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诗经中经典的诗词翻译和赏析(李白登临谢脁楼的诗句)

诗经中经典的诗词翻译和赏析(李白登临谢脁楼的诗句)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27    点击:  276 次

诗经中经典的诗词翻译和赏析

网上有关“诗经中经典的诗词翻译和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白登临谢脁楼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能力训练# 导语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三百多篇诗歌。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琅琅上口的诗句让人耳熟能详,天趣盎然的曲调像天籁之音娓娓动听。下面是 分享的诗经中经典的诗词翻译和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诗经中经典的诗词翻译和赏析

国风·王风·黍离

 先秦:佚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赏析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文所提供的具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读者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篇二诗经中经典的诗词翻译和赏析

国风·卫风·淇奥

 先秦:佚名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赏析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淇奥》就是一曲形象的赞歌,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复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淇奥》反复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篇三诗经中经典的诗词翻译和赏析

国风·郑风·缁衣

 先秦:佚名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译文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得体,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衣衫。我送到他执教的书馆,等他回家来我捧上精美丰盛的晚餐。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美好,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罩袍。我送到他执教的书馆,等他回家来我捧上精美丰盛的菜肴。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舒展,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罩衫。我送到他执教的书馆,等他回家来我端上一桌丰盛的好饭。

 赏析

 这首诗中洋溢着一种温馨的亲情,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首描写国君与臣下关系的诗,还不如说这是一首写家庭亲情的诗更为确切。当代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首赠衣诗。诗中“予”的身份,看来像是穿缁衣的人之妻妾。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卿士旦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缁衣。退适治事之馆,释皮弁而服(缁衣),以听其所朝之政也。”说明古代卿大夫到官署理事(古称私朝),要穿上黑色朝服。诗中所咏的黑色朝服看来是抒情主人公亲手缝制的,所以她极口称赞丈夫穿上朝服是如何合体,如何称身,称颂之词无以复加。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这件朝服破旧了,我将再为你做新的。还再三叮嘱:你去官署办完公事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刚做好的新衣,真是一往而情深。表面上看来,诗中写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赠衣,而骨子里却唱出了一位妻子深深挚爱自己丈夫的心声。

 全诗共三章,直叙其事,属赋体,采用的是《诗经》中常见的复沓联章形式。诗中形容缁衣之合身,虽用了三个形容词:“宜”、“好”、“席”,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无非是说,好得不能再好;准备为丈夫改制新的朝衣,也用了三个动词:“改为”、“改造”、“改作”,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变换语气而已。每章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全诗用的是夫妻之间日常所说的话语,一唱而三叹,把抒情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篇四诗经中经典的诗词翻译和赏析

国风·唐风·蟋蟀

 先秦:佚名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译文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停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分外之事也不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敏事务。

 天寒蟋蟀进堂屋,行役车辆也息休。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不停留。行乐不可太过度,还有国事让人忧。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乐悠悠。

 赏析

 就诗论诗,此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此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这一年已到了岁暮。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此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七月》用夏历,此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此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诗的三、四句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此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车休息,是农工毕无事也”(孔颖达《毛诗正义》),故借以表示时序移易,同“岁聿其莫”意思一样。此诗作者身份难具体确定,姚际恒说:“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诗经通论》)可备一说。

 全诗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覆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押韵与《诗经》多数篇目不同,采用一章中两韵交错,各章一、五、七句同韵;二、四、六、八句同韵,后者是规则的间句韵。

李白登临谢脁楼的诗句

插 花 吟 [宋]邵 雍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酒卮(zhú):酒杯。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两世:六十年。古时以三十年为一世。

四朝:指宋代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个皇帝。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筋骸:筋骨。 时节:时令,季节。 芳菲:指春光美好。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涵 :包含,包容。 溜:流动、荡漾貌。

争忍:怎忍心,怎舍得。

此诗展示一位著名理学家颇为真实、可爱的一面。他“身经两世”、“眼见四朝”,只因过着全盛的太平日,故而年逾花甲,还能保持筋骨硬朗,身体康健。于是在这“芳菲时节”,他头插花枝,手把美酒,浅吟低唱,几近忘形,几近清狂。首联“花枝”、“酒卮”回环复沓,绕有民歌风致。只言花照酒、酒涵花,插花举杯的神情意态自跳脱而出。尾联“花”两现,“酒”与“醉”映照,“红光”与醉颜勾连,衔接缜密,错落有致。其中有酒香飘逸,有花影艳丽,更有诗人醉颜焕发的“红光”。这诗中真性情,难以掩饰,颇能感人。

欢娱能好,四美不足道矣。

《宋诗精华录》

?

优秀采桑子古诗词赏析五首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本诗是作者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千,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

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

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

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

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

“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

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

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

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百度百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元丹丘歌》诗词赏析

#能力训练# 导语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优秀采桑子古诗词赏析五首。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优秀采桑子古诗词赏析精选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宋代〕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赏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这首词是欧阳修晚年居住的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象,从而表现了作者异常的、幽微的心理状态。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这首词上阕是说,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丽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飘舞,柳枝在和风中随风飘荡,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西湖花时过后,残红狼籍,常人对此,当是无限惋惜,而作者却赞赏说“好”,确是异乎寻常的。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湖上一片实景,笼罩在这篇实景上的是寂寞空虚的气氛。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使人感觉春事已了。“垂柳阑干尽日风”与上二句相联系,写出了栏畔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单是这风中垂柳的姿态,本来是够生动优美的,然而著以“尽日”二字,联系白居易《杨柳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来体会,整幅画面上一切悄然,只有柳条竟日在风中飘动,其境地之寂静可以想见。在词的上阕里所接触到的,只是物象,没有出现任何人的活动。眼前的是自然界,显得多么令人意兴索然。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下阕前两句是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笙歌散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去后,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词,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得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籍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末两句是说,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直到双燕从蒙蒙的细雨中归来,才放下了帘子。

 最后两句,写室内景,从而使人揣想,前面所写的一切,都是词人在室外凭栏时的观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栊”。着意写燕子的活动,反衬出室内一片清寂气氛。“细雨”字还反顾到上阕的室外景。落花飞絮,着雨更显得春事阑珊。这首词从室外景色的空虚写到室内气氛的清寂,通首体现出词人生活中的一种静观自适的情调。

 这首词是欧阳修颍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诸词抒写作者以闲退之身恣意游赏的怡悦之情,呈现的景物都具有积极的美的性质,如“芳草长堤”、“百卉争妍”“空水澄鲜”等等。独此首赏会的是“狼籍残红”。整组词描写的时节景物为从深春到荷花开时,“狼籍残红”自然是这段过程中应有的一环。如果说诸词表现了词人作为闲人对各种景物的欢然会意,本词却不自觉的透露出来他此时的别样情绪。作者这时是以太子少师致仕而卜居颍州的。他生平经历过不少政治风浪,晚年又值王安石厉行新法,而不可与争,于是以退闲之身放怀世外,这组词总的是体现了他这种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但人情往往也有这样的矛盾,解除世事的纷扰固然觉得轻快,而脱去世务又感到空虚。本词“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却是极其微妙的反映出这种矛盾的心情。结尾“垂下帘栊”两句,乃极静的境界中着以动象,觉余情袅袅,表现出对春的流连眷恋意识,不免微露怅惘的情绪。

篇二优秀采桑子古诗词赏析精选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吕本中〔宋代〕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赏析

 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复叠也往往是这样的。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到处漂泊,永不分离的赞词。

 下片里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是永不分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命意不同。同用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这样的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叹与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这些是作者独具的感情,所以写得那样真实而独具特色。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篇三优秀采桑子古诗词赏析精选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宋代〕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赏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

篇四优秀采桑子古诗词赏析精选

采桑子·彭浪矶

 词牌名:采桑子|朝代:宋朝|作者: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赏析/鉴赏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旅雁”、“孤云”、“汀洲冷”、“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这首词题为“彭浪矶”,是在靖康之变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经江西彭浪矶往两广途中创作的。

篇五优秀采桑子古诗词赏析精选

采桑子·秋怨

 词牌名:采桑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辘轤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赏析/鉴赏

 上片写景,先点出“辘轤”、“金井”、“梧桐”三物,不单是写实,也都有寓意。辘轤是井上汲水的工具,汲水是女子之事,故井边常常是女子的怀人之所。辘轤的循环滚动又与思念的辗转反复相通,摇着辘轤,情思缠绵,往往是诗词之中女子思情的象征。古代的井边多种梧桐。古代诗人常用梧桐金井说明时已至晚秋。如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中有诗句:“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一叶知秋”,秋来梧桐叶儿黄,故梧桐是常见的悲秋意象。这三者位置相关,意义相通,常常被联系到一起来写女子的秋思,如吴均的“玉栏金井牵辘轤”(《行路难》),王昌龄的“金井梧桐秋叶黄”(《长信秋词》),与这里的“辘轤金井梧桐晚”,都是同一个意思。不过,李煜的表达更精巧一些,他在句中强调了一个“晚”字。“晚”可以指黄昏,暗示了从早到晚的期盼,有“黄昏望绝”之意。“晚”也可以指秋深,突出梧桐叶黄陨落的形象,令人联想岁华流逝、青春不再而引出悲哀。故接下来的“几树惊秋”,本来是写人在惊秋,却道以“树惊秋”;写情就更婉转,更深沉,并使萧瑟的秋景与女子的伤情融合到了一起。“昼雨如愁”引出人物。说是“昼雨”,可见是下了一天还没有停的雨。而这雨是小雨,丝雨,纷纷扬扬,飞飞洒洒,就如同弥漫在人心中的忧愁一样,无边无际,无休无止。“百尺虾须在玉钩”,是说精美的竹帘挂在钩上,暗指人的遥望,下启“回首边头”,景物描写也就由室外转入了室内。

 下片抒情,以“琼窗”承接上片的“百尺虾须”,过渡十分自然。这里的“春断”,要分作两层意思来理解。一是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岁华渐老,青春不再复返,故日“断”。一是说远人无消息,任凭思念,深情不得传达,“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春断”也就是“情断”。这两层意思相辅相映,都在表现思念之深,于是而有“双蛾”之皱,有“回首”之举,有“欲寄”之事,更用一连串的动作写出思念之切。由皱眉,到遥望,到“欲寄鳞游”,思念的感情渐进深化,写出女子终于决定要以主动的诉说去打动对方的心,以唤回心爱的人。可是,“九曲寒波不泝流”。山高水寒路曲折,纵使信写出,何人可传寄?何处可投递?无奈之极。可越是无奈,越见情深。

 全词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机地融成一幅饱含秋意、秋思的风景画,画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内有思,秋风秋雨关秋思,离情别恨联秋怨,写得婉约蕴藉,回味悠长。后人马致远之《天净沙·秋思》颇得其婉约韵致。

古诗词“风林戈未息”全诗是什么?

元丹丘歌

 唐代:李白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

 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

 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赏析

 道教的神话常常会激超诗人的丰富想象,仿佛道士们过的也是神仙生活,也能摆脱人世间的种种限制,享受神仙的超脱和自由,以满足他们向往自由的心理和愿望。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就是这样。

 “元丹丘,爱神仙。”正因为元丹丘喜好神仙之术,所以他才长期在嵩山*。下三句就是他常年在嵩山中求仙学道的夸张描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诗中把元丹丘长期在嵩山的活动浪漫化,夸张地说成是一天之内的活动,仿佛他已成仙得道,有了神仙飞腾之术。早上,他还在清清的颍川边饮水,晚上就出现在紫烟缭绕的嵩山峰顶,在嵩山三十六峰的绝顶灿列处都有元丹丘的踪迹。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是五岳之一的中岳。唐时这里是道教最盛的地方。的道教胜地嵩阳观和中岳庙就在这里。嵩山有太室、少室二山,二山各有三十六峰,共计七十二峰。大概在唐时嵩山有名字的只有三十六峰,后来愈来愈多,但三十六峰也只是一个约数,言其多而已。

 下面诗中着重写元丹丘的神通:“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以上诗句意即脚踏星虹,身骑飞龙,速度之快,星驰电闪,只觉得两耳生风。可以横跨江河,飞越大海,在天空自由邀游,一直通向神话中的天国。这与屈原《离*》中的乘飞龙遨游天国是同一寓意,即借飞升以向往自由,借游仙以寄托理想。

 诗的最后一句说。“我知尔游心无穷。”《文苑英华》“游心”作“心游”,意思就更为明显。原来“蹑星虹”、“乘飞龙”,“横河跨海”的无穷之游,都只是“心游”而已。这一切都是诗人想象中的产物。并非真实。原来只是精神上的一番自由和逍遥之游。这与庄子“游心”(《庄子·则阳》:“知游心于无穷。”)的精神遨游是完全一致的。

 此诗赞扬元丹丘爱神仙。“爱神仙”是全诗之眼。诗中故意把元丹丘写成一个能骑龙*、横河跨海的神仙,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老友的戏谑。李白真心希望元丹丘像神仙一样的自由快活,当然这也是李白自己的愿望。诗是歌谣体,用三、三、七的句式,使诗句更加活泼,富有变化。诗的前半首和后半首结构重叠,有一种长短相间,循环复沓的音乐美。后半首的首句与前半首的来句还用顶针格的修辞手法,使前后段自然衔接,天衣无缝。此诗有语言明白如话,自然天成的民歌风味,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可见,李白在学民歌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此诗就是他学习民歌的优秀结晶。

秦州杂诗二十首 唐 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 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胜迹 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 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 骕骦。哀鸣思战斗, 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怅望,衰飒正 摧颜。

闻道 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十一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十三

传道 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相近报,但恐失桃花。

十四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十五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 镊鬓毛斑。

十六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揽白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十七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十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峰峻,悬军 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二十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杜诗详注》卷之七曰:“乾元二年秋至秦州后作。”(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诗镜铨》卷六引张上若曰:“是诗二十首,首章叙来秦之由,其余皆至秦所见所闻也;或游览,或感怀,或即事,间有带慨河北处,亦由本地触发。大约在西言西,反复于吐蕃之骄横,使节之络绎,无能为朝廷效一筹者。结以唐尧自圣,无须野人,惟有以家事付之妇与儿,此身访道探奇,穷愁卒岁,寄语诸友,无复有立朝之望矣。”

作品赏析

[注释](1)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是唐代西北边防要地。(2)凤林:县名,今甘肃省临夏县附近。(3)鱼海:今宁夏阿拉善额鲁特部。(4)候火:烽火。(5)悬军:深入敌境的孤军。幕井:军队用的水井。(6)北庭:北庭大都护府。(7)飞将:西汉时飞将军李广。(8)筑坛:指任命将领戍边。刘邦曾筑坛拜韩信为大将军,故云。[译文]凤林关的战乱还没有平息,鱼海的道路十分险恶行军艰难。烽火浓烟滚滚冲上九天,像一座座高山的山峰;深入到敌人境内的孤国,水井中的水枯干,处境非常困难,朔凤猛烈,西部边境也好像被撼动;边庭寒冷,朦胧的月亮也发出寒光。老人们思念累立边功的飞将军李广,但何时才能商议筑坛拜将的事呢?莽莽万重山, 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 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 衰飒正摧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本篇是第七首。“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秦州城座落在陇东山地的渭河上游河谷中,北面和东面,是高峻绵延的六盘山和它的支脉陇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鸟鼠山,四周山岭重迭,群峰环绕,是当时边防上的重镇。“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同是写高山孤城,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雄浑阔大中带有闲远的意态,而“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则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这个评语不仅道出了这首诗发端雄峻的特点,也表达了这两句诗所给予人的感受。“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首联托出雄浑莽苍的全景,次联缩小范围,专从“孤城”着笔。云动必因风,这是常识;但有时地面无风,高空则风动云移,从地面上的人看来,就有云无风而动的感觉。不夜,就是未入夜。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还没有黑就高悬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临的直接感受。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一属于错觉,一属于特定时间的景象,孤立地写它们,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一旦将它们和“关”、“塞”联结在一起,便立即构成奇警的艺术境界,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在唐代全盛时期,秦州虽处交通要道,却不属边防前线。安史乱起,吐蕃乘机夺取陇右、河西之地,地处陇东的秦州才成为边防军事重镇。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战争烽火气息的边城中,即使是本来平常的景物,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蕴含着不平常的气息。在系心边防形势的诗人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近,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两句赋中有兴,景中含情,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正如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评的那样:“三、四警绝。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三、四两句在景物描写中已经寓含边愁,因而五六两句便自然引出对边事的直接描写:“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水还。”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第五句的“属国”即“典属国”之省,指唐朝使节。大约这时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迟留未归,故说“属国归何晚”。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两句用典,用赋一事,而用语错综,故不觉复沓,反增感怆。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都发生在汉王朝强盛的时代,他们后面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后盾,故能取得外交与军事上的胜利。而现在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急剧趋于衰落,象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同样是用这两个典故,在盛唐时代,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的豪语,而现在,却只能是“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的深沉慨叹了。对比之下,不难体味出这一联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遥望关塞以外,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整个西北边地的局势,正十分令人忧虑。目接衰飒的边地景象,联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趋势,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额,怅恨不已。“烟尘”、“衰飒”均从五、六生出。“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出这种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而自己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正未有尽期。全诗地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刘学锴)---------------------------------------------乾元二年秋至秦州后作。《唐书》:秦州,在京师西七百八十里,今属陕西巩昌府。《衰字记》:秦州,本秦陇西郡,汉武帝分陇西置天水郡。王莽未,院嚣据其地。后汉更天水为汉阳郡。《地道记》云:汉阳有大坂,名曰陇坻,亦曰陇山。是也。魏初,中分陇右为秦州。唐武德二年,仍置秦州。天宝元年,改天水郡。乾元元年,复为秦州。《陶渊明集》有《杂诗》题。满目悲生事①,因人作远游②。迟回度陇怯③,浩荡及关愁④。水落鱼龙夜⑤,山空鸟鼠秋⑥。西征问烽火⑦,心折此淹留⑧。(首章,说初至秦事。首联,赴秦之由。次联,入秦之难。三联,到秦风景。末联,客秦心事。大段在西句分截。顾注关辅大饥,生事艰难,故依人远游,非谓因房琯而致此远游,公必不以一谪怨及故人。吴论:度陇而怯,山之长电。及关而愁,地之阔也。鱼龙川,鸟鼠谷,秦州地名,水落山空,秋日凄凉之况。问烽火,忧吐蕃也。秦在长安之西,故云西征。赵注谓公更欲西游者,非是。心折淹留,意不欲久客于秦矣。) ①鲍照诗:“纷纷悲满目。”《北史》:冯伟不治生事。②《平原君传》:“公等碌碌,因人成事。”郭璞诗:“迅足羡远游。”③鲍照诗:“临路独迟回。”《三秦记》:陇坂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乃得越。陈后主诗:“笳吟度陇咽,笛啭出关鸣。”④谢朓诗:“浩荡别亲知。”赵至《与嵇茂齐书》:李叟入秦,及关而叹。刘峻诗:“空轸及关叹。”《唐书》:安戎关,在陇山。⑤祖孙登诗:“岸高知水落。”《水经注》:汧水,出汧县西山,世谓之小陇山。其水东北流,历涧注以成渊,潭涨不测,出五色鱼,俗以为龙而莫敢采捕,因谓鱼龙水,亦通谓之鱼龙川。黄希曰:《旧书》:太宗贞观四年十月,幸陇州。十三日,校猎于鱼龙川。即此地。《西溪丛语》:鱼龙本水名。又《水经》言鱼龙以秋日为夜,一句中合用两事。⑥陈后主诗:“天迥浮云细,山空明月深。”《水经》:渭谷亭南鸟鼠山,《禹贡》所谓渭出鸟鼠者也。《尔雅》:“鸟鼠同穴,其乌为鵌,其鸟为鼵。”注:“鼵,如人家鼠而尾短。鵌,似鵌而小,黄黑色。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内,鸟在外。今在陇西首阳县鸟鼠同穴山中。”岑参诗:“鱼龙川北磐溪雨,鸟鼠山西洮水云。”正与公同。⑦《西征赋》:“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张协诗:“烽火列边亭。”⑧《别赋》:“心折骨惊。”《楚辞》:“攀桂枝兮聊淹留。”

秦州城北寺①,胜迹隗嚣宫②。苔藓山门古③,丹青野殿空④。月明垂叶露⑤,云逐度溪风⑥。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二章,咏城北寺也。上四记叙古迹,下四对景伤情。山门古,言旧寺犹存。野殿空,见故宫久没。古字、空字,眼在句尾。露方垂叶,月照则明。云之度溪,随风而逐。明字、逐字,眼在腰中。步月看云,有感异地羁孤。五六,便含愁字意。)①《元和郡县志》:秦州伏羌县,本秦冀县也。后汉隗嚣据陇西天水郡,称西伯,都此。寺即其故基。《杜臆》:地志:州东北山上有崇宁寺,乃隗嚣故居。②梁王冏诗:“美景多胜迹。”《方舆胜览》:雕窠谷,在秦州麦积山之北,旧有隗嚣避暑宫。张正见乐府:“远入隗嚣宫,傍侵酒泉路。”③裴子野《华林园赋》:“草石苔藓,驳牢丛撮。”宋竟陵王子良诗:“山门一已绝。”④傅亮《修张良庙教》:“改构栋字,修饰丹青。”⑤张率诗:“秋风萧条露叶垂。”⑥阴铿诗:“山逐下溪风。”⑦《后汉志》:陇西郡首阳山,渭水所出。赵注渭水,在秦州。寺枕秦山,下接渭水,东流于长安。 

州图领同谷①,驿道出流沙②。降虏兼千帐③,居人有万家④。马骄朱汗落⑤,胡舞白题斜⑥。年少临桃子⑦,西来亦自夸。(三章,咏降戎也。州领同谷,驿出流沙,见为吐蕃往来之冲。今降戎多而居民少,势可危矣。马骄、胡舞,申降虏之强。年少、亦夸,恐居人之弱。赵访注千少于万,日兼干帐,则降人多矣。万多于千,曰有万家,则居民少矣。末以边郡单弱而叹之。顾注亦自夸,乃讽词。旧注谓临洮人足以守御者,非是。)①《唐书》:秦州都督府,督领天水、陇西、同谷三郡。州图,秦州之图志。驿道,秦州西出吐蕃之道,②《夏书》: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唐六典》:陇右道,东接秦州,西边流沙。流沙在沙州以北,连延数千里。③班固《汉书赞》:“日磾出于降虏。”梦弼曰:唐吐蕃贵人,处于大毡帐。④杜预《水灾疏》:“汉氏居人众多。”《秦国策》:张仪说楚,效万家之都。⑤庾信《侠客行》:“汗湿马全骄。”又《马射赋》云:“选朱汗之马。”傅玄《乘马赋》:“流汗如珠。”⑥《语林》:邯郸淳初诣临菑侯曹植,大喜,延入坐,侯遂科头拍袒胡舞。《北齐·魏收传》:收既轻疾,好声乐,善胡舞。《汉·灌婴传》:“斩胡白题将一人。”薛梦符曰:“题者,额也,其俗以白涂垩其额,因得名。舞则首偏,故曰白题斜。白题,如黑齿、雕题之类。”朱注按服虔《汉书注》:“白题,胡名也。《西域传》:白题国王姓支,名史稽毅,其先匈奴之别种也。”备考。《杜臆》:《代醉编》云:李叔元在京,戎骑入城,有胡人风吹毡笠堕地。后骑云:“落下白题。”乃知是毡笠之名。⑦临洮,在秦州西。秦汉曰陇西,唐曰临洮。鹤注临洮人勇劲,可以备戎。如大历二年李抱玉使右军都将军临洮李晟击吐蕃,将千人,至临洮,屠定秦堡。亦一证也。 

鼓角缘边郡①,川原欲夜时②。秋听殷地发③,风散入云悲④。抱叶寒蝉静⑤。归山独鸟迟⑥。万方声一概⑦,吾道竟何之⑧。(四章,咏鼓角也。边郡而闻鼓角,又当秋天欲夜之时,何等凄傈。殷地、人云,承鼓角。蝉静、鸟迟,承夜时。末因边郡而及万方,则所慨于身世者深矣。殷地发,鼓声震动。入云悲,角吹凄凉。)①《后汉·公孙瓒传》:“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又《隗嚣传》:“缘边之郡,江海之濒。”远注缘边,谓沿边之郡。②释洪偃诗:“川原多旧迹。”③《诗》:“殷其雷。”④梁元帝诗:“风散水文长。”⑤曹植《愁思赋》:“鸣蝉抱木兮雁南飞。”张孟阳诗:“寒蝉无余音。”⑥何逊诗:“独鸟赴行植。”⑦《九歌》:“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⑧孔子云:“吾道非耶?”洙曰:时方以武事为急,吾道将何所施乎。《庄子》:“茫乎何之。” 

西使宜天马①,由来万匹强②。浮云连阵没③,秋草遍山长④。闻说真龙种⑤,仍残老驌驦⑥。哀鸣思战斗⑦,迥立向苍苍⑧。(五章,借天马以喻意。良马阵没,秋草徒长,伤邺城军溃。今者龙种在军,而驌驦空老,其哀鸣向天者,何不用之以收后效耶。此盖为郭子仪而发与。朱注《通鉴》:是年春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战马万匹,惟存三千。此诗“浮云连阵没”,正其事也。秦州乃出西域之道,故感天马事而赋之。卢注时赵王适为元帅,比之龙种。郭子仪召还京师,是空老驌驦也。) ①《博物志》:西使佩以自随。《汉书》:张骞使西域,初,天子卜曰:“神马当从西北来。”骞还,得乌孙天马。②谢灵运诗:“由来事不同。”《秦国策》:车千乘,马万匹。强,多也。③《西京杂记》: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曰浮云。《赭白马赋》:“蹑浮云。”梁元帝诗:“溪云连阵合。”④隋孔德绍诗:“秋草思边马。”⑤《北史·隋炀帝纪》:置马牧于青海渚中,以求龙种。⑥残,余也。《左传》:唐成公如楚,有两驌驦马。亦作肃爽。⑦毋丘俭诗:“哀鸣有所思。”《左传》:“怒有战斗。”⑧苍苍,比君。蔡琰《前曲》:“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蔡梦弼以南使为沙苑别名,未知何据。考沙苑畜马,多至三四十万,何止万匹。且当时禄山驱健马以归范阳,非至此始阵没也。张远改作西使,诚为有见。朱注或曰《寰字记》:秦州清水县有马池,水源出.冢山。《开山图》云: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水经注》:马池水出上邽西南六十里,谓之龙渊水。公盖指此为赋,次公谓以老驌驦自比,则凿矣。 

六章,咏防河戍卒也。使节归来,盖为防守河北,而发金微之兵。今见军士远涉,适当林木风凋,尚堪此往来征戍乎。所恨邺城围解,以致复有遣戍之役也。此亦在驿道所见者。) ①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②刘删诗:“山边歌落日。”江总诗:“辛苦持汉节。”③《通鉴》:至德二载,以李铣为防河招讨使。朱注唐河北道沧、景等州,皆古渤海郡地。黄河于此入海。汉《满歌》:“昔蹈沧海。”④徐陵诗:“奉诏戍皋兰。”《后汉书》:窦宪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围北单于于金微山。《唐地志》:羁魔州有金微都督府,隶安北都护府。⑤《吴越春秋》:“人疲士苦。”陶潜诗:“形骸久已化。”⑥吴均诗:“林疏风至少。”庾肩吾诗:“林长鸟更稀。”张华诗:“燎猎野兽稀。”⑦杜审言诗:“那堪尽此夜。”⑧庾信诗:“今年不解围。”顾宸曰:安史之乱,大败者有三:哥舒翰潼关之轻出,以杨国忠惧祸,玄宗信谗,遣使趣战而败。房琯陈涛斜之车战,以肃宗入贺兰进明之谤,中使邢延恩等促战而败。邺城九节度之大溃,以中使鱼朝恩统兵,军无主帅,久而致败。少陵“恨解邺城围”一语,实有慨于唐之兴亡成败与。 

莽莽万重山①,孤城石谷间②。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③。属国归何晚④,楼兰斩未还⑤。烟尘一长望⑥,衰飒正摧颜。(七章,咏使臣未还也。山多,故无风而云常出塞。城迥,故不夜而月先临关。二句写出阴云惨淡、月色凄凉景象。下则有感于时事也。往属国者未归,岂为欲斩楼兰乎。故西望而忧形于色耳。)①《说苑》:“苍苍莽莽。”刘绘诗:“出没万重山。”②《汉·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赵国策》:“况山谷之便乎?”③隋李巨仁诗:“无风波自动,不夜月恒明。”无风、不夜,二字一读。《邵氏闻见录》:无风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韶经略西边,亲至其处。赵次公云,秦州有无风塞、不夜城,乃后人因杜诗而为之名耳。④《汉书》:苏武出使归,拜为典属国。⑤又:傅介子持节至楼兰,斩其王,持首还,诏封为义阳侯。唐解谓:五六指李之芳出使吐蕃,留而未还。按:之芳出使在大历间,不在乾元时。⑥蔡琰曲:“烟尘蔽野兮。”范云诗:“长望竟何极。”梁昭明太子诗:“尔登陆兮一长望。”

闻道寻源使①,从天此路回②。牵牛去几许③,宛马至今来④。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⑤。东征健儿尽⑥,羌笛暮吹哀⑦。(八章,借汉使以慨时事。上四思古,下四伤今。去几许,去今已远。幽燕隔,河北仍陷。健儿尽,邮城方溃也。赵汸注因秦州为西域驿道,叹汉以一使穷河源,且通大宛,如此其易。今以天下之力,不能戡定幽燕,至令壮士几尽,一何难耶。是可哀也。)①宗懔《岁时记》:汉武帝令张春寻河源,乘槎而去。②《淮南子》:“若从地出,若从天下。”汉《天马歌》:“殷勤此路胪所来。”③乘槎至牵牛诸,出《博物志》。详见十七卷。古诗:“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④宛马,注别见。⑤《贾谊传》:“乘传而行郡国。”⑥《诗》:“周公东征。”⑦《唐书》:天室十四载冬,以安禄山反,京师募兵十万,号天武健儿。贺彻诗:“羌笛含流咽。”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①。丛篁低地碧②,高柳半天青③。稠叠多幽事④,喧呼阅使星⑤。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⑥。(九章,咏秦州驿亭也。丛篁、高柳,此写驿亭好景。惜乎稠叠幽致,徒供使客往来,若使旅人得此,虽处喧地而不异郊居,盖深羡此亭之幽胜矣。《杜臆》:时吐蕃为患,遣使欲与通好,故有使官经阅,下言“使官向河源”,皆指此事。此章结语,尚嫌直率。)①岑敬之诗:“色映临池竹。”邮亭,见《前汉·薛宜传》颜注:“邮,行书之舍,如今之驿。”据此则驿亭之名,起于唐时也。②宋之间诗:“丛篁夹路迷。”《释名》:“地者,底也,其体底下。”③张正见诗:“高柳横遥塞。”庾信诗:“玄圃半天高。”④谢灵运诗:“岩峭领稠叠。”⑤刘孝成诗:“喧呼惊里閈。”《后汉·李郃传》,和帝遣使者二人到益部,郃曰:“有二使星人蜀分野。”《晋·天文志》:流星,天使也。⑥《尔雅》:邑外为郊,郊外为野,野外为林,林外为坰。《抱朴子》:“射勇于郊坰。”

云气接昆仑①,涔涔塞雨繁②。羌童看渭水③,使客向河源④。烟火军中幕⑤,牛羊岭上村⑥。所居秋草静,正闭小蓬门⑦。(十章,咏秦州雨景也。云气弥漫,故雨势*溢。羌童二句,雨中之事。烟火二句,雨中之景。秋日闭门,自伤雨后岑寂也。)①《黄河赋》:“云气浩漫,远接昆仑。”《括地志》: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西南八十里。杜佑曰:长庆中,刘元鼎为盟会使,言河之上流由洪济西行二千里,水益狭,冬春可涉,夏秋乃胜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四下,曰历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昆仑者也。夷曰闷历黎心,东距长安五千里。河源其间,流澄缓下,稍合众流,色赤,行益远,他水并注则浊。河源东北直莫贺延碛尾,隐测其地,盖在剑南之西。②潘尼《苦雨赋》:“听长霤之涔涔。”③邵注渭水在秦州,其源出临桃,故羌童得以观也。④《唐书》:鄯州鄯城县,有河源军,属陇右道。谢朓诗:“弭节赴河源。”⑤江淹诗:“归人望烟火。”⑥《诗》:“牛羊下括。”⑦谢庄《怀园引》:“青苔无名路,宿草塞蓬门。”

萧萧古塞冷①,漠漠秋云低②。黄鸽翅垂雨③,苍鹰饥啄泥④。蓟门谁自北⑤,汉将独征西⑥。不意书生耳⑦,临衰厌鼓鞞⑧。(十一章,对雨而伤寇乱也。上四写景,下四感时。鹄垂翅,伤奋飞无路。鹰啄泥,慨一饱难期。且燕蓟为梗,谁成北伐之功;吐蕃在边,尚遣征西之将。故听鼓鞞而心厌耳。)①荆卿歌:“风萧萧兮易水寒。”②张缵《秋雨赋》:“油云兴而漠漠。”庾信诗:“秋云低晚气。”③古诗:“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④李陵诗:“熠熠似苍鹰。”⑤刘峻诗:“蓟门秋气清。”⑥虞羲诗:“拥旄为汉将。”曹植诗:“出自蓟北门。”自北二字本此。后汉岑彭为征西将军。征西二字本此。⑦《南史》沈庆之曰:“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谋,事何由济。”杨炯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⑧裴子野诗:“方听鼓鼙声。”

山头南郭寺①,水号北流泉②。老树空庭得③,清渠一邑传④。秋花危石底⑤,晚景卧钟边⑥。俯仰悲身世⑦,溪风为飒然⑧。(十二章,咏秦州南郭寺也。言寺兼山水之胜。庭得老树而生色,承寺。邑藉清渠之传注,承水。花掩危石,影落卧钟,以况己之穷老,故下有俯仰身世之感。)①茅山父老歌:“各在一山头。”②《秦州记》:天水县界有水一派,北流入长道县界。《诗》:“滮池北流。”③鲍照诗:“空庭惭树萱。”④据《九域志》,县名清水,是邑以清水渠而传名。据《秦州记》,一派北流,是清渠传注一邑也。后说意本须溪。《水经注》:清水导源东北陇山,径清水县,故城东与秦水合,东南注渭县。张华诗:“抱杖临清渠。”⑤王僧孺诗:“晓露拂秋花。”江总诗:“危石耸前洲。”⑥邵注晚景,向晚之影。庾信诗:“凄清临晚景。”卧钟,废钟之仆卧者。⑦《兰亭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鲍照诗:“身世两相弃。”⑧《前汉书》:神君至,其风飒然。杨德周曰:《秦州》诗,满肚忧愤悱恻,都非文人伎俩,即“归山独鸟迟”、“老树空庭得”二语,亦令人阁笔。 

传道东柯谷①,深藏数十家②。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③。船人近相报④,但恐失桃花。(十三章,游东柯谷也。赵汸注起用传道二字,则此下景物,皆是未至谷中,而先述所闻。东柯佳胜如此,故嘱舟人相近即报,惟恐失却桃源也。①钱笺《通志》:东柯谷在秦州东南五千里,杜甫有祠于此。宋栗亭令王知彰记云:工部弃官寓东柯谷侄佐之居。赵傻曰:《天水图经》载秦州陇城县,有杜工部故居,及其侄佐草堂,在东柯谷之南,麦积山瑞应寺上。赵注年谱谓公七月客秦州,卜置草堂未成。十月往同谷县,十二月入蜀。今以此三诗考之,良是。图经是因暂寓而言之耳。《杜臆》:观后《发秦州》诗,公亦曾暂寓栗亭,不但东柯也。②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藏岩穴。”③杜田曰:毛文锡《茶谱》:宣州宣城县有坞如山,其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阮籍诗:“昔日东陵瓜,今在青门外。五色曜朝日,子母相钩带。”可见种瓜宜于阳地。④《新序》:“船人固桑进对。”



“带货女王”薇娅近况曝光,被全网封禁以后,她的状态怎么样呢?

带货一姐被处罚了13亿多,虽然她道歉了,但还是被全网封禁了。她虽然离开了直播带货,但还是逍遥自在的。

一、带货收入高,早已实现财富自由

直播带货这个行业开始的时候,薇娅就在其中。从她带货的频次和力度看,她的收益还是蛮高的。

她对于品质的把控强,加上多年深耕于服装行业,对行业的了解,超过很多人。也是因此,才获得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

她在直播的时候,马云也到她的直播间里,跟她PK,结果完败。薇娅的销售能力强,话术厉害,更重要的是,她的货品便宜。

薇娅凭着这些获得了巨大的流量,也成为带货一姐。罗永浩老师曾说,只要能做到全国前三,那就相当厉害了。而薇娅,是女子第一名。

她经常加班,在节目中说过,因为加班时间多,没有时间看女儿,她想到这里,流泪了。李雪琴还调侃过她,觉得一年收入几十亿,惨就让穷人来吧。

薇娅虽然被处罚了13亿多,但那只是按照她一年收入处罚的。她已经在直播行业工作了5年时间,也就意味着,还有四年的收入,足够他们一家人生活的了。

薇娅一家子,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薇娅曾经在访谈节目中透露,一年的收入不到一百亿。

虽然有种打马虎眼的意思,但是,一半的收入,是可以确定的。这样工作了好几年,她的收入肯定是“盆满钵满”的。

她受到了处罚,对于她而言,并未伤筋动骨。她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一家人的生活,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只要她不再出现什么违法行为,她的那些收入,依然可以消费。用薇娅的话来说,每一笔钱,都是合法收入。

薇娅收入那么高,她关联的企业也不少,收益自然很好。实现财富自由,是肯定的。就算她不再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但她的工作,不会就此停歇。

因为薇娅曾在访谈中说过,她身后是很多商家。她停止工作一天,商家的货就会积压,甚至可能要停产。

所以,薇娅一定还会在线下从事她的工作,虽然没有那么多名气了,但她和商家的联系,依然在。他们的合作,依然在进行,只是从线上到了线下而已。

二、就算没有直播,依然有自己的商业帝国

薇娅之前就是做服装生意的,他们还有自己的工厂。虽然经历过很多波折,但他们对服装行业的理解,很超前。

他们把对服装的理解,运用到线上,没想到,一炮而红。他们开启了“薇娅时代”。虽然经过处罚,薇娅损失了一些,但他们身后的商家依然在。

他们对线上的理解,可以运用到线下,成为别样的风景。薇娅和商家的合作,应该还会继续。

虽然我们看不到薇娅的身影了,听不到她在线上吆喝的声音了。但他们对商业的把控力,还在的。

之前跟薇娅合作的商家,不会因为薇娅不在线上就放弃薇娅。因为薇娅的公司还在。薇娅老公曾经说过,会和薇娅站在一起,共同面对的。

也就是说,薇娅的公司还会继续运营着。薇娅还是要工作的,而不是享清福了。作为一个职场人,年纪轻轻的,自然会工作。

工作,就需要有合作者。之前的那些商家,是最好的合作伙伴。他们之间的合作,已经很顺畅了。

所以,他们还是会继续下去的。本来那些商家,就是薇娅背后的支持者。既然薇娅还在工作,继续合作下去,大家都有饭吃。

薇娅在这个工作中,体会到线下线上的不同,自然会调整一些策略,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对于商家而言,只要有钱赚,就可以继续合作。

所以,薇娅的事业,只是下滑了而已,并不是停滞不前了。薇娅的公司,也是深耕供应链,对薇娅有了很强的支撑力。

薇娅只是做销售,而不是背后的供应链。只要供应链稳定,薇娅的销售能力并没有下降,合作可以继续的!

有人说,薇娅的名声在线上出现了问题,线下虽然可以,但面对的人,就少了很多,就算更加优惠,但销售量会下降很多。

薇娅曾经在线下卖过货,在线上也卖过货,对线上线下的销售技巧,这些年肯定是有反思的。更何况,薇娅已经收入那么高了,只要将销售技巧推广开来,就可以了。

她不用自己亲自做销售,做培训也是可以的。或者可以出书,将自己对销售的理解,写成方案,成为一代销售大师,也是可能的。

章义伍曾经说过,一个人拼,那是单打独斗;一个团队有了好的流程,那就是团队的力量。

薇娅的公司,可以发挥出这个力量,让大家一起发财致富。这也是她为很多商家喜欢的原因。

三、一家人生活得很好

薇娅一家人的生活,自然是很不错的。很多人更加关注她的收入,更加关注她以后的情况,薇娅一家人,会积极享受生活的。

在节目中,薇娅落泪,想念女儿,是真的,但是,她也是可以看到女儿的。从一些报道中可以知道,薇娅的女儿,也想妈妈,也不是一天到晚见不到的状态。

更何况,女儿要上学,薇娅顺道送她到学校,两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交流,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她就一直拼事业,忘记了家庭。

薇娅和老公的感情很好,在薇娅直播的时候,薇娅的老公也没有闲着,帮着看货源,帮着看下单,帮着看评论。

薇娅只管销售,售后和其他问题,她老公在负责。要是退货多了,还要与商家进行对接,这些工作,都是薇娅老公来。

夫妻感情很稳定,在薇娅出事以后,主要的责任,实际上不是薇娅。因为薇娅曾说,她的工作主要是在镜头前卖货,钱是她老公在打理。

那就意味着问题出现在她老公那里,在薇娅被处罚以后,她老公表示,会和薇娅一起面对所有的问题。

夫妻感情好,跟孩子也有交流。一家人的生活,自然是其乐融融的。他们的收入很高,也有很不错的销售途径,在财力上,没得说。

正如张雪峰所说,他不会因为女儿学习不好就生气,因为他已经为她准备好了所有的选项。她也不必那么匆忙,因为他已经挣够钱了。

薇娅为女儿挣的,也够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很富裕。虽然在大家面前,她没有高调处理,也不需要那么高调。

私下里的他们,可以出去旅旅游,陪着孩子到她喜欢的地方玩耍,这下不用那么忙了,就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了。

有人说,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这个是肯定的,孩子和薇娅想出去,孩子的学校有规定,相信薇娅也会遵守的。

作为家长,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无论是教育,还是生活。薇娅和老公,也不例外。要是闲下来,两个人会不会商量要二胎呢?这样,孩子也有一个伴儿。薇娅女儿希望有一个弟弟还是妹妹呢?

薇娅一家人,实现了财富自由。美好生活的大门,朝他们敞开了。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着,这也是很多人想要的生活。

写在最后:

薇娅虽然受到了处罚,但她的资产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就算不再出现在大家面前,她的实力,也足够支撑她门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了。作为曾经的带货一姐,她可能回不到巅峰时期了,但不影响到她的生活。

一家人可以游山玩水,也可以赏花观月,也可以埋头努力,只要他们愿意就好!大家觉得,薇娅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吗?

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历史悠久,上至皇帝、颛顼、尧、舜、禹,再到奴隶社会的夏商周,封建社会的秦汉、唐宋、元明清,再到浴血奋战的近代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发展,无不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在里面。

这是一种贯穿我们民族始终的一种精神核力量,这种民族魂将华夏各个民族儿女联系起来,团结自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局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是五千年来,历史总结的结果,是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总结归纳的结果。

每个人,每个华夏儿女都要将这种民族魂,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

首先要爱国,只有爱国,才能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

其次要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品格。不仅反映在思维里,更重要是在每天生活、学习中,加以运用,不断加强与实践的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

恋爱期间该不该花男友的钱?

1)AA制花钱

AA制是现下十分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念,在学生群体里尤为流行,在这种人际交往模式的影响下,许多学生看到了AA制便捷、公平的优点。

前段时间燕燕和我说她和一个男生出去吃饭,吃完后是男生先付的钱,她想着这男生还不错,等会请他喝杯奶茶吧,那男生突然猝不及防的来了一句:“支付宝转我27元饭钱”。燕燕立马就打消了请他喝奶茶的念头。而那个男生也一直单身。

2)男生全付出型方式

小泽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工资还不错,除去自己的生活开销和房租,还能剩下不少的钱,然后谈了一个还在念大学的女朋友。

处在校园阶段的女生都比较单纯,没有工作了的女生那么现实,所以他对女朋友也是百般疼爱。

结果,时间越长发现自己的经济竟然有点跟不上了,每个月恋爱经费实在是太大了,最后连房租都成了问题。

这时朋友意识到,在这段恋爱关系里,金钱的付出好像一直都是自己,每一次吃饭、看**、送礼物、出门玩甚至连一瓶矿泉水都是自己掏钱,而自己连对方的一杯奶茶都没有喝过。这样的恋爱关系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包养了一个女大学生。

3)AB制礼尚往来

所谓AB制就是“你请我吃饭,我请你看**”、“你请我看**,我请你喝奶茶”,男方多出一点,女生少出一点。

小雯和辉子谈恋爱时,总会出去吃好的,每一次辉子付了饭钱,小雯就会很主动的付**钱,辉子送小雯口红,小雯就送辉子衣服。绝对不会让辉子一直付钱。

02

谈恋爱时怎样花钱最让人称赞?

好像从来都没有一套理论、一个课程告诉我们在谈恋爱时应该怎么花钱?要花谁的钱?但是,我们怎么花别人的钱,一定程度上都能反应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花钱的不同方式也能让感情的浓度蹭蹭地往上涨。

1)在适当的时候花男朋友的钱

在什么时候我们花男朋友钱的时候可以恰到好处又不显得物质呢?

一个女生在过生日的当天,和男朋友逛街。女生看到了一天很好看的裙子甚是心动,男朋友想要给她买下来,开始女生是拒绝的,觉得裙子有点小贵,不能让男朋友买,但看到男朋友一脸的忧郁,她答应了可以买。

这时男朋友瞬间开心得像个得到糖的小孩,男朋友说:“这是你第一次花我的钱,还是在你过生日的时候。”

在以前,女生觉得谈恋爱一定要将金钱问题算清楚,AA制是她最喜欢的恋爱模式,认为夹杂了金钱的感情就不纯粹了。

后来觉得这种分得太清的感情不是感情,反而像是两个搭伙过日子,疏远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做不到亲密关系。

所以说,在恰当的时候有恰当的理由花男朋友的钱,这不仅可以让男朋友体验到成就感,同时也不会显得我们物质,还能拉近彼此间的关系,提升感情浓度。

2)花男朋友钱时要适度

在我们生活中,总缺少不了这样的女人,觉得找到了男朋友就像找到了“免费的饭票”。

上面案例中的小泽就遇到这样的女生,他说在和女朋友的在一起的时候是他刚出来工作,而女朋友是大学生,家里都是有每个月给她生活费,可以维持自己基本的生活。

后来发现每一次“约会”——逛商场、吃饭、买礼物、买奶茶、甚至买矿泉水都是自己掏钱,女朋友在谈恋爱的过程中一分不掏,让小泽感到很不爽,觉得自己不仅付出了时间,还付出了金钱,更有种被当成“自动ATM”的感觉。

平时上班已经挺累的了,休息了还得去找女朋友,连瓶水都要自己买,最后发现自己连房租都交不起了,好像自己谈的不是恋爱,而是“包养”。

有的女生潜意识里觉得谈恋爱时花男朋友的钱是天经地义,同时还会给男朋友长面子,还可以体现出男朋友的价值。

可是却忽略的一点,这世上没有一个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都是靠自己一分一秒辛勤付出换取回来的。也没有谁的钱是有义务给我们花的,为我们花钱是因为爱我们,但绝不能取之无度。而且我们怎么花别人钱的方式可以从表面上看出我们是怎样的人。

取之有道,取之有度,方能长久。

3)花男朋友的钱要礼尚往来

如果这句话放在以前,可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可是放在了现在好像没有什么毛病。

为什么说花男朋友钱的时候要礼尚往来呢?

现在大部分女生都比较独立,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可以承受起自己的生活开支。而且在谈恋爱时礼尚往来的,可以表现出双方的地位是平等。在经济面前,谁也不依赖谁。

这样可以你避免在恋爱的过程出现很多和金钱有关的矛盾,例如:每次的花销都是男生掏钱,一次两次觉得没有什么,毕竟那可是自己的女朋友,但次数多了,金额多了的时候,心里就会打起了“小九九算盘”,今天花了多少,昨天花了多少,明天花了多少,当男生有了这样想法的时候,这段感情就开始有点不同的走向。

感情中花钱要礼尚往来不是他花了10块,我就要花10块的意思。而是他给我送了包包,我就给他送衣服,过生日的时候他给我送了口红,那等他过生日的时候我给他送皮带,这两次出去玩吃饭都是他付钱,那下一次就我付钱或者买水、买奶茶、买零食的这些零碎的就由我来出……

这样两个人就不会计较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而且这种相处模式还会给这段感情注入新鲜感、制造小惊喜小浪漫,让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

在恋爱里,男人花钱的付出其实都是有目的性的,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回应,希望对方也能这样为自己付出,哪怕一点点。

爱情都是在相互付出的,金钱也是爱情里的一部分。

如果他爱我们,那一定会看到某些东西时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们,并为我们挑选礼物,反之一样,如果我们爱他,那也一定会看到某些东西时想到了他,并为他选购一切。

若是一味地索取,那爱情就已经变质了,难再体会到爱情带来的真谛。

关于“诗经中经典的诗词翻译和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896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