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古诗(关于论语君子求学的诗句)
-
论语的古诗
网上有关“论语的古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论语君子求学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关于论语君子求学的诗句
1.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的诗句
《论语》本身不是诗歌,虽然其中有引用《诗经》的内容,但同志向无关。关于志向问题,《论语》有两段记载,摘录如下:
1. 《论语.公冶长》记载——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 《论语.先进》中记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的诗句《论语》本身不是诗歌,虽然其中有引用《诗经》的内容,但同志向无关.关于志向问题,《论语》有两段记载,摘录如下:《论语.公冶长》记载——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先进》中记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3.论语中描绘理想社会的句子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君王要清正圣明(《颜渊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子路篇》:“其身正,不令而行”、“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以德治国(《为政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供之”),选贤与能(《为政篇》:“举直错诸往……举善而教不能”)。臣子当效忠国家,顺从上级(《学而篇》:“事君,能致其身。”),但也要有是非判断能力(《先进》:“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4.,百姓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财富分配均衡(《季氏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教育普遍实行。
5.:“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4.关于理想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班固
3、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韩婴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况
7、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佺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哪计年。——陆游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赖以正书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3、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1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刘安
1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
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7、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无易事,只怕粗心人。——袁枚
1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1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赖以正书
2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况
流沙河的《理想》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5.有关理想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魏 曹操《龟虽寿》)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战国 荀况《劝学》)
3、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汉 刘安《淮南子》)
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7、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无易事,只怕粗心人。
(清 袁枚《随园诗话》)
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赖以正书《千幅七言对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春秋 老子《道德经》)
2、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汉 班固《汉书》)
3、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
(汉 韩婴《韩诗外传》)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晋 陈寿《三国志》)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战国 荀况《儒效》)
7、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明 曹学佺《蜀中广记》)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哪计年。(宋 陆游《剑南诗稿》)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1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赖以正书《千幅七言对联》)
关于论语理解的诗句
1.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里仁第四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公冶长第五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雍也第六 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栗。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栗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述而第七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静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第八 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子罕第九 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乡党第十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必表而出之。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张问善人之道。
子曰∶“不践迹,亦不入於室!”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杏漫},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赤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后。曾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训;言不训,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无所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
2.《论语》有关君子的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君子不器。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1、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4、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5、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求《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孔子提出了“君子”这个形象来解决这个疑难!但是,谁是君子呢?为什么是君子呢?在孔子那里,我们将知道“君子”那是作为学习的例子(examplary person,如同安乐哲在《<;论语>;的哲学诠释》中的英文翻译给我们的启发)!
在孔子时代,君子一方面可以是实指的所谓的先进的“今之君子”;另一方面也是虚指:并无明确具体指谓。孔子就曾经以君子作为一个主导形象:《论语·述而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的出现是孔子面对礼乐崩坏而提出的一个范型式的生命样式(请参看张岩在《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中更加丰富的分析)。但是,对于当今的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例子式的存在?也许,我们首先要思考何谓“例子”本身?
君子的古写与“诗人”的“诗”、“尹”相关,而且都与法度有关,在字意上(参看很多学者对《诗经》的文化研究),诗的半边是手持什么东西,作为法度,作为制度的掌控。尹和君子在文字发生上也有关系,尹,治也。命尹这样的语词反复出现在甲骨文上。圣人,尹,君与祭祀或祭师也是相关的,《大戴礼记·五义篇》:“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君子也是通道的打开者。君子与温柔敦厚之诗教的关系也有待思考,君子这里有化解阳刚和可以克服法律的严酷性的德能?这里涉及法则柔和化的问题?
4.论语中关于学习古诗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语出《论语.学而》。这是《论语》第一章第一句,学习的本义。
译文:孔子说:人做学问,就要把所学知识及时用在生活实践上去,同时经常去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无穷快乐。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语出《论语.学而》。这句说的是学者的日常言行的一个基本要求和态度。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习的君子了。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话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译文:孔子说: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是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总结。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
5、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这是学者做学问最基本的态度问题。
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
5.论语里关于君子的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忽?
孔子提出了“君子”这个形象来解决这个疑难!但是,谁是君子呢?为什么是君子呢?在孔子那里,我们将知道“君子”那是作为学习的例子(examplary person,如同安乐哲在《<;论语>;的哲学诠释》中的英文翻译给我们的启发)!
在孔子时代,君子一方面可以是实指的所谓的先进的“今之君子”;另一方面也是虚指:并无明确具体指谓。孔子就曾经以君子作为一个主导形象:《论语·述而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的出现是孔子面对礼乐崩坏而提出的一个范型式的生命样式(请参看张岩在《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中更加丰富的分析)。但是,对于当今的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例子式的存在?也许,我们首先要思考何谓“例子”本身?
君子的古写与“诗人”的“诗”、“尹”相关,而且都与法度有关,在字意上(参看很多学者对《诗经》的文化研究),诗的半边是手持什么东西,作为法度,作为制度的掌控。尹和君子在文字发生上也有关系,尹,治也。命尹这样的语词反复出现在甲骨文上。圣人,尹,君与祭祀或祭师也是相关的,《大戴礼记·五义篇》:“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君子也是通道的打开者。君子与温柔敦厚之诗教的关系也有待思考,君子这里有化解阳刚和可以克服法律的严酷性的德能?这里涉及法则柔和化的问题?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子路》);“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即作为君子应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6.论语中关于学习,君子,孝道,诚信的句子,各五句,并解释.1、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君子
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君子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君子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7.有关学习的的诗句或论语五一长假除了旅游 还能做什么? 辅导补习 美容养颜 家庭家务 加班须知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君子结于一也。
5、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四、中国古代其它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诗集 《长歌行》 28、《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9、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0、反求诸己(反过来追究自己,即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孟子·公孙丑上》 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to 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 to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五、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泽东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活到老,学到老——周恩来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之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20、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21、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22、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2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24、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6、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桑新民 27、学习是科学,要成为科学的学习者,就必须求真——探索并遵循学习的客观规律;学习是技术,要掌握高超的学习技能,就必须向善——在刻苦的修炼中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是艺术,要在艰苦的学习中获得乐趣,就必须审美——体验出神入化的学习意境;学习更是哲学——领悟真善美统一的学习智慧,创造学习型社会,享受学习化人生。——桑新民 28、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交流与协助中学习、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地学习、学会在研究和创造中学习,这些学习能力是在信息社会中的基本生存能力。
——桑新民 29、在信息时代的挑战面前,变革学习比变革技术更重要!发展自身的人类学习能力同改造外部世界的人类生产能力(生产力)共同构成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动。
8.关于君子的诗句1.《火后借居君子亭书事四绝呈粹翁》宋·陈与义
入山从此不须深,君子亭中人不寻。
青竹短篱园昼静,梅花两树照春阴。
白话译文:进入山从这里不需要深,君子亭里的人不去寻找。青竹短篱园白天安静,梅花两树照春阴。
2.《君子法天运》唐·韩愈
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焉能使我心,皎皎远忧疑。
白话译文:君子取法天地运行,四时可以前知。小人只有所遇,寒暑不可期。利害有常势,取舍不定姿。怎么能让我的心,皎皎远离忧虑。
3.《流夜郎闻酺不预》唐代·李白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白话译文:朝廷的大人们在教颂盛世的太平安康,我一个罪囚却被放逐到遥远荒僻的地方。闻道朝廷大赦赐酺,奏钧天乐章,多想得到那东风,把这消息吹到夜郎。
4.《天末怀李白译文》唐代·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白话译文: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令我惦念不已。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5.《庭竹》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白话译文:竹子像雾露洗涤过一样透亮丝丝铅粉般韵白的骨节,像风摇青玉般的枝子。个顶个的特别像君子,没有哪里不相似,没有哪里不合适宜。
论语中关于礼的诗句有哪些
1.求解释《论语》中的诗句
论语注疏 何晏集解 邢昺疏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孔曰:“接舆,楚人。
佯狂而来歌,欲以感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孔曰:“比孔子於凤鸟。
凤鸟待圣君乃见,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往者不可谏,(孔曰:“已往所行,不可复谏止。”
)来者犹可追。(孔曰:“自今已来,可追自止,辟乱隐居。”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曰:“已而已而者,言世乱已甚,不可复治也。再言之者,伤之深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包曰:“下,下车。”) [疏]“楚狂”至“之言”。
○正义曰:此章记接舆佯狂感切孔子也。“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者,接舆,楚人,姓陆名通,字接舆也。
昭王时,政令无常,乃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时孔子?楚,与接舆相遇,而接舆行歌从孔子边过,欲感切孔子也。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者,此其歌辞也。
知孔子有圣德,故比孔子於凤。但凤鸟待圣君乃见,今孔子周行求合诸国,而每不合,是凤德之衰也。
谏,止也。言已往所行者,不可复谏止也。
自今已来,犹可追而自止。欲劝孔子辟乱隐居也。
“已而,已而”者,言世乱已甚,不可复治也。再言之者,伤之深也。
殆,危也。言今之从政者皆无德,自将危亡无日,故曰殆而。
而皆语辞也。“孔子下,欲与之言”者,下,谓下车。
孔子感其言,故下车,欲与语。“?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者,?,谓疾行也。
疾行以辟孔子,故孔子不得与之言也。注释:(1)楚狂:楚国的傲世而志向高远的人,名接舆。
(2)歌而过孔子:唱着歌走过孔子车旁。(3)凤:比喻孔子。
(4)何德之衰(cui1):为什么当今大道会衰败,意思是凤凰不能展翅飞翔,时机不到而大道不能实行。(5)往者:过去的事情。
不可谏:劝谏也无法改变。(6)来者犹可追:后世还可以有实现的可能,意思是建议孔子保存大道给后世。
(7)已而:停止(列国的周游)吧。(8)殆(dai4):危险,居心叵测。
(9)下:指下车。(10)欲:想要。
与之言:跟他交谈。(11)趋:小步快走。
辟(bi4):同“避”,避开。译文: 名叫接舆的一位楚国狂人,唱着歌走过孔子车旁,口中唱道:“有德知时是凤凰,为何盛德竟衰亡?往事谏之已无用,来日应当隐僻乡。
不如知足且归去,今从政者非贤良!”孔子下车,想要跟他谈话,但是,(接舆)小步快走而避开了孔子,没有能够跟他说上话。说解:两千多年前,一位圣人奔走在华夏大地上;旷野之中,忽然出现一位狂人,唱着歌走过圣人车前。
众庶如此之多,楚狂竟然为孔子而出现;天下如此之大,楚狂竟然明知孔子的行程。楚狂对孔子的尊重与爱护之心,不可谓不真切盛大。
楚狂尚且知道尊重与爱护圣人之德,执政者竟然轻易弃之毫不可惜!这是楚狂归隐的原因,也是孔子大道不行的原因。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楚狂归隐,不是不思进取,而是知时务而等待时机的远见卓识者。与孔子所不同者,在于楚狂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生不逢时的时候,便潇洒清高地度过一生;孔子不仅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更要救万世之政治、千秋之天下,孔子不为一时不得志而舍弃当世的救济之心,更不会因为自我不得志而舍弃行道于万世之志。
一般说来,只有君王圣明,才能使圣贤君子大有作为;如果君王无道,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而且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但是,一个“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圣人,不必等待有圣明君王之后才大有作为,也不会因为君王无道而放弃作为。
圣人动效天道,静法地道,行由人道,当天道、地道与人道贯通的时候,还有什么辙迹可寻呢?楚狂把孔子比喻为凤凰,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引孔安国的话说:“比孔子于凤鸟,凤鸟待圣君乃见。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
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其关键所在就在于,孔子以“圣”为先,顺“时”而不待“时”;楚狂知道孔子之“圣”,但认为只能待“时”而后“圣”。在圣人来说,不得“时”,便需要“雪中送炭”;既得“时”,则需要“锦上添花”。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其中的“藏”,绝非“藏身”式的归隐,而是存道德于府库之中,就好比通过编订“六经”而载明大道一样。孔子下车,要与楚狂交谈,这是合于情、中于礼的做法,若非如此,不见孔子之“圣”;楚狂避开,而不与孔子交谈,这是只尽心而不邀名、“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做法,若非如此,不见楚狂之“狂”。
孔子“中行”,世上极少达到这个境界的,能有“狂者”相知,亦不可谓非幸事。从执政者的角度来说,不避天下滔滔、却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圣人被排斥,狂者狷者有意而避开执政者,那么,执政者身边所剩下的还能有几个正人君子?这样的执政者如果还能长治久安,那只能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李炳南先生《论语讲要》: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孔子周游列国,在陈。
2.《论语》五十个句子赏析《论语》五十个句子赏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9、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翻译: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
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1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翻译: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翻译: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
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1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
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翻译: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2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翻译: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天气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落的。”24、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翻译:颜渊问仁是什么。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
做到仁。
3.关于论语的句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注释曾子:即曾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注释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患,担忧、害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蔽,包括,概括的意思。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注释有:同“又”。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注释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疾病。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注释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注释周,合群。比,音bì(第四声),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4.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并理解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5.论语里经典的句子20条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归69
《论语》里的经典句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有必有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与行。” 子游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
6.论语经典句子 要有解释 和道理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
其一,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其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
7.巜论语》中关于了解他人的句子,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了解他人的句子我没啥印象,非要找一句的话,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做这件事的前提是自己要充分了解对方,才能判断他到底是贤还是不贤。
我觉得有句话更贴切。《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了解他人的重要性。
8.摘抄一句有名的论语并理解意思这里就说说《论语》开篇第一段吧!《论语》开篇第一段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感觉孔子的这几句话的前面都应当加上如果两个字才是完整的,即如果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如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这段话解释为:如果能够做到经常回归总结所学过的东西,岂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情!如果有志向相同、志趣相投的人自远方而来,难道不应当以乐礼相待吗!如果能够做到不因为别人对自己的不了解而不高兴,那不是很具有君子风范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几句话不是孔子对现实情况的叙述,而是对于希望的假设。孔子希望他的学生、同事和朋友们都能够学而时习之,甚至还可能也是对自己的自勉。希望大家能够将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去学习,去温故知新。当然,从事物的另一方面去看,学习对于常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甚至可能很痛苦,可能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啦!
纵观孔子一生,他应当不是一个追求平静生活的人。他带着一帮拥趸们跑了不少地方,并不是被迫的,还有不少地方想去而没去成呢。所以一旦不往外边跑,在家里呆久了多少会觉得生活缺乏生气,如果这个时候有朋自远方来,那个高兴劲儿当然就不用说了。因此孔子对于有朋自远方来这样的事,孔子恐怕不只是希望了,而是盼望了。不过这里有一点要注意,不要因为我这样的解释,而将后边的“不亦乐乎”的“乐”字理解错了,这里的“乐”是指乐礼,不是说心情快乐,那个时候“乐”字没有直接表达快乐的意思,这层意思是后来引申出来的。有朋自远方来,心情当然是快乐的,心情快乐就要有所表示。怎么样来表示呢?首先就是隆重的接待。孔子时候对远来之朋的隆重接待,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去当地高档的酒楼吃一顿大餐,而是相应规格的礼乐。个人之间的会面,不太可能是钟鼓齐鸣,但也有一定仪式,这种仪式是通过乐体现出来的。
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朋”现在常常被解释为朋友,其实是不合适的。古人的朋和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人所说的友有我们现在的朋友的意思,是亲人之外的情感关系的人,可以说是亚亲人或者准亲人。但朋不是,朋是指同类之人,或者说得好听点是志同道合的人,同情感没有必然的关系。所以对于朋需要以礼相待,对于远方来朋当然更得这样,也就应当有乐了。但是友是接近亲人的人,自然不需要以礼相待,否则倒反而外道了。后边提到的原壤同孔子就是友而不是朋,所以两人见面不讲究任何礼节,说话直来直去,甚至动手动脚,但是谁也不会计较。当然了,朋很多最终都发展成友,而友中也常常发现有朋,因此我们最终就将朋友混为一谈了。
一个人如果自认为很有才学、才干,却没有被社会发现、没有被领导看重,心里一般都会很委屈、憋闷,感觉怀才不遇,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消极表现。古往今来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可以说太多了。如果不因为怀才不遇而不高兴,一直泰然处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这需要极大的胸襟和气度,不是有乐观的态度就可以做得到。有了这样极大的胸襟和气度,也一定能够表现出极好的风度。而具有这样极大胸襟和气度,表现出这样极好风度的人,在孔子看来当然是已经达到君子的高度了,所以才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孔子的教育一直是着力于培养君子的,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成为君子。继续把《论语》读下去,你就会感觉到这一点。
1.《论语》里关于“礼”的名句有哪些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2.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3.恭近于礼,远耻辱也.4.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6.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7.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8.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9.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0.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11.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12.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1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6.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17.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1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9.“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21.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23.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4.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25.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26.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27.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28.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29.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3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论语中关于礼的名言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第一》
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先王治国,就以这样为'美'。“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是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3、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论语·八佾》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4、有子曰:“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第一》
有子说:”大小事情都这样。有行不通的时候,单纯地为和谐而去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5、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
能够完全地按照礼的真精神侍奉君主,能够依中庸之道去行礼。却被人当做是谄媚。
3.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和解释1、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思: 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的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的生活。一个天生有仁德的人,以仁德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一个聪明的人,把仁德当做最有利的生活规范。
2、子曰: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意思:仁 心之善、礼 行为之善、由心而发的礼 是为真礼也、仅仅就礼而礼的 是为虚礼也 、一人 如 仁礼俱在 则其人善、一人 若 仅礼无仁 则其虚伪也、一人 若 只仁弗礼 则不拘礼而其性爽也、一人 若 无仁无礼 非人禽兽也
够吗?不够请继续追问哦
4.论语中关于礼的句子和解释1、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思: 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的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的生活。一个天生有仁德的人,以仁德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一个聪明的人,把仁德当做最有利的生活规范。
2、子曰: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意思:仁 心之善、礼 行为之善、由心而发的礼 是为真礼也、仅仅就礼而礼的 是为虚礼也 、一人 如 仁礼俱在 则其人善、一人 若 仅礼无仁 则其虚伪也、一人 若 只仁弗礼 则不拘礼而其性爽也、一人 若 无仁无礼 非人禽兽也
百度知道
5.关于“礼”字的诗句有哪些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唐代: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译文: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两汉:司马迁《孔子世家赞》
译文: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唐代:杜甫《百忧集行》
译文: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唐代: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译文: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唐代: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译文:“少君”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译文: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先秦:佚名《周颂·丰年》
译文:配合祭典很适当,普降福禄多吉祥。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唐代:杜甫《忆昔二首》
译文: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唐代: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译文: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唐代:王绩《赠程处士》
译文:礼乐拘禁住了姬旦,诗书束缚住了孔丘。
6.关于礼仪的诗句有哪些“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茹贝尔:《名言集》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7.有关礼仪的诗句有哪些1、“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4、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5、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6、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7、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2. 宽容是中华人明的传统礼仪,我们一定要扞卫他!
3. 世界公认中国是礼仪之邦。
4. 面对长辈要彬彬有礼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礼仪。
5. 仪态万方的礼仪**款款走上主席台,给获奖人员披红戴花。
6. 亚运会开幕式上,温文尔雅的礼仪**给中外来宾留下美好的印象。
7. 经严格训练的礼仪**,一举一动都恰到好处。
8. 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9. 我礼仪周到,这似乎使他不知所措。
1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11. 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12. 礼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公认中国为礼仪之邦。
的意思是什么
是一个标点符号,表示“疑问句”。
在书面语中,问号是用来表示疑问句的结束符号。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其特点是在句子末尾用问号表示,以询问对方或表示不确定、猜测等含义。例如:“你今天吃了什么?”、“这个**你看过吗?”等都是疑问句。
除了作为疑问句的结束符号,问号还可以用于询问对方是否理解、询问某种意见或建议等场合。例如:“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等。
在某些场合,问号也可以表示惊讶、反问等语气。例如:“你真的要这样做吗?”、“这种事情你怎么能做得出?”等。
除了在书面语中表示疑问句和惊讶等语气,问号还可以用于口语中。在口语中,问号可以用来表示疑问的语气,例如:“你要不要再吃点?”、“你确定要这么做吗?”等。
除了作为疑问句的结束符号和用于表示疑问的语气,问号还可以用于表示征求对方意见、提出建议等场合。例如:“你觉得我们什么时候出发比较好?”、“你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吗?”等。
总之,问号是标点符号的一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表示疑问句的结束,也可以用于表示疑问、惊讶等语气,以及征求对方意见、提出建议等场合。
除了在语言中表示疑问,问号还可以在数学中表示方程的未知数。此外,在编程中,问号也具有特定的意义。在逻辑表达式的语句中,问号用于表示条件的选择结构。
另外,在一些语言中,问号还可以用于翻译外文中的疑问句。可以使用问号来表示疑问的语气。
总之,问号是语言和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标点符号,表示疑问句的结束、表示疑问、惊讶等语气、征求对方意见、提出建议等场合,同时在数学和编程中也有特定的意义和应用。
的含义是什么
的含义即符号“”。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指疑问;可疑的问题。
1、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语气。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
2、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问号目前一般情况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有反问、设问等用法。
一、标点符号
1、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2、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二、种类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两大类。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
三、基本符号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点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四、英文标点
标点符号在书面语中主要用来明确语句的含义,标示一个句子或句子中各个成分的起止,以及彼此间的语法或语义上的关系。
五、作用
1、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0种,分点号和标点两大类。
2、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3、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关于“论语的古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755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