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苏轼的《寒食雨》 鉴赏)

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苏轼的《寒食雨》 鉴赏)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27    点击:  209 次

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

网上有关“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苏轼的《寒食雨》 鉴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我整理的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

1、《寒食日献郡守》

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2、《寒食郊外》

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3、《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4、《和子由寒食》

唐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5、《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寒食下第》

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7、《寒食野望》

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8、《寒食山馆书情》

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9、《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0、《寒食上冢》

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拓展阅读:节日介绍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节习俗

1·寒食节饮食习俗

寒食节饮食的东西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粳饭等;寒食节的'供:面燕、蛇盘兔、等。饮料有:春酒i、新茶、清泉甘水等。这些大多用来祭食盘兔,寓意盼望国家富强。

2·寒食节插柳习俗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来是怀念介子推所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流传民间也就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插柳是

插柳是一种习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樯”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用来预报天气,古谚语说:“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俗话说:”又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哪,就活到哪里。

插柳有三种含义:一表惜别,在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二表挽留,在李白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三表祝愿,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以此来祝愿客人随遇而安。

3·寒食节踏青郊游习俗

寒食节也叫踏春,这始于唐宋。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了踏青的场景:岁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在花草返青的春季,人们结伴到郊外去踏青。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晋书》记载,每逢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到唐宋最为盛行。

4·寒食节荡秋千习俗

秋千原本在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的游戏项目。据史书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嬉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秋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那时候的祖先们为了谋生,需要上树采摘果实。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抓住藤蔓来回摆动,上树或者跨越沟壑,这就是秋千的雏形。

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它有很古老的叫法,叫千秋,后来为了避忌,改名秋千。古代的秋千是在清明、寒食后才有的,而且仅仅是宫廷贵族们的男女游戏使用的。

5·寒食节吟诗习俗

在寒食节时候,文人墨客们或者思念亲人,或者是借景抒情,感慨良多,灵感顿生,或诗兴大发等。据《全唐诗》记载里有唐玄宗、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们来创作关于寒食节的诗词,都丰富了文人的生活娱乐。

6·寒食节春天卫生习俗

这得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来讲,由于春节期间大都的人们吃了不少的大鱼大肉,所以应该要好好的清理一下肠胃。这样不仅可以健康,还可以让自己的头脑清醒。在寒食节这天人们大都出去采集野菜,这不仅锻炼身体,还能调养自己的精神上生活问题。

在春季时候人们容易肝肺上火,失调,所以要缅怀一下先人,寄托哀思,起到悲克怒的作用,对肝肺的调理有好处。

7·寒食节蹴球习俗

蹴球盛行于唐,据史书记载《文献通考》:“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这就是古代清明节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蹴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到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皇帝们都重视蹴球运动,并把它当作一种军事训练。

8·寒食节祭拜扫墓习俗

寒食节祭拜扫墓在南北朝到唐前期被视为“野祭”。人们每家每户都会到自己的祖坟上,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上滚下来,用柳枝或者起个疙瘩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为沾上先祖的德泽。

苏轼的《寒食雨》 鉴赏

1. 关于描写寒食节的诗句

关于描写寒食节的诗句 1.关于寒食节的诗句

关于寒食节的诗句如下: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五代·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译文:寒食路上长满了野草闲花。他车马又在谁家树上系?

3、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译文: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唐·孟云卿《寒食》

译文: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5、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宋·苏轼《寒食雨二首》

译文: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2.关于寒食节的古诗

一、《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二、《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三、《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寒食节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

3.描写寒食节的古诗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如下:

一、《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二、《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译文: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亡者在昏晦的黄泉中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潇潇的雨声里回去了。

4.描写寒食节的古诗 关于寒食节的诗句有哪些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孟云卿《寒食》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苏轼《寒食雨二首》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

——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

5.关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古诗

关于寒食节的诗句

1、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2、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3、《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关于清明节诗句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3、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4、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6.关于寒食节的诗词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____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____孟云卿《寒食》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____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____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____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____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____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____张镃《寒食》

7.关于寒食的诗句

1、清晓妆成寒食天

韦庄

《浣溪沙》

2、淡荡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

《浣溪沙》

3、宠柳娇花寒食近

李清照

《念奴娇·萧条庭院》

4、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晏殊

《玉楼春》

5、淡荡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

《浣溪沙》

6、城郭今寒食

曹勋

《菩萨蛮·乱山影直危楼起》

7、陌上箫声寒食近

陆游

《蝶恋花·陌上箫声寒食近》

8、对他寒食

辛弃疾

《满江红·可恨东君》

9、谁家寒食归宁女

辛弃疾

《鹧鸪天·著意寻春懒便回》

10、百草千花寒食路

冯延巳

《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

8.描写寒食节的诗句有哪些

菩萨蛮(淹泊平山堂。

寒食节,固陵绿事参军表弟周元固惠酒,为作此词)作者黄庭坚朝代宋代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

云雨暗巫山。流人殊未还。

阿谁知此意。解遣双壶至。

不是白头新。周郎旧可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____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____孟云卿《寒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____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____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____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____周邦彦《琐窗寒·寒食》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____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____张镃《寒食》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____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____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9.描写寒食节的诗句

菩萨蛮(淹泊平山堂。

寒食节,固陵绿事参军表弟周元固惠酒,为作此词)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

云雨暗巫山。流人殊未还。

阿谁知此意。解遣双壶至。

不是白头新。周郎旧可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____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____孟云卿《寒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____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____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____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____周邦彦《琐窗寒·寒食》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____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____张镃《寒食》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____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____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寒食节的时间,来源,习俗,意义,诗句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 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 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SPAN> 一.关于诗的题目在《苏轼全集》及各种选本,都是作“黄州寒食雨”,而在《黄州寒食诗帖》里东坡先生亲笔书写的是“黄州寒食”。“黄州寒食雨”这个题目给人的印象是,作品表现的主题是“黄州寒食时节连绵的*雨”,而“黄州寒食”这个题目给人印象是,作品表现的主题是“在黄州寒食时作者自己的感受”,题目去掉一个雨字,这首诗所表现的作者悲惨的境地和凄苦的苍凉惆怅心境就更突出、醒目。也许在黄州写这首诗时,出于对前途命运的不可知,作者比较谨慎,用一个雨字来掩饰心中的苦闷,而在作者被重新起用以后,再回过头来看,觉得“黄州寒食”这个题目更能表现当时的处境和心境,同时也认为这个题目不会再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 余以为对于作品,作者本人有权改动作品的部分内容,当然包括标题。这首诗的题目去掉“雨”字以后,更醒目更传神,而不会引起误读和歧义,同时也尊重东坡先生的意愿,所以我人为这首诗的题目应尊重东坡先生,当以 “黄州寒食”为题。 二.关于海棠花:苏轼以“燕支雪(胭脂雪)”来形容海棠的美丽动人,又以“泥污”来表现对海棠的遭遇的同情,对海棠绽开最盛、最美的时光被*雨摧残表示十分痛惜。联想到去年东坡先生“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对海棠花盛开的短暂时光的珍惜,今年*雨连绵,东坡先生因病卧床,对海棠花在凄风苦雨之中无人呵护的悲惨命运的关切,这也是先生自己对自己坎坷命运的宣泄。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是对这种状况无奈的叹息。而“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是在说海棠花,也是在说自己。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大概可以对“病起头已白”的最好注释。 东坡先生对海棠花情有独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到闸口探望学生邵民瞻,并将所携海棠栽植于邵氏天远堂前。之后,苏轼来书必问:“海棠无恙乎?”邵氏则报:“海棠无恙。”苏轼《志林·记游定惠院》曾经记有:“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开时,必为置酒,已五醉其下矣。”苏轼有《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陈迩冬先生在“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句下注释写道:“这句意思是:莫非是好事之徒把它从西蜀移来?西蜀海棠最盛,蜀产香海棠也最名贵,作者(苏轼)的家乡,有‘香海棠国’之称。”陈迩冬先生又在“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一句下注释写道:俱,指上文“绝艳”与“衰朽”,亦即海棠和作者(苏轼)自己——都是天涯流落。这首诗作于元丰三年,东坡先生到黄州不久初访海棠之作。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岗上归二首》“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句,言海棠已谢,也是对自己空怀报国之心,被小人所中伤无法施展胸中远大报复的叹息。 东坡先生在《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集之为诗故词无伦次》有 “柯丘海棠吾有诗,独笑深林谁敢侮。”之句,也是藉海棠的高贵孤傲表达自己的卓然不群的性格和品质。东坡先生在《寓斋之东……有海棠一株……》诗:中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清春睡足”之句,亦是用“春睡足”来表现海棠的美丽、庄重和高贵。先生以杨贵妃之风流喻海棠的美,写含苞待放的海棠花,写出爱花、惜花的深情。惜花实是惜己,借以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苏轼:《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千家诗》注释,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借意以咏海棠。言东风荡漾,月转回廊,我欲玩(赏)名花,恐花欲睡,故烧红烛以照花容而为宴乐也。这里可以帮我们理解,东坡先生为何在病中还那么关心海棠花的情感。 三.关于春江欲入户《与司马温公五首·其三》寓居去江干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上,此幸未始有也。虽有窘乏之忧,顾已布褐藜藿而已。东坡先生在黄州的这个家,“去江干无十步”,古代步也是长度单位,周朝以八尺为一步,秦朝以六尺为一步,在四五十年代,农村丈量土地时以五尺为一步。这里的“无十步”应是一个概数,但也说明东坡先生的家紧紧地靠在江边,这在热爱山水的东坡先生认为是“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上,此幸未始有也。”但对于“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却是无限烦恼的了。 “两月秋萧瑟”东坡先生是说,寒食本是春天的节令,但由于“苦雨”却变成了秋天的景色,也是暗喻作者自己是满眼萧瑟的凄苦境遇和悲凉身世。 四.关于寒食寒食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苏轼《与李公择十七首·十二》:“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美,无如此节者。”寒食对古代文人,是表现他的个人道德,表现个人对国家、对天子的忠诚;也是表现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敬。寒食在春天,也是人们对对春天的感念,对生活的热爱。而重阳则是表现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个人的高贵品格,对朋友亲人的惦念之情,对秋天收获的喜悦。苏轼诗《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生,皆出矣。独老符秀才在,因与饮,至醉。符盖儋人安贫守静者也》有“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句,亦为此诗作注。 五.关于宫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宫门深九重”表现出东坡先生忠君爱国思想,宋朝面对金和西夏的威胁,毫无军事准备,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和面对强敌,毫不设防的无奈。也吐露出希望朝廷能够想起他这个对朝廷无限忠诚的人,尽管这个希望是渺茫的,但作为东坡先生自己,却始终不渝的希望能为朝廷、为国家竭尽忠诚。苏轼诗《黄州春日四绝·之一》“楚乡春冷早梅天,柳色波光已斗妍。淮上雁行皆北向,可无消息到侬边。”也是吐露出东坡先生对来自朝廷消息的渴望。亦可帮我们理解“拱门深九重”的含义。 东坡先生对自己饱学经史,背负着父辈的无限希望,却报国无门,时值寒食,也不能回故乡扫墓,这个坟墓不仅有父母祖先,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爱妻王弗的坟墓。祖坟在长江上游,自己却在长江边上的黄州,面对浩浩荡荡“欲入户”的漫漫江水,和无休无止的*雨,其苦闷的心情跃然纸上。 苏轼在写给堂兄子安的信中有“老兄嫂团坐火炉头,环列儿女,坟墓咫尺,亲眷满目,便是人间第一等好事,更何所羡。”(《与子安兄七首之一》)就会从侧面理解诗人“坟墓在万里”这句诗中所表达出的对家人团聚,对家乡的思念,对平常人家所能享受到的天伦之乐的祈望。 六.关于空疱煮寒菜苏轼《徐使君分新火》诗中有“沟中枯木应笑人,钻斫不然谁似我。”之句,可见东坡先生当时已经穷困到没有钻木取火所必须的榆、柳之木,所用“沟中枯木”取火,“钻斫不然(燃)”。黄州使君分给苏轼新火以后,先生感慨之余,特作诗以记之。同一首诗中“起携蜡炬绕空屋,欲事烹煎无一可”之句,当为“空庖煮寒菜”的最好注释。 在《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中有“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的诗句, “破灶郁生薪”的破灶,即“烧湿苇”之破灶。生薪,刚砍下来还活着的柴火,可以理解为还没有干的柴火,湿芦苇当然是“生薪”的一种了,不仅没有取火用的榆、柳之类木材,连劈材枝材也没有,只能“烧湿苇”,破灶本来就不聚气,作饭时四处冒烟,而又是湿芦苇,就更是火少烟多,偏又是连续两个月的*雨,烟不往上升,就更烟气熏人,真实的反映出东坡先生当时的困顿情况。 东坡先生《答秦太虚七首》之四:“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杈挑取一块,即藏去杈,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同时先生《蜜酒歌》中“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都是先生在黄州贫困至极的真实的生活写照。 七.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此处东坡先生以“也拟哭穷途,死灰吹不起”,表示自己没有重新起用的希望。东坡先生《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 “东阡在何许,寒食江头路。”“临分亦泫然,不为穷途泣。”阮籍是三国时魏国文学家,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在司马氏的统治之下,对现实采取了消极的态度,终日饮酒昏酣,佯狂放诞。史书记载:“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西汉梁安国早年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后得罪下狱,蒙县狱吏田甲侮辱他,安国警告他说:“死灰难道就不能再行燃烧吗?”后来用“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失宠的人重新得到起用。 这首诗是东坡先生在黄州所写的诗中最为真情流露的一首,读起来如同老友叙谈家常,听他娓娓道来,句句真情,没有雕琢的痕迹。像:“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的开头,平铺直叙,信手拈来,更显得亲切。而“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之句两个“病”字重复,在一般的诗里绝不会这样修辞,但东坡先生这样写出来后,给人的印象更深。“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之句是诗的高潮所在,如果是一般人,精心修饰,可能会将“坟墓在万里”改写成“坟墓远万里”,这样对仗会显得更工整一些,但凄美的效果就相去甚远了。这首诗美就美在苍凉惆怅,有感而发,所以就情真意切,而情真意切,就更突显出其意境无比苍凉,而这凄美的意境,使人读后,对诗人的坎坷境遇产生出悲悯和同情,这种情感,经千年而不衰,所以这首诗,应推为东坡先生诗中精品,应当说,除杜甫以外,再也没有人能写得出来。

寒食古诗翻译

寒食节的时间、来源、习俗、意义、诗句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寒食节的习俗-禁火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

咏诗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

寒食诗词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1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寒食》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是一首讽刺诗,描绘寒食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入木三分。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文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斜:音霞。古音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入竹万竿斜、远上寒山石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翻译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大侯爵的宫里。

 赏析

 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写出了花开得又多又广,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巧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这两句为我们展示了寒食节京城白天的景色。这里的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人宫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写细致、深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是写宫苑傍晚的景象。天黑时分,宫苑里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正在一支支地传送着。蜡烛明亮地燃烧着,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这里不仅是写蜡烛的明亮情态,错烛弥漫的烟雾不正是宦官受宠时那种威福恩加的气势展现吗?这些使人如见他们受宠后专权一时的骄横神态。寒食节要禁火,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但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倚势弄权,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把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的可憎面目揭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本诗笔法巧妙、含蓄,在描述寒食节景象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强烈的不满情绪,语言简洁,寓意丰富。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2

 寒食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古诗简介

 《寒食》,宋代郑刚中诗作。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赏析/鉴赏

 江乡: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乡。唐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诗:念我生平好,江乡远从政。宋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展海子直抵西城中山王冢,悉为稻田,引新河水注之,清波弥漫数里,颇类江乡矣。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乍暖风烟满江乡,花里行厨携着玉缸。清昭梿《啸亭续录端午龙舟》:兰桡鼓动,旌旗荡漾,颇有江乡竞渡之意。

 减色:减少光彩或色彩。清梅曾亮《臣事论》:人有仕官十年而不迁调者,则乡里笑之,而亲友为之减色。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秦牧《艺海拾贝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只重视思想、内容,而不注意表现手段、艺术形式,也必然要使作品难产、畸形,或者减色。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驤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宋苏轼《食荔枝》诗之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适余自岭南归,吾父自至萧爽楼谓芸曰:?前事我已尽知,汝盍归乎??

 小庭:指小庭院。南朝梁张缵《秋雨赋》:周小庭而密下,泫高枝而疎落。南唐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穷愁:穷困愁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於后世云。《汉书王莽传下》: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唐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诗:祗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清刘大櫆《赠张絅儒序》:雕虫篆刻,必出於山林放废穷愁之士之所为。臧克家《飞》诗:多数人叫苦,穷愁,一步一步逼到了生的尽头。



定速巡航怎么使用?

定速续航系统基本由开关键(ON/OFF)、取消键(CANCEL)、设定当前速度(SET)、恢复设定速度(RES)。需要使用定速续航功能时打开系统,按下on/off按键或者推动拨杆,仪表盘上的定速巡航指示灯会被点亮。然后踩下油门将速度加至你想要的速度,按SET键,此时速度就被定在了当前时速。后续可以通过按“RES”和“SET-”对速度进行微调,实现车速加减。

关于“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410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