,十法界无量回向。  第一、救生离相回向。救生就是我们的心,处处要想到众生,想到众生的苦难,不离众生,要救度众生,必须要以大悲为根本,广行济度,在广行济度中,有功而不自居为功,有德而不自居为德,心无所住,这是有大智慧,有大智慧必定同时有大悲心。悲智兼运,就包括四无量心,六度四摄,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见善随喜,布施平等,叫慈悲喜舍,这个心很广大,功德也是无量无边,所以叫无量心。我在读《大般若经》时候,经中佛就赞扬四无量心,心无量,行无量,功德无量,能够修四无量心,可以降天魔,伏妖怪,除灾害。所以四无量心,在修学菩萨行中第一第一,大悲广济,大智无住。  第二、不坏回向。对于三宝功德应该扎根信仰,坚定不移,不要破坏,若失掉对三宝的信仰,断了善根只有下堕,要自己和他人都不断善根。  第三、等一切佛回向。这就是《普贤行愿品》中的常随佛学,我虽然未成佛,但是我要向佛学习,我的行动,等同佛行,不管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佛是怎样修的,我就怎样修,所以叫等于一切佛回向。  第四、至一切处回向。就是心胸要广大,我的礼拜供养不是一个佛,而是十方诸佛、法界诸佛。至一切处,就是到一切十方世界三宝之前修供养,饶益众生,为众生谋利益,叫至一切处,这就是悲愿广大。  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就是境界无量,功德无量,果报无量,不离众生,广修善根。“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要把真心奉于尘尘刹刹的境界,尘尘刹刹的众生。这就有无尽的功德,我的身体存在,是为贡献三宝而存在,为救度众生而存在,不是为我自己,所以《法界观》的中心,要处处想到众生,众生中有我,我与众生打成一片,如此,无尽的地方,无尽的众生,无尽的功德,成了无尽的宝藏,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而不是世间上金银财宝的财富。  第六、随顺坚固回向。什么要坚固呢,善行要坚固,悲智要坚固,六度要坚固,不能有一点动摇,象金刚一样的不坏。  第七、等顺众生回向。等顺就是以平等心随顺众生,破除一切执着,铲除一切障碍,消除一切相的分别,平等平等,随顺饶益。  第八、真如相回向。就是说回向要顺于真如,修慈悲行,在修行中要无住生心,不要有所住相,就达到与真如境界相合。  第九、无着无缚解脱回向。要修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既不住,也没有缠缚,既不住于相,也不住于见。在修行中,不为名利,不为自己,专利他人,这样就住于无缚,有住就有缚,缚就是束缚你,无住就无缚。  第十、法界无尽回向。定心纯净,远离垢秽,以法施,以清净心施于众生,心胸广大,等同虚空,周遍法界。总之,要心胸广大,修悲,修智,修行,其中真俗并融,悲智兼运,普周法界。  十回向中,每一个回向分为入心、住心、满心。从你发起心以后,最初叫入心,进入心的境界了,入心以后就是住心,有个过程,就是安住于一段时间,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最后就是满心,就是说这心已经要圆满了,要进入另外一个阶段了。  就在第十回向中,满心之后接着就是加行位。什么是加行位?即加功用行,勤修止观,要把内心知见纯正起来,由于错误的知见生起的人我执、法我执,要将其扫荡干净,就必须要加功用行,修止观,止观就是禅定,有四个阶段。《华严经》是属于修心的,要通过修心观阶段,其他各个宗派,不通过这个阶段也不行,什么原因?大家要知道,佛法讲修心,内心要净化,净化功夫就是要遣除我执、法执,建立我空、法空,否则,真空见就立不起来,般若慧无从发生,你则无从开悟,开悟就是破我执、法执,才能把生死根本拔掉,就如禅宗说的打破黑漆桶,因为我执、法执在,胸中是黑漆一团,见不到光明。所以这个静的功夫,相当重要。  四加行  加行位分四个阶段:暖、顶、忍、世第一。这里解释一下,暖就是暖和的暖,温暖的暖;顶就是山顶的顶,头顶的顶;忍就是忍辱的忍,忍可的忍;世第一就是世间上第一,数第一。小乘、大乘都是同样的称呼,但是境界不同,这叫四加行,由四加行才能入于见道,进入通达位,也就是一般说的开悟。  有些人动不动就说我悟了,我开悟了,哪有那么简单!?有些居士好象很聪明的样子,说我悟了,悟个什么,悟的什么境界啊?!没有经过前面几个资粮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些没有锻炼好,开什么悟?还没有修加行位,悟什么悟?!顿悟的功夫,是从渐修来的,由渐到顿,哪有一步登天梯的道理,所以学佛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这里有几个定,在暖位修明得定,顶位修明增定,忍位修印顺定,世第一位修无间定。  什么叫暖,就是说你最初有点智慧、智火了,智火显发,很温暖的,叫暖。顶呢?智火显发进一步提高了,增加了,就象爬山,登到山顶了,叫顶;忍就是继续忍可下去,又要加功用行,巩固已有的成绩,转入一个新的境界;世第一呢,到了这个时候,做到能取、所取俱空,达到二空境界,世间是第一的,修道是第一的,叫世第一。这就是暖、顶、忍、世第一。  明得定,就是最初心里明白了,了解了,也就是智光出现。明增定,就是继续修,继续观,这种智光智火增加。印顺定,能够印证前面境界,又顺于后一步境界,前面证得所取空,后面就要进一步证能取空。所取就是境界,不执着境界叫所取空;能取,也不要执着内心,执着一个心,一个我,那都是错误的。所以印前顺后叫印顺定。无间定,就是很快。进入无间定以后,功夫就差不多圆成了,进一步证入见道位,那就是悟的境界了,证入见道位,就已经踏入第一地,十地中的欢喜地。  以上道理再重复补充:  第一位、暖位。由下品寻思观外境不实,不过是名义、自性、差别、假名安立,就印见所取空,一切境界是假的、空的。  第二位、顶位。又继续深入寻思,细微地寻思,叫上品寻思,进入顶位,加深了对所取空的认识,经过寻思以后,明确了,决定了,没有疑惑了,经过反复拣择、分析、推论,到此时内心得到决定了,这叫做如实智。  第三位、忍位。由下品如实智就进入忍位,不单是观所取空,进一步观能取空,能取的心、能取的我还是空,不要执着一个我,不要执着一个能取的心,讲唯识,识也是空的,等于般若一样,讲空,空还是空的,讲不可得,不可得还是空的,一切不可得,要把妄情杂念空得一干二净,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以下品如实智进入忍位,得了印顺定,既印证前面所取空,又顺于观察能取空。  第四位、世第一位。由上品如实智进入第四位,世第一位,双证能取所取,所取的境界既空,能取的心识也空,不要执着心,心也是空的。这样才将妄情执着扫荡得很彻底。  佛法讲神通,大家注意:真是到了这个境界,才有通,没到这个境界,内心有一点私心杂念,你通什么?!障碍多得很,你还证什么通!所以搞外道的,没有经过这些阶段,一上坐,就想神通,飞这里飞那里,想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结果走火入魔,我相、法相,种种魔相就生起来了,他得什么通?只能说邪通,所以学佛不要首先想得通,首先要想好好修习,象菩萨修行一样,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悲智兼修,积累福德智慧资粮,这样才踏实,再经过加行进入见道位,菩萨的悟道境界,这时就进入十地的第一地,住于欢喜地。  十地

  何为欢喜?内心得了法喜、轻安,有这个基础,就可悲智兼运,饶益众生,所以叫欢喜。到了这时,断了由后天邪师、邪友、邪见熏习的三界见惑。就进入菩萨的修道位,继续修行,彻底断除烦恼障、所知障的现行和种子,经过十地。何为地?这是个譬比,到了这个阶段,福慧比较圆满,悲智也上升,就可生一切佛法,一切功德,就象大地能生万物一样,所以叫地。  十地依次是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真正到了初地,开了悟以后,才晓得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真理。  何为欢喜地?就是由见道进入初地,此时生起无漏无分别智,契证了真如,悟得了人、法二空,再由无漏的有分别智,断了分别的二障,即烦恼障、所知障,这二障属于邪分别生起来的,能够断掉分别二障,就能够自利利他,生大欢喜,广修布施,圆成布施,施而不执,三轮体空,圆成施度。  二是离垢地,垢就是污垢,到这第二地,心性清净,具足清净见,在行动中远离烦恼污染,严持戒律,菩萨的三聚净戒,圆成戒度。  三是发光地,成就胜定即殊胜的禅定,证得微妙的法乐,生起慧光,心胸广大,忍辱柔和。一个心胸广大的人,能忍辱、柔和的人,是能发光的。此地修行圆成忍辱度。  四是焰慧地,由定光发出智慧的火焰,如火烧薪,慧焰增盛,在修行中精进努力,安住于菩提分法,即是三十七菩提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把身见、边见、一切邪见能够除掉,慧焰增胜,圆成精进度。  五是难胜地,就是难能可贵,很殊胜的,至此世俗谛与胜义谛,同时俱起,真俗互融,非常殊胜,修行禅定,圆成静虑度。  六是现前地,般若智现前,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在此时,缘起性空之义了了分明,圆成般若度。  七是远行地,何为远行?从初地到七地,观一切诸法无相,都是用力观察,加功用行,从时间上讲,即是第二阿僧祇劫,很长的阶段,加功用行,诸法无相的观察,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故叫远行地,这时修习方便般若,圆成方便度。  八是不动地,观诸法无相,而是任运观察,由勉强到自然的阶段,任运自如,修无相观,观我、法二空,一切内境外境现前,做到如如不动,不为无明烦恼所障,叫不动。读《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实际上是第八不动地的菩萨,这一地的菩萨悲心很深,智慧很高,观察诸法空相到了甚深微妙的境界,任运自如。这种智慧相续不断,一切内境外境都干扰不了,真是到了“八风吹不动”。这时完成愿度,真正才有大愿,普贤菩萨的大愿,文殊菩萨的大愿,观音菩萨的愿,到这时才能真正体现。  九是善慧地,经过八地以后,就成就了殊胜微妙的智慧,叫善慧,有这个智慧,就具备四无碍解: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辞无碍解、乐说无碍解。法无碍解就是通达一切世出世间法,就象现在说的知识广博,这是佛法的知识,不是世间上的知识,是智慧发出来的;辞无碍解就是通达一切名相、言辞,文字般若;义无碍解就是名相中的内容能够了解;乐说无碍解,就是能够善巧地左右逢源,因机说法,又叫辩无碍解。此时就能说法利生,这一度完成力度。何为力?智慧才是力量,所以说大势至菩萨有大智慧,不是说双手能举千钧,而是指大智慧的力量。  十是法云地,就是十地圆满地,具足众妙功德,断除一切烦恼障碍,已经进入法身圆满的境界,法云是个譬喻:证得法身,智慧就象天空的云一样,满布天空,降大法雨,使众生得到滋润,大地得到清凉,到此时烦恼障所知障的现行和种子,彻底伏除,进入金刚道。

  等觉

  金刚道以后就是第六位叫等觉,此时就是成佛的预备阶段,即是一生补处,弥勒菩萨的地位,也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的地位,所谓等觉,就是等同于佛果,但是觉行还未圆。

  妙觉

  等觉以后是第七妙觉,就是佛位,此时圆证菩提,证得无漏的智果和涅槃果。智果就是菩提,涅槃就是真如,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等无量功德。

关于“10个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351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