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中伏诗词朗诵(大暑时节的诗句)

中伏诗词朗诵(大暑时节的诗句)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29    点击:  207 次

中伏诗词朗诵

网上有关“中伏诗词朗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暑时节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三伏之中伏古诗五首,探寻古代的三伏中伏休假制度

三伏,在古代是并行在月令节气之中的一段节日时期。也就是说,三伏属于传统节日,而且是一个长达30到40天的节日段落。而且相当官方。

先秦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7年,秦德公选定雍城作为国都,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为了基业永存,国都昌盛,下令杀狗悬挂在城门,以消除瘟疫鬼魅,并将伏日写进历法。伏的最初含义,是杀狗祭祀道路之神,以保障出行平安,这倒不是秦德公首创,应该是周朝或者周朝之前就有的祭祀。只不过因为雍城的开城仪式,特别盛大,且时段长,伏日就流传下来。

因为这是一年最热的夏秋季节,高温高热,容易产生瘟疫和行路风险,后来就成了避暑的特定时段。

到了汉朝中期,三伏之日和计算,就固定下来,以干支纪日的方式,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定为三伏的开始,而以立秋的第一个庚日,定为最后一伏开始。中间有三十和四十天的区别。汉武帝崇尚道术,应该对于三伏的确定,有着明确的强化作用。

也就是说,之前,三伏是有时间区别的,但是到了汉朝中期,基本全国一样了。而且伏,也隐藏了杀狗路祭的原始风貌,而是强调,此时是秋天将来,酷暑依旧,秋在潜伏,而人们也要避暑伏藏。

魏晋南北朝,从诗文中,已经看到,三伏到来的初伏,是一个节日,多有吟咏。

而明确有资料显示是一个假日的,是在唐朝《唐六典》,这本唐玄宗时期官方的史料,明确规定了三伏的第一天,是要给官员放假的。也显示了三伏是一个公共的节日。

到了宋朝,很有意思,《文昌杂录》明确记载了宋朝的官方假期,不仅有初伏,还有中伏和末伏。

中伏,通常在大暑节气左右,是一年夏秋最热最漫长的时段,至少在古人的通感上是如此。中伏有可能十天,而往往是二十天,这段时间变得格外漫长。

“晚景南路别,炎云中伏初。

此行傥不遂,归食芦洲鱼。” 盛唐 ·?李颀送綦毋三谒房给事

唐朝虽然中伏官员不放假,但是中伏也是时间的一个重大节点。

比如唐玄宗时期的进士李颀,就是在中伏告别了朋友。

我和你告别,正是烈日火云笼罩天空的中伏日。

如果我此行,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就回家养老,休闲度日算了。

那当然,这样残酷的天气,还要外出奔波,要是事与愿违,也是让人万分沮丧和气馁的事。

这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办事啊。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野香袭荷芰,道性亲凫鹥。” 唐 ·?皎然《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效曹刘体》

虽然唐朝官方没有假期,但是地方官会在这天,宴请当地的名流,去纳凉,以显示长官的恩惠和礼遇。比如名僧诗僧皎然就被邀请参加夏日消暑会,时间就定在中伏,地点是长官精心选择的水边有荷花的轩亭建筑。

六月正是中伏这天,只有这水边的亭子最凉快,感受不到暑气。

那野荷花盛开水面,飘来清香,有白鹭水鸟飞翔,好个消暑的好地方。

中伏和避暑消暑紧密相关。

而到了宋朝,官方是给中伏假的,另外还有十天一休的假期,实际中伏可以双休。那么两天假,不够回老家,却有悠闲的时段,那么官员往往自己组织消夏诗会和活动。一来感谢生逢盛世,皇帝体恤,二来加强同僚情谊。

“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

盘冰赐近臣,络绎中使驰。

念我老且病,赤痱生枯皮。

巨块置我前,凝结造化移。

天子厚于公,不使炽毒欺。

公亦厚于我,将恐煎熬随。

我有舐犊爱,自怜小子龟。 ”北宋 ·?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节录

这首诗很有意思,永叔是欧阳修,深得皇帝器重。

中伏不是官方休假吗?皇帝头天就准备了巨大的冰块送给欧阳修。皇帝为什么夏天有冰?这倒不是难事。从周朝开始起,就有专门的采冰和藏冰的人,将北方的冰块藏在地窖中,专门夏天拿出来供应天子。这是皇帝的特权。

而到了宋朝之后,民间的贩冰产业也发达。

皇帝体恤近臣,将宫中储藏的冰块分给重臣,实际分冰从端午节就有,头伏也会有,只是中伏,这是皇帝特殊 的厚爱,不会每个人都分到。

欧阳修第一个做法,就是将冰块转送给多病的梅尧臣。

梅尧臣万分感动,他说自己热的痱子都长出来了,多谢欧阳修的大冰块。

天子爱惜欧阳修,欧阳修却爱惜我,但是这个冰块我也不能用,我得留给我的儿子孙子。

这首诗有意思在于,水往下流。皇帝在中伏记挂重臣,重臣爱惜同僚和下属,而梅尧臣的冰块却给了自己的孩子。

这也证明,这中伏天气实在是热啊。

“节逢中伏许休闲,锡宴清都绛阙间。

俯仰自惊希世遇,低徊终愧异恩颁。

连云竹影含风远,扑面荷香拥棹还。

施厚眷深知未报,独怜疲瘁已衰颜。 ”宋 ·?余深 《奉和御制中伏入延福宫纳凉?》

北宋的初伏中伏和末伏都有官方假期。

皇帝也没有闲着,宋徽宗拥有北方花园园林一样的延福宫,他也不吝啬,凡是在京的住宿条件不好的官员,都邀请到延福宫避暑,并且赐宴。

这肯定是福利。因为为了迎接这些官员,肯定会设置冰堂,游船,宴饮,也算皇帝自掏腰包吧。

这个余深就是其中的一员,吃了皇帝的,去了竹林,上船游了荷花湖,以宋徽宗的大方,另外也有其他消暑的赠品。

实际这样的做法,唐玄宗时代就有,拉近君臣距离,培养向心力和凝聚力。

不过宋徽宗也和唐玄宗一样,这样的太平繁华,没有维持多久,就被金国南下的铁蹄碾碎。而宋徽宗的下场比唐玄宗更惨,被俘死在了金国。

“浮生处处托慈云,大热清凉一变新。

愿力更能为法雨,欲令四海总无尘。” 北宋 ·?彭汝砺《中伏离襄极热》

中伏阶段在大暑节气,酷暑和大雨并行,热极思雨,雨后暴晴。但是对于苦热的人们,一场雨多少能带来舒爽。

所以大热之后的大雨,分外让人欣喜。

那是从大热转成清凉。

他倒是许愿,这场雨能够更长久些,要让四海无尘。

但是这是愿望,因为中伏之后还有末伏,这三伏是一天都不能少的慢慢推进。

等待凉爽的雨,总要三伏之后的秋雨。

到了宋朝灭亡,三伏休假也就成了历史。

元朝简直没有什么假期,比起宋朝长达100多天的休假制度,元朝的假期非常少,每年假期只有十六天,而明朝朱元璋立国之后,假期也不多。

三伏假日和假期就从官方消失了。

但是民间,仍旧强调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谨慎避暑。

那么宋朝这么多年假日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呢?

一,优点,就是官方假期多,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推动,拉动提升了假日经济。比如宋朝六月,有天贶节,拉动了相关的庙会,赏莲等旅游经济。比如头伏中伏末伏放假,实际也鼓励了官员和民间的夏日消费。宴请,赏莲,旅游,拜访,经济活力十足。

二,缺点,自然是行政管理效率不足,而且官员容易懈怠,造成奢侈腐化的风气。

中伏到来,虽然当代三伏没有假期,但是要做好各种消暑降温的工作,安然度夏。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大暑时节的诗句

大暑七律诗词

大暑七律诗词,大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其中一个,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候,这个时候农田里的农作物随着气温的升高也会长得比较快,有不少诗人写过关于大暑的`诗词,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暑七律诗词1

《大暑》七律

文/糊涂禅

炎炎酷暑日中天,

起伏蝉鸣乱奏弦。

彩雀摇枝啼野陌,

流萤逐月映晴川。

浓云施雨尘埃净,

碧水盈池玉藕鲜。

但得悠闲凉爽至,

临风呼友赋新篇。

大暑七律诗词2

日暮山村喜不轻,

梯田黄稻纵云横。

蜻蜓点水千莲白,

蛱蝶飞沙几柳青。

萤火浮空消酷暑,

蝉声绕谷诉新晴。

农夫明早开镰了,

乐见丰收近九成。

注释:

大暑: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农谚里说:"稻在田里热得笑,人在家里热得跳。"农谚又说:"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一年中主要的粮食稻谷就要收获了,丰收在望。

描写夏日烈日炎炎的古诗词有哪些?

大暑时节的诗句如下:

一、《大暑》宋·曾几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1、曾几:

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人,徙居河南府。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二、《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1、元稹:

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司马光(宋代)

老柳蝴塘噪,荒庭熠耀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1、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四、《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黄庭坚(宋代)

薪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1、黄庭坚:

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金华仙伯。

五、《大暑戏赠希古》张耒(宋代)

去年挥汗对准流,寒暑那知复一周。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警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盖不言休。

1、张耒:

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张耒诗学于白居易、张籍,成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人。诗风平易舒坦,不尚雕琢,粗疏草率。

炎炎夏日

汗流浃背

酷热难当

烈日炎炎

蝉声阵阵

骄阳似火

暑气逼人

吴牛喘月

挥汗成雨

七月流火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秀:指草类植物结子。葽:草名,又叫“远志”,味苦,可入药。蜩:蝉,又名知了。

此描写夏天的诗意:四月远志结子了,五月知了叫不停。

《诗经·豳风·七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四月入夏季,六月到暑天。

《诗经·小雅·四月》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潭:水边。

隋·杨广《夏日临江》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炎炎夏日,并非一味的燥热,夏天也有他的诗情画意。看文人墨客笔下的夏天,描写夏天的古诗是那样的精妙,看一看描写夏天的古诗,心里也会觉得清爽。请欣赏优惠啦为您精选的描写夏天的古诗。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唐代裴度《夏日对雨》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唐代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宋代苏舜钦《夏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宋代苏轼《鹧鸪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宋代陆游《幽居初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宋代戴石屏《夏吟 》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明代朱瞻基《夏景》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清代陈璨《曲院风荷》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代袁枚《所见》

描写夏天的词语Artsdome 汇编

夏 夏天 夏日 夏季 夏令

暑日 暑天 炎天 朱明(书)夏景 天(方)

三夏(书)九夏(书)初夏 孟夏 季夏 仲夏 残夏 炎夏 盛夏 苦夏 立夏

夏眠 夏蛰 夏收 收夏 夏景

暑气 暑热 热气 热浪 暑气熏蒸

热 热和 热乎 热呼 滚热 灼热 炙热 炽热 火热 赤热 齁热(方)焦热 沸热 炎热 酷热 暑热 燥热 暴热 毒热 闷热 郁热 燠热 烦热 湿热 溽热 温热

热腾腾 热喷喷 热乎乎 热呼呼 热烘烘 热辣辣 火辣辣 焦辣辣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官张火伞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汗 汗水 汗液 透汗 躁汗 虚汗 汗淋淋 汗漉漉 汗津津 汗渍渍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

汗迹 汗痕 汗渍 汗斑 汗碱

旱 干旱 抗旱 久旱 苦旱 大旱 酷旱 亢旱 炎早 伏旱 旱季 干季 旱灾 天旱 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干枯 枯干 枯槁 焦枯 枯焦 枯叶 槁木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野田禾苗半枯焦

干涸 涸竭 枯竭 枯涸 涸泽 河道干枯

干裂 燥裂 焦裂

干 燥 干燥 焦干 枯干 高燥 干巴巴 干巴毗咧 天气干燥 干亢 沙漠干亢 干爽 干巴 山高地燥 晨露未晞

ARTSDOME 2005年7月版

释例

初夏:夏季开头的时节。

伏天:夏季极热的时候。也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例:“今年的伏天太旱了。”

酷暑、酷夏、炎暑、:极热的夏天。例:“酷暑严寒无所惧。”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三伏:暑伏分初、中、末三个阶段。三伏指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例:“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三夏:指夏季的三个月。三夏,也是夏收、夏种、和夏管的统称。

盛暑:大夏天。

盛夏:夏天最热的时候。例:“时值盛夏,工作时候,要防止中暑。”

暑天:夏季炎热的日于。

夏令:夏季。夏令,也指夏季的气候。

炎夏:炎热的夏天。

烈日炎炎:形容夏天阳光强烈。也可称“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烧”。

夏日炎炎: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

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正是盛夏季节。

毒:用于形容太阳,表示猛烈,含有极热的意思。例:“七月的天气,太阳正毒,晒得人汗珠往下直滚。”

暴热:很热。例:“入夏以来,天气暴热,小苗都快旱死了。”

炽热:极热。例:“炽热的阳光把地下的沙石晒得烫人。”

炽燥:炽热干燥,燥热。

火热:火似的热。多用来形容太阳的热度。例:“火热的太阳当空照。”

(也形容人心或关系、或斗争,如“火热的心”。例:“火热的太阳当空照。”)

酷热:极热。例:“热带气候白天酷热,夜晚也不凉爽。”

闷热:天气很热,气压低,温度高,使人感到呼吸不畅快。例:“南方的暮春已有点闷热,人们穿着早早地换了季,和我们相比,似乎在度两个节令。”

湿热:又潮湿又闷热。例:“我住在山中的地窖于里,冬天还显得暖和,夏天湿热得很。”

炎热:很热。多形容天气。例:“夏日的炎热并不使我们感到焦急,使我们着急的是飞机飞得太慢了。”

炎炎:形容夏天阳光强烈,含极热的意思。例:“赤日炎炎似火烧,稻谷禾苗半枯焦。”

燥热:干燥闷热。多形容天气。有时也形容室内的热。例:“入夏以来,无风无雨,天气燥热。”

炙热:形容很热。多形容太阳。例:“窗外炙热的斜阳,照着莽莽的草原,却看不见人影,使人感觉到进入了原始地带。”

灼热:象火烫着一样热。

火辣辣:形容酷热。例:“太阳升得老高;火辣辣的热带炎阳燃烧着原野。”

(也形容因被火烧或鞭打等产生的疼痛的感觉和形容兴奋、焦急、暴燥、害羞等情绪。如“疼得火辣辣的”等。)

热辣辣:形容热得象人烫一样。多形容太阳。例:“太阳晒得人热辣辣的,十分难受。”

(也能形容人难堪的感觉。)

热腾腾:形容热气蒸腾的样子。

骄阳如火:象火一样的阳光。形容天气非常热。

热不可耐: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椅席炙手:椅子、席子摸着烫手,形容天气炎热。

描写夏天的成语Artsdome 汇编

烈日炎炎

形容夏天阳光强烈。也可称“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烧”。

夏日炎炎

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

骄阳如火

象火一样的阳光。形容天气非常热。

亦作 骄阳似火

皎阳似火

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赫赫炎炎

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炎炎夏日

非常炎热的夏天。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炎阳炙人

炙:烤。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形容非常酷热。

烈日当空

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形容天气酷热。

近义 火伞高张

狂风烈日

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火伞高张

比喻烈日当空。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

近义 烈日当空

吴牛喘月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流金铄石

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亦作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烁玉流金

例:“炎炎火日当天,烁石流金之际,只得赶早凉而行。”(《水浒》二十七回)

五黄六月

指农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浮瓜沉李

三国·魏·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后以“浮瓜沉李”比喻夏日的一种生活景象。浮沉於水中的瓜、李,是夏天清凉可口的食物。

亦作 浮瓜避暑 沉李浮瓜。

浮瓜避暑

暑日消暑的乐事。见“浮瓜沉李”。

绿树成荫

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正是盛夏季节。

热不可耐

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椅席炙手

椅子、席子摸着烫手,形容天气炎热。

描写夏天的成语和熟语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官张火伞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更多相关的描写夏天的成语和熟语

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

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野田禾苗半枯焦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到底出自那里???

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

原文:

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顺,不 妄喜,乃看透得失,明忧乐之义;逆,不惶馁,是执着之中,心态平淡;安,不奢逸,为有进取之心,明取舍之 道;危,不惊惧,非自信坦然,镇定自若者,不能为也!

白话译文:

处于顺境的时候,不要狂妄欣喜;处于逆境的时候,不要惊慌;胸中有惊天的雷声而外面看上去很平静的人,可以封他为上将军!顺境时,不狂妄欣喜,才是把得失看透了,明白了忧愁快乐的真谛;逆境中,不惊慌妥协,这是心中有所坚持,心中平静淡定;处在安逸的环境下,不骄奢贪图安逸,是有进取的心思,理解了取与舍的真正含义;处于危险之时,不惊惶恐惧,不是自信坦然,镇定自若的人,不能够做到这样啊。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频频征战,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出征,父亲当时已经是将军,儿子是小兵,父亲在开战前把儿子叫到身边,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里面插着一支箭。

他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传家宝,只要佩戴在身边,力量无穷,但是千万不可抽出来。儿子见后发现的确是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襄着亮色的铜边,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就能看见是上等羽毛制作成的,儿子喜出望外。

幻想着箭头,箭身的模样,仿佛见到了箭嗖嗖飞进敌军的阵营,对方主帅应声而倒的场景。果然,在开战后,佩戴宝箭的儿子英勇无比,勇冠三军。

在鸣金收兵的时候,兴奋过头的儿子再也抵挡不住诱惑,他忘记了父亲的嘱托,拔出了宝箭,然而瞬间他惊呆了。他看见箭囊里装着一支断箭,原来我一直背着一支断箭在打仗,儿子瞬间意志崩塌,再战时他惨死在乱军之中。

他之所以战死,败于自己的意志,意志有的时候可以左右战争的走向胜负,一旦与敌人开战,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孤注一掷,要胜而不骄,败而不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可拜上将军。

这才是大意志,大气魄。老将军用”上将军”的要旨教导儿子,儿子却用士兵的标准来看待成败,这才是他战死的原因。

回想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宠辱不惊,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我们能从点滴做起,多读书看报,参加实践,磨练性子,培养意志,做一个有胸怀,有格局的人。

关于“中伏诗词朗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428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