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诗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
本文目录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1、《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翻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2、《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3、《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翻译: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5、《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5首思乡的古诗?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2、《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表面看来写的是诗人在外地为官,境遇艰苦,其实写景即是抒情,作者的心情就像这岚雾、滩声、峡气、正所谓,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想要回到京城,但事不如人愿,古来材大难为用,将登太行雪满山。
>3、《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思乡作》是唐代诗人布燮所作诗词之一。布燮,长和国使人。南诏郑氏篡蒙氏,改国号曰大长和。布燮,官名,其宰相也。
>4、《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解释:儿子拉着衣服问我,为什么我那么迟回来?我和谁在争夺岁月,赢得了双鬓边上的银发?
>赏析:前两句写出了稚子的天真与可爱,用来衬托后两句诗人的严肃的沉思。后两句其实是诗人的自问,自己在官场沉浮,去争生活,争名利,不知不觉人已渐渐老去,双鬓渐染。诗人抒发了淡淡的对日薄西山的感叹。“赢得”二字更是刻画了诗人一种安详之中略带苦笑的神情。
>5、《杂诗三首》
>唐·王维
>其一
>家住孟津河⑴,
>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
>寄书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其三
>已见寒梅发,
>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
>畏向玉阶生。
>《杂诗三首》,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 。第一首,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第二首,描写游子思念家人 ,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第三首,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三首诗写出一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
乡愁古诗十首经典诗句?
《病中客散复言怀》唐·刘言史
华发离披卧满头,暗虫衰草入乡愁。
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见芭蕉白露秋。
2、《送征雁》唐·钱起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馀声。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3、《感秋三绝》宋·张耒
秋思乡愁两苦辛,每临西北望秋云。
此生更老情终在,谁为寄声千里人。
4、《新雁》宋·黄庚
来宾何太早,嘹呖过南楼。
数点乍离塞。一声初报秋。
行行惊客眼,字字写乡愁。
仗节人何在,帛书能寄不。
5、《秋兴》宋·方一夔
笑呼筇竹过溪东,摵摵秋声到井桐。
落日远山疑有雨,孤村古树欲攒空。
贪嘶马饱衔花草,趁食鱼肥堕水虫。
6、《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7、《一剪梅·思家作》清·宋琬
飘泊东南剧可怜。朝采菱船。暮打渔船。
愁中看遍好山川。莺脰湖边。罨画溪边。
8、《南浦别》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
9、《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0、《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并注明出处?
以下是一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并注明出处:
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李白《静夜思》
2.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代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6.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7.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9.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0.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20首思念家乡的诗句?
20首思念家乡的诗句,如下:
1、《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2、《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3、《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4、《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5、《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6、《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7、《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8、《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9、《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4、《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16、《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17、《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18、《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19、《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20、《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59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
-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 东风力,快将云雁高送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