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度秋凉是什么意思(苏轼写过哪些贬谪诗词-)
-
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度秋凉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度秋凉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苏轼写过哪些贬谪诗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
出自《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原句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
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大致有如下二种不同的说法:一、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二、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作于黄州。
苏轼写过哪些贬谪诗词?
西江月
作者:苏轼 (宋)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平山堂》,是苏轼悼念恩师欧阳修所写的宋词。在这首词中,词人表达了对于恩师的怀念,但是也写出了对于自己人生坎坷的喟叹。“半生弹指声中”,少年成名但是青壮年一直蹉跎人生,这6个字真是写出了诗人一生的坎坷,真可谓字字珠玑。
1、苏轼被贬湖北黄州 ?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译文: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2、苏轼被贬居昌化军(今海南儋县)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3、苏轼被贬广东惠州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苏轼这一生命途多舛,文学上的成就虽高,却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还一次比一次被贬的远,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仕途不顺也就算了,他的三位爱人也都红颜薄命先他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释义: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单从这一句就足以看出苏轼心中对亡妻的想念之情。
王弗在27岁就先苏轼而去了,苏轼悲痛万分,连续3年都没有再写过诗词。后来长辈的安排下,苏轼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作为继室,而王润之呢虽然不像王弗那样聪慧谦谨,但也是很柔顺贤惠的一个人,对待王弗所生的孩子就和自己亲生的一样。
王润之是陪伴苏轼最长的人,他们一起生活了25年,一起经历了各种磨难,可以说王润之重新给了苏轼家庭的温暖。
王朝云是苏轼于杭州买回来的艺伎,当时她才12岁,作为艺伎的她虽小却也懂不少琴棋书画,很受苏轼喜爱,18岁时就被苏轼纳为侍妾了。
若说王润之让苏轼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那么王朝云便给了苏轼精神上的慰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就是苏轼和王朝云游西湖写的。
但非常不幸的是,这三人都先苏轼而去,可想而知晚年的苏轼有多悲伤,不仅被贬,还连累了自己心爱的人同自己一起受苦而害病去世,大文豪的一生是真的命途多舛啊。
百度百科——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垂缍饮清露,流响出疏桐什么意思?
“垂缍饮清露,流响出疏桐”的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这句话出自唐朝虞世南的《蝉》。
《蝉》
作者虞世南朝代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话翻译: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扩展资料
《蝉》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虞世南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被同事排挤孤立最明智做法是什么?
一、先进行自省
我们说,任何行为的背后一定有其动机和原因,出现了同事孤立自己的情况,不妨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比如是不是哪件事情自己做得不对,无意中得罪了同事?还是自己的性格比较直接,说话刺痛了别人而不自知?
从自己身上寻找症结,这不是畏惧他人,更不算妄自菲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从更容易切入的内在因素着手。
否则,被同事孤立就怨天尤人、歇斯底里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
像小周这样被提拔为主管,对于自己来说可能是件好事,但如果过分张扬,给人感觉就是在进行炫耀,则会导致同事们的嫉妒和排挤。
“约哈里之窗”告诉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都存在一定的盲区,进行自省的好处就是超脱过去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更有效应对他人。
二、保持大胸怀对人
遭遇同事的孤立,我们很容易相互产生敌意,看不顺眼对方,然后形成了内斗。
这种做法表面看是报复了别人,但实际上得不偿失,只会把矛盾更加激化,没法解决问题。
若明知道同事要孤立自己,我们还可以做到大胸怀坦诚相对,主动放下敌意,或许潜移默化中就化解了困难局面。
比如对方工作中遇到了某个困难,我们可以主动伸出援手,分享一个小技巧、提供一点资讯等。
要知道人心都是肉长的,职场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利益。同事想要孤立你,必然出于某种利益或情感的动机,当你像打太极这般以柔克刚,一段时间后,再大的敌意也都会消退下去。
我的前领导就曾经分享给我一句话:要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就得逼着自己做原本不想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三、逐个击破
通常被同事孤立,都是一个小团体集体对自己进行孤立。
在这种情况下,逐个击破对方就是最好的方法。
当年战国七雄时期,其他六国也曾多次联合起来“孤立”秦国,但秦国高明之处就在于实施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利用六国的间隙和矛盾,逐一打败了他们。
职场上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策略,举个例子:小团体中有个带头的同事,其他几个人则是没主意的跟随者,那么你就可以优先考虑拉拢那些摇摆不定之人。
这部分人的软肋就是没主见、怕得罪人,以及盲目跟风。
那么你就可以从中入手,喊他们单独吃个饭聊天等等,一旦有了互动,你就可以知道为何他们要孤立你,明白了原因,才有有相应的对策。
此外,若团队当中有中立者或者同样被孤立之人,你也可以和他们形成“结盟”关系,培养自己的势力,主要还是为了保护好自己。
毕竟先生存、后发展,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四、提升自己的能力
面对同事的孤立,最差的办法就是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最好的方法也是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能力,不断变得强大。
正如影帝黄渤在一次采访中讲的观点: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你强大了,身边全是笑脸,他们对你,只会示好,不会为敌。
所以想要反击对方的孤立,用语言的回击往往比较苍白无力,真正有力量的回击就是拿出自己的实力。
就拿小周来说,一个主管也许对方不服气,但若有天做到了经理,可以掌握团队员工的管理大权时,难道下属还敢来孤立你吗?
我们需要明白这点道理:变强,不是为了欺负别人,而是不让别人来欺负自己。
关于“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度秋凉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4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