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什么是诗词曲(诗词曲基本概念)

什么是诗词曲(诗词曲基本概念)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2    点击:  236 次

什么是诗词曲

网上有关“什么是诗词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诗词曲基本概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三者都是精炼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我也打不出那么多字,就挑了篇我看着觉得还算贴切的说明给你.

什么是诗?古今中外,众说纷纭。《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咏言。”。晋陆机说:“诗言情而绮靡。”(《文斌》)美国诗人桑塔耶那(1863-1952)说“诗歌是表现感性思想和理性思想的.有韵律的.夸饬文体的议论。”(《诗歌的基础和使命》)。古罗马但丁《论俗语》中说:“诗不是别的,而是写得合乎韵律,讲究修辞的虚构故事。”我国当代美学家宗白华说得简洁而完整。他说:“诗的定义可以说是----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多姿多彩的文化宝库中,诗词曲是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诗的起源非常久远。远古歌谣,最初用的是二言短句,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到了西周.春秋期间出现的《诗经》,则以四言句式为基础。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骚体《楚辞》,则又以三.四言乃至七.八言不等。跟《诗经》同在先秦时期相映生辉。到了两汉,不论是民间歌谣还是文人创作,基本形式是五言。它为音节的变化及抒情.叙事,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增强了形式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成就,更加成熟,运用对偶,注重文采。又出现了“四声”.“八病”的规范,为唐诗的发展准备了条件。齐梁时代,以沈约.谢眺为代表的一批上层文人,利用声韵学的研究成果,开始创作新体诗,号称“永明体”,成为近体诗的先声。永明体诗侓是以一个诗联为范围来安排声律的。安排的原则是字声交替。格式有两种: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是平起仄收式。二为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北魏陆凯的《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首诗正付合永明体“对律”的要求。两联的声调都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大家注意,它的二.三句不粘,声调重复,缺少声调的变化。这个问题,是在唐代解决的。唐代格律诗为了克服上述缺欠,引入了粘对规则,使诗的句式由永明体的两种衍化为四种,丰富了格律诗的语言形态,形成了承传至今的格律诗。从唐代起,中国古典诗歌都沿着格律的道路向前发展。唐诗之后的宋词.元曲.都是格律诗的一种。所以学术界又把唐代的格律诗称为齐言诗,把词.曲称为非齐言诗或“长短句诗”。

词创始于隋唐,形成于晚唐五代,盛行于两宋。它的产生主要是与音乐有关,当时流行燕乐,根据燕乐依声填词。还有一种是当时流行声诗,依现成诗篇谱曲,也是词的源流之一。文人创作新词,到中晚唐才为多见。宋初词人崇尚典雅,要求细致缠绵。如宴殊.欧阳修的小词就很柔婉。但也有例外,如范仲淹带兵抗击西夏时所作《渔家傲》词,反映边塞生活,颇为苍凉悲壮。词的开拓跌宕,视野广阔,还是到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作品出现,才有了新的意境。词,尤其长调,字句多,长短不等,适于铺陈,适于歌颂内容更多的事物和更为复杂的感情。

到了元代,又兴起了一种诗歌形式----散曲。它与音乐的关系比词更加密切。初起于民间艺人的演唱,后因文人的创作而兴盛。它与词虽都是按曲调填写,但形式却有新的变化。句式有更多的自由,可以加不少衬字,且不拘平仄,方言土语皆可入曲,直白率真,更可贴近人民生活。明代散曲也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笔锋犀利,内容充实,或讽刺时弊,或描绘风俗,或抒亡国之痛。所以,曲具有与诗词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在创作时,是采用诗.词还是散曲,要根据自己要描述的事物的多少.感情的忧乐及颂刺的不同去选体裁。一般地讲,诗,尤其绝句,宜抒一时一事之情;词宜铺陈,可描述较多的事物;曲宜灰谐.讽刺.也可以抒情。诗词讲温柔敦厚,一般不写讥讽内容。也有例外,有些咏物诗,暗含讽刺,但总不如散曲泼剌。

诗词曲基本概念

是的,都是以诗歌的表现形式。

诗歌体与词曲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诗词曲赋怎么区分

所谓诗词,即诗歌与词的合称。 

诗歌是一种主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或者叙事、说理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曲,即为元曲,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希望你对有用

一.定义:

1、诗,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

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3、曲是一种韵文形势,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4、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二.区分:

1、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2、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3、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4、曲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

5、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三.特点:

1、诗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2、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3、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

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4、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常常为文而造情



1是什么??????????????????????????????????????????????

1是阿拉伯数字中最小的正整数。它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比如在计算机技术中1与0是计算机储存的基本单位;在音乐领域1代表音阶中的1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

  解释:数目,阿拉伯数字写法,最小的正整数,是第二小的自然数,是最小的奇数。通过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第一个。一个或者几个事物所组成的整体,可以看作是单位"1”。比如一个圆可以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就是单位“1”除以3得到三分之一。是0—2之间的整数自然数。

数学中的分类

  1、阿拉伯数字 2、是0与2之间的自然数和整数 3、最小的正奇数 4、最小的正整数(因为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5、第二小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6、既不是质数(素数),也不是合数 7、任何数除以1都等于它的本身 8、任何数乘1都等于它的本身 9、两个互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10、可以化成任何一个分子、分母相同的假分数 11、1是任何自然数的因数 12、1的因数只有它本身 13、1的倒数是1。相反数是-1 14、1是Fibonacci数列的第-1,1,2项,是Fibonacci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15、1的绝对值还是1 16、1的算术平方根还是1。 17、1!=1

科学中的作用

  在计算器科学中,1经常用于表现-{zh-cn:布尔值;zh-tw:布尔值}-的真值。 在计算机科学中,1经常用于表现布尔值的“真”值。 在几何光学中,真空的折射率是1。 在天文学中,太阳与地球间之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 一次函数: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k为任意不为零实数,b为任意实数)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不平衡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叫能量不灭原理,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基本内容:热可以转变为功,功也可以转变为热;消耗一定的功必产生一定的热,一定的热消失时,也必产生一定的功。

人类文化

  “一”的古代写法是“弌”,在以部首检字法为主的中文字典中,“一”往往是第一个部首和第一个字。 在人类文化中,“一”被赋予了万物之始的意义:“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说文解字》)。 英文中也以“The Great One”(伟大的一,太一)指代圣经中的上帝耶和华。 货币中的基本面额,如1美元、新台币1元。 在哲学上,尤其是《老子》中,一更加广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 )就是其中一例.一乃万物之始古代哲人把一作为万物之始,叫做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而且,在中国的古代的神中有东皇太一,作为一位主神.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关于东皇太一的诗歌. "一"还可以作为某些常量的单位,如摩尔等。 数表 — 整数

数学性质

  1^n=1 n÷n=1(n不为0) (a÷b)×(b÷a)=1(a,b都不为0) 对于任何数x: x·1 = 1·x = x x/1 = x x^1 = x 1^x = 1 x@1 = x and 1@x = 1 对任意数x,当x不为0时,x^0=1 平方数 第1个高合成数 三角形数 矩形数 斐波那契数列的第1项和第2项。 1不能作为进位制的底。 1不能做对数的底。 1的倒数是它的本身。 在阶乘,0!=1!=1 在概率论中,任一样本空间中必然发生的随机事件之概率定义为1。 1是正数、整数、最小的正奇数、代数数。 在几何学中,单位圆的半径是1。 欧拉公式,,把数学上五个最重要的常数用最简约的方式建立起关系。公式中包含1、0、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及复数的虚数单位i! 1×1=1 两个互为倒数的数的乘积是1 任何数的1次方都是自己本身

音乐简谱

  在音乐简谱中,1代表音阶中的1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uo(谐音汉字多duo)

耽美文化

  1是小攻,表示扮演男性角色的人,相对来讲0则为扮演女性角色的人,也叫小受。

编辑本段基础计算机应用

  1和0是计算机储存的基本单位,包括现在你在电脑上看到的所有一切都是有1和0两个数组成的,一个即时一个字符,8个字符是一位(bit),我们在电脑中看到的图像视频等都是计算机通过对储存器中无数个1和0的计算得来的。

进位制中的计数符号

  罗马数字 Ⅰ 二进制 1(0001) 十进制 1 十六进制 1 (01) 八进制 1 BCD码 0000 0001

中国互联网里的特殊应用

  “1”在中国互联网里有着很简单,很特殊的应用。即“1”代表“是”“可以” “赞同” “准备好了”。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游戏 论坛 即时聊天平台中看到网友们打出的 “11111”“ 22222”。对于网络新手来讲,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与“1”相反的“2”我们可以理解为“否”“不可以”“不赞同”“没有准备好”。 用“1”“2”来表示“赞同”“不赞同”,这要追溯到早期网络游戏“传奇”“魔力宝贝”。特别是在魔力宝贝中,玩家们已经习惯了使用“1”“2”来表示“可以” “不可以”。  到后来由于简单 快速 方便的表示自己想法,迅速在网络普及。  “1”“2”如同“PK”一样,是具有中国互联网特色的网络语言。 “1”还可以表示“!”,有的网民在打叹号的时候如果忘记按“shift”键,就会出现“!”变成“1”,所以,以后大家见到“1”的时候,而又在句末的时候,那就不要说打错符号啦。

关于“什么是诗词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485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