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各个朝代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古诗词的来历)

各个朝代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古诗词的来历)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20    点击:  409 次

各个朝代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网上有关“各个朝代的古诗有什么不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诗词的来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体裁简单的特点概括:

周朝:四言、杂言居多,语言质朴,内容生活化

秦汉三国:出现五言、七言,辞藻华丽,语言含蓄

魏晋南北朝:田园诗出现,语言质朴,杂言诗辞藻华丽

隋唐:诗歌基本发展完全,出现绝句、律诗

宋:诗歌进一步发展,宋词高度繁荣

元明清:以贴近生活为主,更在意人间疾苦

2.详细些以各代名篇举例:

诗经:

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内容上分为《风》(周代各地的歌谣)、《雅》(周人的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颂》(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个部分。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楚辞:

由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刘向乃编辑成集。

主要作者: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等,共17篇。

影响: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影响着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汉赋:

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内容上侧重“体物写志”。 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分为五类: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叙述旅行经历;抒发不遇之情;杂谈禽兽草木。

结构上分为三部分: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

三个时期:一时期: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代表者:贾谊、淮南小山、枚乘。二时期: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代表着:司马相如、扬雄、班固。

三时期: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代表者:张衡、赵壹、蔡邕。

唐诗:

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

类别:古体诗:五言、七言。近体诗:绝句、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分无言和七言)。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

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前代的五、七言古诗。

派别: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浪漫诗派(李白);现实诗派(杜甫)。

四个时期:初唐时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边塞战争;李白杜甫)、中唐时期、晚唐时期(中晚唐代表:韩愈、柳宗元、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

宋词:

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派别: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含义: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四种类别:按长短规模分、按音乐性质分、按拍节分、词牌来源划分。

元曲:

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含义: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地位: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类别:元杂剧、元散曲。

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拜月亭》)、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明清小说: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明代小说类别: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世情、公案。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清代:主要内容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代表作:《红楼梦》、《聊斋志异》。

3.粗略总结下:

朝代史的诗歌研究史告诉我们,诗起于先秦,经诗经为始,楚辞为继,以两汉的五言诗的滥觞,发扬于南北朝时期各文体的完备,最终迎来以唐为代表的诗歌发展高峰,宋元明清都是完备后的细节中,不断分流合并中拓展出来的诗的内容体裁手法等,最终经民国学者诗的风行而影响至今。

如果从朝代史去研究会发展唐代是一座最高峰,后世的宋元明清都是在其影响之下,或继其风,或另辟跃径,总之都与唐分离不开,所以就有“唐以后无诗”,“宋以后诗尽”的说法。

这一说法正如我们时下所批评的“宋是最高峰,明清无甚发展”的观点,因为我们接触最多的是唐诗,你不学诗歌接触不到真正好的明清诗人的集子,所以只能人云亦云,就此不知也被掩盖了宋以后,对明清发展高度的认识。

古诗词的来历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5.浪漫诗派

在诗的体裁、内容或作品风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长。

李白(诗仙)、贺知章

6.社会诗派

1.诗风写实,或述离乱之情,或反应民生疾苦。

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

杜甫(诗圣)、

白居易、元稹、

刘禹锡(诗豪)、张籍

7.自然诗派/田园山水

1.著力於自然山水之歌咏,乡村生活之描写。

2.以恬淡之笔法,造成恬静之诗风。

王维(诗佛)、孟浩然、

韦应物、刘长卿、储光羲

8.边塞诗派

以七言乐府与雄放作风,写塞外之风光,惊人之战事及不凡人之事。

岑参、高适、

王翰、王昌龄、王之涣

9.

怪诞诗派

1.以奇险冷僻之诗风著名,用奇字、造怪句、押险韵。

2.不太重视文学之社会使命与功用,而较偏重艺术之技巧。

韩愈、 孟郊、贾岛、 李贺

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劳动,先民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疲劳,增加劳动的乐趣,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用歌唱的形式直接孕育了最原始的诗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内容越来越丰富,种类也越来越多,诗人们自然也越来越多,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下面从各个时间段对这些诗歌与流派进行划分。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扩展资料

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诗中有戏剧,戏剧中有诗)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常说的诗又指《诗经》。

《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按故事情节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韵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百度百科-诗词



抗日战争到底打了多少年

14年。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第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

参考资料:

抗日战争-百度百科

“吾日三省吾身”什么意思?

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出自《论语·学而》,作者曾子。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实践过?”

注释

(1)曾子:即曾参(shēn)(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鄫国后裔,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南武城(现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是被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反省。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本文中指每日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一心一意。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传授,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6)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实践。

作者简介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成语:

三省吾身

拼音:sān xǐng wúshēn

解释: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这一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关于“各个朝代的古诗有什么不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810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