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关于佛道的诗句(与佛教有关的古诗句)

关于佛道的诗句(与佛教有关的古诗句)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9    点击:  246 次

关于佛道的诗句

网上有关“关于佛道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与佛教有关的古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关于佛家的诗句

赠琴僧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雪窦重显

送僧之金陵

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卷衲消寒木,扬帆寄断云。

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别后石城月,依依远共分。 --雪窦重显

·送宝月禅者之天台

春风吹断海山云,别夜寥寥绝四邻,

月在石桥更无月,不知谁是月边人。 --雪窦重显

忘惶

方春不觉来朱夏,秋色蝉鸣翠影斜。

夜来风急柴扉破,满地霜铺落叶花。 --投子义青

颂投子答月圆未圆

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

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 --投子义青

白云与我最相知

白云与我最相知,我住山时它亦随,

侵早和风辞嶂外,晚来依旧护柴扉。 --湛然圆成

雪里梅花初放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

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 --憨山德清

半窗松影半窗月

半窗松影半窗月,一个蒲团一个僧,

盘膝坐来中夜后,飞蛾扑灭佛前灯。 --石屋清珙

憨山德清

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颂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

寒 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好鸟关关知我意

午窗定起书沉沉,触目虚拟一片心,

好鸟关关知我意,尽情啼破绿杨阴。 --大歇仲谦

行看流水坐看云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了庵清欲

山 居

林麓结茅屋,澹然称所居。松风惊破梦,涧水静涵虚。

春老花犹媚,秋残叶未疏。良宵无限意,东岭月初生。 --丹霞子淳

统一

聂鲁达(智利)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

五祖的佛谒

身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

时时勤扫佛,何处惹尘埃

六祖的佛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过崆峒山

凿破云根一径通。禅栖远在碧霞中。岩穿雪窍千峰冷。月到禅心五蕴空。

顽石封烟还太古。斜阳入雨洒崆峒。山僧不记人间事。闻说广成有道风。

五台山

名山胜概自天开。一万菩萨住五台。积雪千年僧入定。祥云一朵□初回。

奇哉金色清凉界。乐也曼殊智慧才。前后三三是多少。喜师行脚不徒来。

夜泊洱海

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似箭灵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

钟鸣断续隋唐寺。渔唱沧浪芦荻洲。欲问前朝争战事。恐惊波底老龙愁。

寄妙岩同参

岁使人归说大名。始知驻锡在杭城。廿年契阔音书杳。两地想思感概增。

禅友同参皆老大。离群索处费经营。何时再集东林寺。重把诗文仔细评。

梅开在冬至后一日

天道循环岂数哉。一阳初复透三才。梅花早布人间信。葭管时飞琴上灰。

按候应知阴已往。占云可决泰将来。这般默露天心处。独有禅翁预解怀

厦门虎溪与会泉上人夜话

溪连海气逼虚空。一道悬崖小路通。山色重重图画里。人家隐隐雾烟中。

鹭江水静月铺白。雪岭枫高霜染红。更感会公多雅意。烹茶相对话无穷。

2. 佛道的佛道诗词

佛诗摘录/圣神贤汇编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十方无影像,六道绝形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一著高一著,一步阔一步。坐断佛祖关,迷却来时路。

无题/问道/圣神贤

金鸾宝殿多情种,白马老寺少春风。悟道修禅明本性,人生几何也匆匆!

无题/圣神贤

金鸾啼尽青天老,银河斩断相思憔,神龙摆舞怒波涛。

造物何须风云巧,教化无形更逍遥。来生梦死看今朝。

无题/悟禅/圣神贤

坐看云峰转,清爽是心安。日月齐相照,大道乾坤来。

行空始觉易,拂尘未沾裳。去留天底下,自在渡苍茫。

无题/佛道一品/圣神贤

道似无情却有情。无为堪得体,自然尚证形。教我众生归本性。

佛是有名更无名。有灵方觉醒,大愿真菩提。渡我众生脱苦境。

无题/圣神贤

万般无奈同谁诉?恨不断哀愁。愁不了愁恨又恨,无聊人生竟为私欲成奴佣!

让作空月伴佛陀,静能明静魔非魔。两句波罗禅,游戏人间本是清贫尔莫忧!

3. 关于佛教的诗句

刚好收集了一些佛诗,摘录几首提供您参考

插 秧 诗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在前。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鱼鼓颂 ——唐?赵州从谂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来时无迹去无踪 ——唐?鸟巢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学道 ——唐?龙牙居遁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

悟道诗 —唐?某比丘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牛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不是众生不是相

——唐?大川禅师

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

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

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

山高岂碍白云飞

——唐?大川禅师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父子相守空山坐

——唐?庞蕴

父子相守空山坐,无相如如寄有闲。

世人见静元无静,看似闲时亦不闲。

4. 关于佛经的诗句

六祖坛经里有很多: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生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 闇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锁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见,何劳向什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详见:

5. 佛道的相关诗词

作者 宋释道

迷是谁兮悟是谁,山僧赢得眼如眉。

新糊纸被烘来暖,睡到天明日上时。 作者 宋利登

避乱走佛岩,依依绝溪水。

有客六弟昆,遮予访行事。

一云分路亡,庶或一不死。

一云相为命,生死同所值。

远逝宿无舂,近逃寇能至。

垂涕赠之言,此身苦难避。

山剽无崖巅,兵骄有城市。

共宋固已非,分光岂云是。

风闻宜邑郛,聚落复烟毁。

沸鼎无清鳞,四瞻谁善地。

不辰自至斯,乾坤古无际。

6. 与佛教有关的诗句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苏东坡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静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

7. 关于佛门的诗句

1、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

《仓央嘉措诗传》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3、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那一世》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5、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7、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8、——“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南怀瑾9、扫地为何?为了净地。净地为何?为了静心。

静心为何?心静方能见众生,见得了众生,方能勘破生死,生敬天地之心,心无挂碍,无挂而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小西天狄道传奇》10、强者无敌,慈悲为怀;弱者无能,跪佛求生——月如火《仙武同修》11、只有在幽暗中起身的人,才更加珍视灯盏的指引;只有真正经历过悲伤的找寻才更有丰厚的质地。

也许这就是佛陀给有缺陷而不完整的人类的指引:没有痛失就不会有记取,没有悲伤则无法领会欢愉的意义。——冯娜《一个季节的西藏》12、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

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

」——觉乘13、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佛说四十二章经》14、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

——傅翕15、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的人——花濡沫。

8. 关于神佛的诗词

《谒》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谒》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与佛教有关的古诗句

题义公禅房 (唐)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禅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摘自《心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 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摘自《金刚经》

关于佛家的诗句人性

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译文: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出处:(唐)神秀《示法》

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

出处:(唐)六祖《示法》

三、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译文:小蜜蜂啊,打开的大门有那么大的空档,你不肯出,却非要投撞这个纸窗,也太愚痴了吧。就算你这只小蜜蜂,钻这个故纸堆钻一百年,也未必飞得出去啊。

出处:(唐)神赞《蜂子投窗》

四、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译文:常常回忆起传说中西湖处士种的那些梅花树的风姿:稀疏的枝条,清冷暗香的花蕊,自在的横斜错落着。林逋的这种方式很美好,但是美中还略略的有些欠缺。

出处:(宋)虚舟普度《墨梅》

五、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译文:从北而来,向南而去,想休息便休息,自由自在,萧瑟秋风把江里的白苹吹尽了,眼前是一片悲凉的晚秋景象。我不是那种因悲凉的秋风而伤感的过客,任凭楚江两岸的山峦在黄昏中相对发愁去吧。

出处:(宋)程颢《题淮南寺》

1.与佛教有关的诗句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苏东坡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静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

2.佛家的经典诗句

原发布者:adudu001

经典佛家语录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4.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5、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7、佛曰: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8、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9、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10、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11、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12、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13、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14、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15、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16、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

3.关于佛经的诗句

六祖坛经里有很多: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生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 闇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锁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见,何劳向什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详见:

4.赞美佛教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禅师

红尘梦似蜉蝣,浮生于我真虚幻。云动风动天亦动,水流岸不动,风不止,我自心不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昼来梦醒,世事常凑巧,隔空思念竟成双。

堰塞湖疏通,只消只言片语,误会烦恼化云烟。

心外无法,心内无念。空性直断,光明顿超!明空双运,等净无二!

宿鸟归林心莲开,醉听潮生花香袅。相视抿笑,同沐风雨!

身是外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

《嗡 班砸萨埵 轰!》

5.能让心静下来的佛教诗词

1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 了世皆如梦,见心无所生;于法得自在,知身如虚空。《华严经》 3 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

《寒山诗》 4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需心药医。

心若正时身亦净,心生还是病生时。 6 心若有尘天地窄,眼中无物众生亲。

内心如果平静,外在就不会有风波。 7 心净国土净。

8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9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六祖慧能 10 水流平地本无声,地有高低而有声;大道无言周法界,因贪瞋痴而有争。

11 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 12 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

13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4 14 但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5 不争是慈悲,不辩是智慧,不闻是清净,不看是自在。 16 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17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18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19 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弘一法师 20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

因于众生,而 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21 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

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2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23 好丑现前,心安如海,妄想都尽,无诸逼迫。

出缠离障,永舍苦源,名入涅磐。华严经金狮子章> 24 心不可纵,意不可逞,若能抑忍,则烦恼可除。

25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26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27 万古千秋事有愁,穷源一念没来由。此心归到真如海,不向江河作细流。

28 万象都由心自造,寂寥天地不关情。 29 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

30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31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32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33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3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6.关于佛教的句子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是指十种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7.佛家的关于淡泊名利的句子

佛语禅心(1)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佛语禅心(2)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

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佛语禅心(3)

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佛语禅心(4)

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一生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间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佛语禅心(5)

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寻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佛语禅心(6)

耕云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我们的人生才一定会美好。

佛语禅心(7)

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的体会:看破,放下,自在。”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淡泊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著于人生之乐。

佛语禅心(8)

弘一大师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歉退是保身第一法。”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劳神,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贵贱的,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生活驾驭你,你的态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者。

佛语禅心(9)

静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著,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当下就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婆娑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佛语禅心(10)

灵泉宗一禅师有诗云:“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处,悟得即菩提。”

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应该做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是什么意思?

"::"在C++中表示作用域,和所属关系。"::"是运算符中等级最高的,它分为三种,分别如下:

一、作用域符号:

作用域符号”::“的前面一般是类名称,后面一般是该类的成员名称,C++为例避免不同的类有名称相同的成员而采用作用域的方式进行区分。

例如:A,B表示两个类,在A,B中都有成员member。

那么:

1、A::member就表示类A中的成员member。

2、B::member就表示类B中的成员member。

二、全局作用域符号:

全局作用域符号:当全局变量在局部函数中与其中某个变量重名,那么就可以用::来区分,例如:

三、作用域分解运算符:

::是C++里的作用域分解运算符,“比如声明了一个类A,类A里声明了一个成员函数voidf(),但没有在类的声明里给出f的定义,那么在类外定义f时,就要写成voidA::f(),表示这个f()函数是类A的成员函数。例如:

C++的运算符(运算符是一种告诉编译器执行特定的数学或逻辑操作的符号。C++ 内置了丰富的运算符)具体以下:

1、算术运算符。

2、关系运算符。

3、逻辑运算符。

4、位运算符。

5、赋值运算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作用域限定符

关于“关于佛道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610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