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三年级25首古诗(人教版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古诗有多少首?)

三年级25首古诗(人教版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古诗有多少首?)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1-05    点击:  152 次

本文目录

  1. 人教版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古诗有多少首?
  2. 3-8岁小孩学的古诗?
  3. 九年级语文上册12首古诗?
  4. 叶绍翁的诗有哪些三年级?
  5. 三年级语文的第一首古诗是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古诗有多少首?

总共有四十四首古诗。

一年级上册 共六首

>

咏鹅【唐】骆宾王

>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江南 汉乐府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画 王维

>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悯农(其二)【唐】李绅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风【唐】李峤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一年级下册 共七首

>

春晓【唐】 孟浩然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赠汪伦【唐】李白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静夜思【唐】李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池上【唐】白居易

>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小池【宋】杨万里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画鸡【明】唐寅

>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

二年级上册 共六首

>

梅花【宋】王安石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江雪【唐】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夜宿山寺【唐】李白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二年级下册 共七首

>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唐】白居易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悯农(其一)【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

三年级上册 共九首

>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三年级下册 共九首

>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忆江南【唐】白居易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8岁小孩学的古诗?

1、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赏析】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

3、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前两句写景,“朱雀桥”乌衣巷”,昔日繁华之地,只今唯余野花闲草,夕阳斜照。后两句写情,依然是今昔对比,依然是轻描淡写,道出了人是物非。诗人不直接写物是人非,而是以燕归旧巢为喻,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深受后人推崇。诗的妙处在于,只写普通景物,没有一字感叹,却深刻地表现出那种沧海桑田的兴衰之感。这就是诗论所谓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

4、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赏析】纵使唐王朝的都城长安在现代人看来离凉州很近,但在古代算是偏远之地。诗名为凉州词,诗中所写的内容却是凉州以西的玉门关。古时候出玉门关的概念和现在出国类似,出关需要通关文牒。在诗人眼中“一片孤城万仞山”就是玉门关的写照。周遭没有繁华的城阙,没有秘籍的人口,而是孤零零地坐落在戈壁滩上,萧瑟孤独。古人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听到“羌笛”所吹出的哀怨的送别曲,将士们的离愁别恨顿时全涌上心头。于是诗人劝他们,何必要去怨恨呢,怨了也是没用的,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玉门关也没有杨柳可折,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之感。

>

5、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赏析】前两句写百日依山而落、黄河奔流入海的恢弘景象。诗人能看见百日依山、黄河奔流,但“入海流”却是想象,借助想象而造成尺幅万里的艺术效果。关于白日是朝阳还是落日,其所依之山是什么山,没有必要深究和坐实,诗人只是写宇宙在时间中运行罢了。后二句升华出一个哲理,是名句。绝句不要求对仗,但此诗四句两两对仗。一、二句是工对,三、四句是流水对。

九年级语文上册12首古诗?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一共选编诗词11首,目录如下:

1.行路难(其一)(李白)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月夜忆舍弟(杜甫)

5.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7.商山早行(温庭筠)

8.咸阳城东路(许浑)

9.无题(李商隐)

10.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1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叶绍翁的诗有哪些三年级?

有夜书所见。

>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三年级语文的第一首古诗是什么?

第一首:《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赏析】该诗的题目在孤寂夜里写所思念的景象。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的的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40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