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诗词作文800,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
-
本文目录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有哪些?
1、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宋·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人具有社会性,历史和时代巨大的变迁带给了人们很大的心理震荡。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的青少年,更是对中国古老、精深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反而对舶来文化趋之若鹜。他们熟稔于一部部“国外大片”,却对于中国的历史故事知之甚少,他们在各种洋节面前积极活跃,在中国传统节日却冷漠敷衍。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轻自贱,不免让人担忧。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同时能够学习古人光明磊落、豁达坦荡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秀品质呢。这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艰巨的课题。
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1.经典名著,重视推介工作
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国经典名著经过了历史的考验与验证,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传承性。是中学生必须了解与学习的范本,在学习经典名著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真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经典名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在困厄中挣扎的顽强;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危亡之时所爆发出的团结与奋斗。这些都是语文课上必须重视、加以推介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推介的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很多的。
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必修3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很多学生存在着“看不进去、读不懂”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现在社会上盛行的“快餐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太大。“快餐文化”主要以微型小说、卡通、漫画的形式呈现,具有篇幅短小、情节集中、主题单一明确的特点。
作为一部73万字的巨作,在阅读的时候,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更需要很好的耐心。而且,《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这些都是学生阅读《红楼梦》的障碍。所以,劝导学生“开卷有益”,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读原著,写一写读书笔记,并利用课上时间,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将一段时间的所读、所想、所感表达出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除此之外,《论语》《孟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孔孟的思想精华;《史记》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感受侠肝义胆、忠贞爱国的内涵,等等。我们可以借中国经典名著来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精神。
2.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古典诗词莫属,很多外国人出于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而中国青少年中,却有一部分人只会背诵《咏鹅》等一些通俗诗词,对于诗词的鉴赏更是毫不了解。
而诗歌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能够流传下来不仅仅是由于诗词语言的华美,更因为诗人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诗词中所展现的爱国之情及伟大抱负,更因为诗词中对于美的关注。
高中语文中所涉及的诗词无不体现着“美”。《孔雀东南飞》歌颂了对爱情忠贞之美;《蜀道难》表现了瑰丽想象之美;《登高》则抒发了诗人暮年悲壮之美;《锦瑟》体现的则是一种朦胧之美,等等。如此之美的诗词,如果不能给予学生审美的享受,那绝对是对古典诗词的一种亵渎。
赏鉴古典诗词,首先要知人论世。诗词作品,均是作者人格的写照,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以作者的思维去思考,去解读,方能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
鉴赏古典诗词,第二步是熟读成诵。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师要改一改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要告诉学生诗中写了什么,而要让学生自己去品读诗中的美,并能将这种美呈现出来。
鉴赏古典诗词,当然也不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教师要做的是引导与点拨的工作。“以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要让学生了解,“一草一木皆有情”的道理。而这“情”均是与诗人的性格、经历、人生理想、爱国情操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只有理解了诗词中“物”的内涵,才能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才能真正享受诗词之美。
更重要的是将诗词中所表现的爱国精神、高尚的人格、忠贞的操守带入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3.古典散文,学会关注人生
在纷杂的人生当中,除了鲜花与掌声,我们还要经历坎坷、失败与痛苦。而当代的中学生中,有一些人抗压能力极差,动不动就觉得生活抛弃了他。如何让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呢?
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就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向古人学习,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生活的道路。
例如在学习《苏武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苏武在出使匈奴的19年中是如何饮血吞毡、矢志不渝、不辱使命的。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苏武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关注人生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三、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语文学科不仅是中学学习中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工具学科。学好语文,尤其是学好传统文化,不仅能在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同时能够在别人的人生经历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样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储备,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社会阅历。在讲解一篇具体的传统作品时,要能够引经据典,才能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榜样是一位好老师”,让学生由崇敬到愿意学习。
第二,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段。必须承认,在进行传统文化授课的过程中,难免由于文字的晦涩难懂、时代距离太大,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是就要求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去调节课堂,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三,恰当地拓展、丰富课堂内容。在教育学生思想道德之时,不能把作品中的思想、道理硬套在学生身上,而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历史名人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历史人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以及奋斗的动力。这样的教育会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学生终生难忘。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当中,不仅是将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更是树立当代中学生健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74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 满隄芳草不成归,斜日画桥烟水冷
-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 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