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古诗预习五步法。)
-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网上有关“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诗预习五步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案# 导语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明确]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作业
背诵这三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西江月》、《天净沙秋思》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西江月 辛弃疾
齐背前三首诗(可配上音乐)。
我们读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品味了王湾诗中淡淡的思乡愁绪,领略到了白居易诗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们再随南宋爱国词人去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辛弃疾,自号稼轩居士,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同情民间疾苦,因而才写出了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词的妙处。
教学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①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a.上片:写景。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
下片:避雨。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学生自己表述上述内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b.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研读与赏析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问题组:
①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②“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③探究这首词的意趣。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蝉鸣”可见天酷热,天气变化从“明月”至“七八个星天外”,要有时间,可见夜行之长。
②夜行雨,要寻找避雨之处,避雨之处“忽见”,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兴?是喜出望之吼。
③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感知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学生配乐朗读
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各小组可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延伸作业
①将搜集的诗歌抄写下来,增加积累。
②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下节课交流。
2.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四首》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课教学,我在阅读方面按照诗词的特点来进行,首先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其次从整体上分析描写的内容(景物、事)所表现的情感。再次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发挥联想、想象,“神”入其中,进而体会这四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及理解遣词造句的妙处。?3.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基本设计:以“诗”字入手,让学生明白“诗言志”;切入到《观沧海》,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这首诗“言”的是曹操的什么“志”;然后再朗读诗歌,从读准字音到把握情感渐次进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诗中体现的曹操情感包括统一天下、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也包括面对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而产生的渺小之感,当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曹操虽然感受到这种人生的短暂和人的渺小,但正视现实,敢于向超出人力的威压挑战的勇气,感受曹操的昂扬奋发和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在此基础上,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去自读《次北固山下》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前文用“你如何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文则用“作者是如何抓住早春的特征来写钱塘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思考;第三课时则比较阅读《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去阅读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从文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总体上,引导学生理解“诗言志”,学会从文本中寻找理由支撑自己观点,训练学生的语感,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课基本上都是按照设计的思路进行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不少亮点可值得借鉴。如在把握《观沧海》情感时,学生在回答“为何你要这样读”时,提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让人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人的渺小,而这本是我以为需要自己去提示的地方。再如在讲《秋思》一诗时,学生也能抓住“枯”“老”“昏”“西风”“瘦”等词语,点出本文最主要的情感是思乡,也有学生指出“小桥流水人家”富有诗情画意,但在这里可以与其他景物联在一起,以家的感觉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确有独到之见。诗歌少不了朗读,学生在充分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后,能够有感情地配乐诵读。
自己对这几堂课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一是在开始时把这四首诗的阅读放在如何去读古诗的背景下去读,不为教诗而教;二是能够结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曹操在《观沧海》中的豪迈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强调;三是结合刘勰、钟嵘、王夫之等人的评价来引出“苍凉慷慨、建安风骨”的特点;四是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能够进行比较阅读,并引用钱钟书的“盖生离死别,契合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选择黄昏这个时间的原因,有助于对课文更深入地理解;五是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思维活跃。
4.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这几年,一直想在语文教学上有所突破。鉴于现在部编版教材对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重视,于是,很想在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后来,看了王君老师的《更美的语文课》,对群文教学充满了一种期待。虽然尝试着上了杜甫群诗教学,但那都是小打小闹,我想让群文阅读成为一种常态化,因此决定以语文课本为载体,以单元教学为蓝本,打通课内与课外,接通单篇和整本,开启语文教学新探索。群文教学的关键是聚焦。很显然,在这个方面我才刚刚起步。第一单元的.单元学习要求“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聚焦这一学习目标,我把这几篇现代文学习定位在了“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确定主题为“这样的表达很精彩”。上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了朱自清先生《春》的语言表达之美,然后结合知识短文,让学生理解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接下来引导着他们在《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中进一步进行学习和体会,最后设计微写作训练,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这样的定位不知道是不是太低了,聚焦的点是不是太浅了,我很疑惑,在群文教学的路上,我还需要太多的学习与实践。
《古代诗歌四首》所选的四首古诗,都是借景抒情的诗歌,预习提示中要求“朗读本课诗歌,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我把聚焦放在了“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点上,教学中重点以课堂活动“我为景物代言”展开教学。在设计这一教学活动时,我给了学生三个段落,固定格式,重点在于让学生用文字描绘诗中景物,并且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描绘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就是想象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写作的过程,就是全体同学都要参与的过程,也是学生体会诗人感情的过程。这一活动的设计很好地把握住了预习提示中的学习要求。但是在第二课时的展示环节中,七年级的孩子倾听的能力还是不够,分享的同学很用心,但听课的孩子却心不在焉,这是感觉比较失败的地方。如何在分享的过程中也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想起来,说起来,是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单元的教学,也许是刚开学事太多,对课文的研读根本不够深入,对学生基础的训练也还欠扎实,希望以后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不管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群文阅读的路上,我终于迈开了脚步。只要走出了第一步,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也终会走到头的。
如何让聚焦更贴近语文的核心素养和语文的核心学科知识,让学生真正在这样的课堂上扩大阅读量,提升思维品质,真正得到思维的发展,是我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20**年10月28日下午,我在学校视频教室上公开课《古代诗歌四首》,用的是一年一班的学生。这是学校本学期组织的第二次教学活动了。第一次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这一次是初一教师“四环”模式过关课。我对公开课一直没有什么抵触心态。为什么要抵触呢?一个老师,讲好课,不管是不是公开课,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既然觉得自己是称职的和优秀的,就应该像安徒生笔下那位爱美的皇帝一样,穿着衣服,到大家面前展示一下。当然了,前提是真有衣服,而且还是制作精良、穿上相当漂亮的。
这一次我讲的公开课是《古代诗歌四首》,包括曹操的《观沧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本打算一节课把四首诗歌都讲完;读一读,解析一下意象,写一写随堂练笔。
在进行的过程中,我发现,讲完两首诗歌已经很勉强了。所以,最后,我只得讲了《天净沙·秋思》和《次北固山下》两首诗。就算这样,第二首诗也给人一种草草了事的感觉,是不好的。在写的部分,也一直在重复我开学初做的事,没有什么新意,指导也是不够的,让学生的写开始得不轻松、不容易。这些都是下一步应该加强的东西。
其实,这些因素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完全应该考虑到的。教师不是在给理想的学生授课,对于学生的接受情况应该有切当的估计。
在前一个阶段的教学中,我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只顾着设计课堂环节,只顾着研读教材,把学生的因素忽略掉了。上梨树六中送课是这样的情景,今天,又是这样的情景。
同样的错误,同样的失误,犯两次还是可以的。如果我第三次仍旧是在备学生上不好,那可严重了。
希望我不至于那样。
什么时候都要保持教学的热情和激情。什么时候也不要变得那么的懒惰懈怠。因为,现在值得的理由太少,只当是为自己、为学生、为看不见的未来做努力吧!
以上是我此次课堂教学的反思。在随后的语文组教研活动中,同事们也提出了不少很有借鉴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比如,郭晓琳老师建议说朗读的指导应该跟上去,我认为确实是我的欠缺,下一步会加油的。张丽彬老师和邸伟老师认为本节课想要做什么,应该在学习目标中出示一下,这样,听课者就更加明晰教师的意图了。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我的处理方法不同,那么就应该更加清晰地传达出来,不能让教师们听得一头雾水。
在闲暇时,初一学年组长栾淑杰老师也和我进行了交流。她认为在写的过程中,如果我的指导思路再宽一点,就会更好,学生写起来会更加容易。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在以后的设计中我会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很高兴,在一节公开课结束后,我能够听到这么多真诚的声音,听到这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全力以赴地做事,坦诚真挚地沟通,这不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工作状态和氛围吗?今天,理想似乎照进了现实。
事在人为。好好做事,做做好事,终是不会错的。人们缺失的太多、怀疑的太多,用虔敬之心做事,反倒会赢得友善的支持。
正道是沧桑,所言非虚。我已没有理由消极和怀疑。好好修 炼自己便了。
古诗预习五步法。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等,为学习古诗做好准备。教师还可以准备乐曲《送别》(长城外,古道边)和古筝曲《阳关三叠》。
2、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如《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
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
3、可以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
对诗人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再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在小组或全班交流。教师不要对诗意做过多的讲解,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古诗中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如西辞,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地图,了解黄鹤楼和扬州所处的位置。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古诗的重点:
在大体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反复吟诵,想一想:从诗中能够体会到什么?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之后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用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或用画笔生动形象地描绘。
5、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都颇具匠心,应引导学生认真揣摩: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烟花三月的传神,尽字和唯字的传情;又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更字,语尽情遥,含吐不露,意蕴极为深厚。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6、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还可以配上悠扬委婉的乐曲,如表现离别之情的《送别》和《阳关三叠》,以渲染离别气氛,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丰富想象、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实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教师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读、背各自了解的其他表现人间真情的古诗,如果条件许可,教师也可以适当推荐一两首给学生。
7、本课的生字不多,但有的生字也需进行指导:
如,舍是翘舌音,读四声,不读三声;陵的右下部分是折文。教学时可以用填写诗句的办法了解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古诗词赏析(高中生课前演讲用) 最好是一些意境优美(不要情诗) 或 体现 年少轻狂,豪放的诗词
古诗词预习,做好这五步,没有任何难处!
查阅文献,知人论世——通读大意,合理归类
抓住诗眼——掌握意象——分析手法——弄清思想
刚刚看到有学生在问古诗词的预习,不禁想把自己的经验拿来谈谈。作为一名文学教师,也非常喜欢阅读古诗词。拿到一篇古诗词,当然不是盲目的去阅读。我建议按照以下思路来进行预习,事半功倍。为了更直观,我就举一个例子:
《月夜》杜甫(唐代)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第一步:查阅文献,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了解作家以及作家的生平思想,了解时代的背景,当然最重要的是作品所处的时间。
1.这首诗歌作者是杜甫,唐代诗人,风格沉郁顿挫,他的基本人生经历,查阅文献都可以知道。
2.这首诗歌创作的背景是在安史之乱爆发时期,整个国家动荡,杜甫那时候已经不再是此前困居长安。而是深入民间,看到了战乱下的民间疾苦和国家的弊端。这首诗歌是战乱时期杜甫望月思念自己的家人创作的。
3.查阅文献大致如下: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第二步:通读大意,合理归类
1.诗歌的大意:现在都可以查阅文献,去了解,因此不再赘述。
2.合理归类:指的是诗词的种类,这点老师都会给学生讲到,比如:山水田园诗歌?咏史怀古诗歌?哲理诗歌?还有诗歌的形式是五言?格律?慢词?等等。不同种类的诗歌,在欣赏的时候,侧重点会不同。简单说一下,比如怀古诗歌,多数借古讽今;山水诗歌或者表达赞美,或者是厌倦官场,或者渗透隐逸思想(平时多阅读,多归类,就很清楚了)
杜甫这首诗歌是表情达意诗歌。情感上表面写的是月夜思念家人的诗歌。
第三步:抓住诗眼
1.诗眼、词眼:是诗词阅读很关键的要素。(这点如何去分析,不在此赘述,有很多方法)。
杜甫这首诗歌的诗眼显然是“独看”。月夜为何独看?看的是什么?围绕诗眼就可以去思考了。
第四步:掌握意象——分析手法
1.意象:诗词阅读离不开意象。这点也是老师都会讲到的重点,何为意象,我们不做解释了。我想你应该很明白。
杜甫这首诗歌中最典型的意象便是“月”:团员、思念的象征;也是家国离乱的象征。你可以深入分析一下。
2.手法:古人诗词总会用到各种手法:比如修辞、比如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等等)
杜甫这首用了曲笔手法:明明是杜甫思念家人,却反面写家人思念杜甫。你可做具体分析
第五步:弄清思想内涵
1.思想内涵:杜甫这首诗歌如果是仅仅表达思念家人,那也没有那么的伟大了。自古写月众多,但是这首却如此著名,还是得自其思想内涵: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写出的是当时天下人共同的想法,表达的是家国离乱的哀伤。
当然,我也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法,的确是一种好方法,建议使用:比如非常简单的“泡泡思维导图”、树状思维导图(自己补充,寻找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
泡泡思维导图
总之,按照以上五各方面,多阅读,多练习,必定有很好的结果!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私信我交流哦。
关于诗句的课前两分钟
符号编号排版 梨花词何其多也!
唐杜甫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唐韩愈
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春 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杂 诗
唐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忆王孙
唐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离 思
唐 元稹
寻常百种花齐发 ,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宫 词
唐王建
内人相续报花开,准拟君王便看来。逢着五弦琴绣袋,宜春院里按歌回。
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数看谁曲校多。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
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一一傍边书敕字,中官送与大臣家。
左掖梨花
唐丘为
冷艳金歇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采桑子
唐 冯延巳
樱桃谢了梨花发, 红白相催。燕子归来,几度香风绿户开。
人间乐事知多少,且酹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萧娘舞袖回。
鹭 鸶
唐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渭城少年行
唐崔颢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江岸梨花
唐 白居易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小游仙诗两首
唐曹唐
太子真娥相领行,当天合曲玉箫清。梨花新折东风软,犹在缑山乐笑声。
东溟两度作尘飞,一万年来会面稀。千树梨花百壶酒,共君论饮莫论诗。
宫 词
唐 花蕊夫人
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数看谁曲校多。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
春 词
唐 常建
阶下草犹短,墙头梨花白。织女高楼上,停梭顾行客。闻君在何所,青鸟舒锦翮。
唐 ·杜牧 《初冬夜饮 》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感 讽
唐 李贺
蝶飞红粉台,柳扫吹笙道。十日悬户庭,九秋无衰草。
调歌送风转,杯池白鱼小。水宴截香腴,菱科映青罩。
(艹丰)蒙梨花满,春昏弄长啸。惟愁苦花落,不悟世衰到。
抚旧惟销魂,南山坐悲峭。
相和歌辞·长门怨
唐 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梨花诗词
赵嘏 春酿 春酿正风流,梨花莫问愁。马卿思一醉,不惜鹔鹴裘。
温庭筠 嘲三月十八日雪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崔道融 寒食夜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无名氏 一片子 柳色青山映,梨花雪鸟藏。绿窗桃李下,闲坐叹春芳。
王沈 相和歌辞·婕妤怨 长信梨花暗欲栖,应门上龠草萋萋。春风吹花乱扑户,班倢车声不至啼。
崔国辅 舞曲歌辞·白纻辞二首 洛阳梨花落如霰,河阳桃叶生复齐。坐恐玉楼春欲尽,红绵粉絮裛妆啼。
崔国辅 白纻辞二首(前首一作《香风词》) 洛阳梨花落如霰,河阳桃叶生复齐。坐惜玉楼春欲尽,红绵粉絮裛妆啼。
李颀 遇刘五 洛阳一别梨花新,黄鸟飞飞逢故人。携手当年共为乐,无惊蕙草惜残春。
李颀 咏张諲山水(末缺) 小山破体闲支策,落日梨花照空壁。诗堪记室妒风流,画与将军作勍敌。
刘方平 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戴叔伦 春怨 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
戴叔伦 过柳溪道院 溪上谁家掩竹扉,鸟啼浑似惜春晖。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飞。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数看谁曲校多。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
武元衡 与崔十五同访裴校书不遇 梨花落尽柳花时,庭树流莺日过迟。几度相思不相见,春风何处有佳期。
韩愈 梨花下赠刘师命 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
吕温 道州郡斋卧疾寄东馆诸贤 东池送客醉年华,闻道风流胜习家。独卧郡斋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
元稹 使东川·江花落 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
元稹 白衣裳二首 雨湿轻尘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半含惆怅闲看绣,一朵梨花压象床。
元稹 离思五首(一本并前首作六首)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白居易 寒食月夜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白居易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江岸梨花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刘言史 乐府杂词三首 紫禁梨花飞雪毛,春风丝管翠楼高。城里万家闻不见,君王试舞郑樱桃。
徐凝 玩花五首 一树梨花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明朝渐校无多去,看到黄昏不欲回。
杜牧 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杜牧 鹭鸶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温庭筠 鄠杜郊居 槿篱芳援近樵家,垄麦青青一径斜。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
陆龟蒙 寄远 缥梨花谢莺口吃,黄犊少年人未归。画扇红弦相掩映,独看斜月下帘衣。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 镜留雪鬓暖消无,春到梨花日又晡。移取扶桑阶下种,年年看长碍金乌。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大堤时节近清明,霞衬烟笼绕郡城。好是梨花相映处,更胜松雪日初晴。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太子真娥相领行,当天合曲玉箫清。梨花新折东风软,犹在缑山乐笑声。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东溟两度作尘飞,一万年来会面稀。千树梨花百壶酒,共君论饮莫论诗。
唐彦谦 忆孟浩然 郊外凌兢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
郑谷 下第退居二首 年来还未上丹梯,且著渔蓑谢故溪。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
崔涂 初识梅花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燕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左偃 送人 一茎两茎华发生,千枝万枝梨花白。春色江南独未归,今朝又送还乡客。
梨花诗词
陈陶 水调词十首 忆饯良人玉塞行,梨花三见换啼莺。边场岂得胜闺阁,莫逞雕弓过一生。
王周 无题二首 梨花如雪已相迷,更被惊乌半夜啼。帘卷玉楼人寂寂,一钩新月未沈西。
王沈 婕妤怨 长信梨花暗欲栖,应门上钥草萋萋。春风吹花乱扑户,班绝车声不至啼。
无名氏 杂诗(第八首一作白居易诗)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数看谁曲校多。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
吕岩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
章江书生 吟 西去长沙东上船,思量此事已千年。长春殿掩无人扫,满眼梨花哭杜鹃。
襄阳举人 诗 流水涓涓芹努芽,织乌西飞客还家。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
常建 春词 阶下草犹短,墙头梨花白。织女高楼上,停梭顾行客。问君在何所,青鸟舒锦翮。
刘禹锡 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 漠漠淮上春,莠苗生故垒。梨花方城路,荻笋萧陂水。高斋有谪仙,坐啸清风起。
张琰 春词二首 昨日桃花飞,今朝梨花吐。春色能几时,那堪此愁绪。荡子游不归,春来泪如雨。
薛奇童 相和歌辞·怨诗二首 禁苑春风起,流莺绕合欢。玉窗通日气,珠箔卷轻寒。杨叶垂金砌,梨花入井阑。君王好长袖,新作舞衣宽。
刘长卿 相和歌辞·长门怨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李白 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选妓随雕辇,徵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王维 春日上方即事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刘长卿 长门怨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著被风吹。
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李白 送别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岑参 送颜韶(得飞字) 迁客犹未老,圣朝今复归。一从襄阳住,几度梨花飞。世事了可见,怜君人亦稀。相逢贪醉卧,未得作春衣。
岑参 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呈李兵部 久客厌江月,罢官思早归。眼看春光老,羞见梨花飞。剑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因君报兵部,愁泪日沾衣。
岑参 送杨子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岑参 登凉州尹台寺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岑参 虢州南池候严中丞不至 池上日相待,知君殊未回。徒教柳叶长,漫使梨花开。驷马去不见,双鱼空往来。思想不解说,孤负舟中杯。
岑参 春兴思南山旧庐,招柳建正字 终岁不得意,春风今复来。自怜蓬鬓改,羞见梨花开。西掖诚可恋,南山思早回。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
岑参 河西春暮忆秦中 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归。边城细草出,客馆梨花飞。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凉州三月半,犹未脱寒衣。
薛奇童 楚宫词二首 禁苑春风起,流莺绕合欢。玉窗通日气,珠箔卷轻寒。杨叶垂阴砌,梨花入井阑。君王好长袖,新作舞衣宽。
高适 赠别褚山人 携手赠将行,山人道姓名。光阴蓟子训,才术褚先生。墙上梨花白,尊中桂酒清。洛阳无二价,犹是慕风声。
梨花诗词
钱起 下第题长安客舍 不遂青云望,愁看黄鸟飞。梨花度寒食,客子未春衣。世事随时变,交情与我违。空馀主人柳,相见却依依。
李端 送窦兵曹 梨花开上苑,游女著罗衣。闻道情人怨,应须走马归。御桥迟日暖,官渡早莺稀。莫遣佳期过,看看蝴蝶飞。
王建 原上新居十三首 近来年纪到,世事总无心。古碣凭人拓,闲诗任客吟。送经还野苑,移石入幽林。谷口春风恶,梨花盖地深。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同用家花车斜四韵) 何处深春好,春深兰若家。当香收柏叶,养蜜近梨花。野径宜行乐,游人尽驻车。菜园篱落短,遥见桔槔斜。
***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嘲谢复继四首 谁知泥忆云,望断梨花春。荷丝制机练,竹叶剪花裙。月明啼阿姊,灯暗会良人。也识君夫婿,金鱼挂在身。
元稹 遣兴十首 始见梨花房,坐对梨花白。行看梨叶青,已复梨叶赤。严霜九月半,危蒂几时客。况有高高原,秋风四来迫。
白居易 神照禅师同宿 八年三月晦,山梨花满枝。龙门水西寺,夜与远公期。晏坐自相对,密语谁得知。前后际断处,一念不生时。
李德裕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望伊川(自此并淮南作) 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芳草连溪合,梨花映墅开。槿篱悬落照,松径长新苔。向夕亭皋望,游禽几处回。
沈亚之 梦挽秦弄玉 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
赵嘏 送友人郑州归觐 为有趋庭恋,应忘道路赊。风消荥泽冻,雨静圃田沙。古陌人来远,遥天雁势斜。园林新到日,春酒酌梨花。
温庭筠 太子西池二首(一作齐梁体) 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懒逐妆成晓,春融梦觉迟。鬓轻全作影,嚬浅未成眉。莫信张公子,窗间断暗期。
郑谷 旅寓洛南村舍 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
徐铉 翰林游舍人清明日入院中途见过余明日…因寄游君 榆柳开新焰,梨花发故枝。辎輧隘城市,圭组坐曹司。独对芝泥检,遥怜白马儿。禁林还视草,气味两相知。
齐己 寒食日怀寄友人 万井追寒食,闲扉独不开。梨花应折尽,柳絮自飞来。梦觉怀仙岛,吟行绕砌苔。浮生已悟了,时节任相催。
沈亚之 秦梦诗三首·挽公主 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
白居易 寒食野望吟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墓雨人归去。
武元衡 送田三端公还鄂州 孤云迢递恋沧洲,劝酒梨花对白头。南陌送归车骑合,东城怨别管弦愁。青油幕里人如玉,黄鹤楼中月并钩。君去庾公应借问,驰心千里大江流。
白居易 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杜牧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一岭桃花红锦黦,半溪山水碧罗新。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赵嘏 东望 楚江横在草堂前,杨柳洲西载酒船。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月满川。同郡故人攀桂尽,把诗吟向泬寥天。
崔橹 春日即事 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行人自笑不归去,瘦马独吟真可哀。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画桥春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曹唐 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五首 不知何路却飞翻,虚受贤侯郑重恩。五夜清歌敲玉树,三年洪饮倒金尊。招携永感双鱼在,报答空知一剑存。狼藉梨花满城月,当时长醉信陵门。
来鹄 寒食山馆书情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1.古诗 课前三分钟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登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无题》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宋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求古诗一首 语文课前三分钟,有好的意义 要有详细鉴赏 谢谢出塞(其一)
唐代-王昌龄
原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今译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注:但使:假使)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鉴赏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用大笔勾勒,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苍凉的气氛。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时”“汉时"加以修饰(“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为互文,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秦汉时期的边关”),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的“万里”点明边塞的遥远。"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既说明了边防不巩固,又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龙城飞将指汉代车骑将军卫青,一说指汉代飞将军李广,都是抗击匈奴的名将。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了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固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当时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保卫边防的大局为重,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3.课前三分钟主诗词,内容关于: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或一部电视剧,并说推荐《春日》
因为它不但写出了春天景色的新鲜、美丽,还流露出一种阳光、自信的心态,读了让人更加热爱自然与生活.
《春夜喜雨》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第一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童年真好》,它不但写作者小时候的许多趣事,还有不少的蠢事和尴尬事,特别好玩。还有就是这本书语言很儿童化、生活化,插图形象、风趣,很适合我们看。读着读着,我常常忍不住捧腹大笑,不禁也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来。《童年真好》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童年的短暂,懂得了童年的珍贵。
4.学校课上有课前三分钟~要赏析古诗 推荐一个好的~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③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 深坐蹙蛾眉①。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清平调·其二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②邈云汉③。 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平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现代诗句.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5.求古诗一首 语文课前三分钟讲给大家听的 不出名的也行 但要有趣 有好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
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
“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梦,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
“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拦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拦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着做。
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情景。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
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但“算没个、人传与”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
“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情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
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6.课前三分钟,初中必备的古诗有哪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3、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州花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 李白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满山一作暗天 ) 闲来垂钓碧溪上。
(碧一作坐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狗一作雉 ) 弹剑作歌奏苦声。
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
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
拥彗折节无嫌猜。(节一作腰 )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 蔓一作烂 )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雄才一作才多)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称一作真 )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10、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6、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7、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0、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全诗是什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代悲白头翁》,全诗如下:
《代悲白头翁》
唐代·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扩展资料1、译文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
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
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2、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
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
“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应了所谓“诗谶”的说法。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3、作者介绍
刘希夷 (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关于“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387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
- 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