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使至塞上诗句(王维使至塞上的古诗)

使至塞上诗句(王维使至塞上的古诗)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4    点击:  244 次

使至塞上诗句

网上有关“使至塞上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王维使至塞上的古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使至塞上诗句如下:

原文: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话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作品鉴赏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王维使至塞上的古诗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王之涣

横吹曲辞·出塞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司空图

塞上

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

沙填孤障角,烧断故关碑。

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

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

周朴

塞上曲

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

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

常建

塞上曲

翩翩云中使,来问太原卒。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武元衡

出塞作

夙驾逾人境,长驱出塞垣。

边风引去骑,胡沙拂征辕。

奏笳山月白,结阵瘴云昏。

虽云风景异华夏,亦喜地理通楼烦。

白羽矢飞先火炮,黄金甲耀夺朝暾。

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谒明光一报恩。

李颀

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刘得仁

塞上行作

乡井从离别,穷边触目愁。

生人居外地,塞雪下中秋。

雁举之衡翅,河穿入虏流。

将军心莫苦,向此取封侯。

王贞白

入塞

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

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

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杜荀鹤

塞上伤战士

战士说辛勤,书生不忍闻。

三边远天子,一命信将军。

野火烧人骨,阴风卷阵云。

其如禁城里,何以重要勋。

齐己

送人游塞

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

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

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

李昌符

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

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

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于鹄

塞上曲(一作出塞曲)

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

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

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贾至

出塞曲

万里平沙一聚尘,南飞羽檄北来人。

传道五原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秦。

杨炯

出塞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

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郭震

塞上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

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杜甫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常建

塞下曲四首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

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李益

塞下曲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高适

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戴叔伦

塞上曲二首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杜甫

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王昌龄

塞上曲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王昌龄

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高适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一作塞上闻笛)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王季友

古塞曲

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

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

騂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

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

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

卢纶

从军行(一作李端诗,题云塞上)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李白 评论

塞上曲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高适

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杜甫

后出塞五首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令狐楚

塞下曲二首

雪满衣裳冰满须,晓随飞将伐单于。

平生意气今何在,把得家书泪似珠。

边草萧条塞雁飞,征人南望泪沾衣。

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

张仲素

塞上曲

卷旆生风喜气新,早持龙节静边尘。

汉家天子图麟阁,身是当今第一人。

马戴

横吹曲辞·出塞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钱起

卢龙塞行送韦掌记

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

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

陈琳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

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

马戴 评论

出塞词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

耿湋

塞上曲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

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

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

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关于边塞诗的诗有哪些

 使至塞上一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王维使至塞上的古诗,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王维使至塞上的古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的古诗翻译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王维使至塞上的古诗鉴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是王维《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历来受人推崇。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但这两句诗到底好在何处,妙在哪里?历来学者众说纷纭。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燕瑾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里这样解读: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以上表述被百度词条引用,几乎都作为这两句诗的权威诠释了。

 但笔者还是一头雾水,总觉得以上注解不够透彻明晰。

 朱光潜说“读者的阅读是审美的填空,也是一种创作”。一首名诗有多解实属正常。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与学识修养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学者们对这首诗的诠释观点纷呈。大致分为二类,第一类,从美学角度加以解读。有学者指出,王维作为中国南宗画派之祖,善于将绘画技法用到诗歌创作上,形成诗中有画的构图艺术特色。中国画有别于西洋画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就是,一是中国画善于线条,也就是白描手法,“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横交错,纵的是袅袅炊烟,横的是流淌的大河,圆的是徐徐落日。”作者仅用寥寥数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二是中国画善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构图美首先表现在合理的意象安排上,诗人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将分散状态的自然物象和谐有序地组合成一个艺术整体,从而形成诗歌的审美境界。王维类似的诗句很多,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第二类,从考证角度加以解读。根据文献资料来考证诗中涉及的历史地理信息,探究还原诗句原意。这类争论尤为激烈,争论焦点其一关于“长河”,有黄河说,有塔里木河说,还有甘肃武威石羊河说。其二是诗句描述所在地,有宁夏中卫说,有甘肃武威说,有内蒙额济纳旗说。其三是诗中的烟指什么,有炊烟说,有烽烟说,有旋风说等。

 笔者以为,正确地诠释一首诗,不能孤立的从字面层面加以美学诠释,而应当回到诗句本身的时空背景中去寻找答案。

 这首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天,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个背景对理解本诗至关重要,也被很多人忽略)

 诗中实际写的是王维接受皇帝使命后,从长安出发,将要但尚未到达边关时一路的见闻和感受。那么诗句描述的具体场景在哪里呢?

 从全诗中能找到的可靠线索有两处,一是“长河”,二是“萧关”。据《古代汉语笔记》(王力版)指出,“江河,古专指长江、黄河”。诗句中的长河毫无疑问是黄河,持石羊河、塔里木河说皆不可取。

 关于萧关,不得不说以它命名的一条闻名遐迩的丝绸古道——萧关古道。据《中国国家地理·六盘山诗歌与帝王之山》(2010年2月号)文指出,“萧关”所在地在今宁夏固原城附近。汉武帝曾在此修建了古代的高速公路—回中路,从此成为长安去往西域的交通干线。汉《鼓吹曲》中写道:“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唐代由萧关经腾格里沙漠进入河西走廊是一条比较安全的近道,这条道路的渡河地点就在宁夏中宁或中卫。而这两处附近就是一望无垠的'腾格里沙漠。

 由于同时满足萧关、黄河和沙漠三个条件,即可大致确定诗句描述的场景在今天的宁夏中宁或中卫境内。王维奉旨去边关慰问,很可能是从长安出发,先到固原,然后经宁夏海原县再向北到宁夏中卫或中宁一带渡过黄河直奔甘肃武威、张掖而去的。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孤烟”是这联诗的钥匙,也是理解这首诗的钥匙。

 关于“孤烟”历来有三种观点。

 关于孤烟,清人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但漠上旋风(龙卷风),其起也飙突迅急,其为状也动荡而斜曲,且时间短暂,与“孤烟直”之为常见持续、缓慢升腾之景象不切合(陈增杰语)。

 后人也有人持炊烟说。有人说是烽火台士卒的炊烟,也有人说是村野炊烟,王维本人诗句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中可以看到。 烽火台上的烟火具有特定军事含义,难以想象有人能随意生烟做饭。至于村野间炊烟袅袅小景,与气魄雄浑之“大漠孤烟”毕竟光景不同,境界迥异,不宜相提并论。

 坚持炊烟说的人有一个言之凿凿的理由,烽烟只有在敌警紧急时才点燃,既然吐蕃被击败,边关应是安宁景象,又何来烽火?

 关于这一点,学者陈增杰提出新解,认为孤烟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其实同时代的唐诗里面早有答案。烽火不仅是传递警讯的,也能在特定时间传递平安信号。

 唐代姚合的《穷边》中写道“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意为:千里边防线上平安无事,天天看到平安烽火,一站一站传入京城来。唐元稹《遣行》诗:“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及暮,平安火不至。”元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时守兵已溃,无人复举火。”意思是天宝十五年(756年) 六月八日,由于潼关失守,烽燧吏卒皆溃,“无人复举火”,故至夜暮,“平安火不至”,长安人心大乱,杨国忠劝唐明皇离开长安跑路。

 有细心的读者会疑问?初夜是何时?天黑了放烟,能看见吗?

 笔者查阅资料,《颜氏家训·书证》中有这样的说明:“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字。”“初夜”也就是“五夜”中的“甲夜”的异名。这也就是说“初夜”“甲夜”“一鼓”“一更”指的是同一个时段。这个时段大致相当于现代的17时~19时。这时正是夕阳西下、夜幕开始降临的“傍晚”时分。

 回到诗句中,傍晚时分,黄河尽头一轮红日缓缓落下,满眼尽是荒凉辽阔的大漠,烽火台放起一道平安火笔直向上飘升,向后方传递着边关无事的信息。

 综上所述,正因为上句的“孤烟”传递的是和平信息(不是“孤寂”、“孤单”的含义),下句的“落日圆”的含义才能得到合理地诠释——诗句其实表达的是边关一片“和平安宁”的意境。这也与作者此行宣抚边关大捷的历史背景相吻合。

 中国古典诗词含蓄、委婉,很多诗句里附着的历史信息千白年后已随时光洒灭。今人往往从文字层面做出种种解读,难免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唯有作掘地三尺式的精读,方能真正体验到余音绕梁的读书乐趣。

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哪几句诗句

边塞诗大全

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5、《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8、《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9、《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解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文注释]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单车:形容轻骑简从。

问边:慰问边士。

属国:秦汉时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诗中指作者本人。当时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得胜将士。

居延:城名,属凉州张掖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指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

长河:指黄河。

萧关:古关名,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衢。在今宁夏 *** 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边疆的统帅正率兵虎据燕然,镇守着祖国的西北边陲。

燕然: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的确抓住了王维的艺术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论。

[背景介绍]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层次结构]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写作特色]

这首诗叙事直白平实,语言简单朴素,内容明晰易懂。作者奉使出征,独当重任,以征蓬、归雁自比,点出春行之时令,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中,大漠奇观,非“孤”、“圆”不能形容,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写景壮观,气势流畅,无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亦细味其趣,以为再无“孤”、“圆”更有情有理的两字。可见其对仗之工,用字之确。



的读音和意思

""这个符号的读音是"wèn hào",意思是疑问、不确定或没有明确答案。

1、符号的起源:

问号最早出现在英国的一种手写体中,用来标记疑问句的结尾。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标点符号之一,并被广泛使用于各种语言中。

2读音的解释:

""的读音"wèn hào"源自汉字拼音系统,其中"wèn hào "表示疑问、不确定的意思。它常用于语言交流中,表示提出问题或寻求回答的语气。

3不同语言中的问号:

不同语言中对于疑问句的标记方式并不相同。例如,英语和法语使用""作为问号,而西班牙语使用""在问题句子的开头,并以""结尾。这些不同的标记方式反映了不同语言文化的特点。

4问号的语义功能:

问号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语义功能。它可以表达疑问、询问、请求、质疑、惊讶等不同的情感和意图。通过使用问号,人们可以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促进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5引申意义:

除了在语言中的基本意义外,问号在一些文化和艺术领域也有引申的意义。例如,在写作中,问号可以用于表达反问、讽刺或引起读者的思考。在艺术作品中,问号也可以用来探索哲学问题、表达生命的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

6问号的简介:

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语气。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问号一般情况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有反问、设问等用法。

疑问句是实际交流中常用的句式,疑问句分为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一般疑问句通常用来询问一件事情是否属实。

结尾:

问号作为一种标点符号,不仅在语言交流中起到重要的语法和语义作用,还反映了不同语言文化的特点。通过准确使用问号,人们可以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此外,问号还具有引申的意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关于“使至塞上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519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