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青春飞扬励志诗词名句(励志的古诗词)

青春飞扬励志诗词名句(励志的古诗词)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28    点击:  209 次

青春飞扬励志诗词名句

网上有关“青春飞扬励志诗词名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励志的古诗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人无论修学炼心,都讲究先立志。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为了鼓励后生,精进修学,不要气馁,经典典籍和圣人学者们,都留下许多励志语录,给后来者以力量,可谓用心良苦。小编整理出部分箴言,以飨读者。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

任何成功,都是厚积薄发,多年苦修换来的,不怕走得慢,只怕不开始。

2、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走在奋斗的路上,不要过分在意一些荣辱,平常心便好。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心思澄澈,安定有力,摒除诱惑,才可成就大事业。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努力,终会有所收获,皇天不负有心人。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前进的路上,要不断反思、关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做人,穷,也要穷得有骨气!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11、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做领导,要能体恤下属,一味打压,则尽失民心。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

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

1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立志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忠心,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精神。

19、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世间会多出多少君子。

2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给世界和身边人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担当。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学习之道,在于坚持和寻找正确的方法。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时间就是我们奋斗的战场,损失的每一秒,都是生命的流逝。

23、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无论贫穷和富贵,坚守好的品德,是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

2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成大事,不受点折磨怎么能行。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心怀国家,则一切以苍生为念。

2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

27、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淡看世间事,心情如浮云。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君子,生在世间,当靠自己拼搏奋斗。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进学之道,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更高。

30、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天下大事,不立志,难成!

3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做人,心胸要宽广,容纳各种负面情绪。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真正努力前进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面情绪上。

3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君子。

35、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励志的古诗词

励志的古诗词如下: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

2、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表达嘱托建议的文言文诗句

励志的古诗词如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史记》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1. 文言文中表示提议建议的词语有哪些

1、谏

拼音:jiàn

释义:(形声。字从言,从柬,柬亦声。"柬"意为"分类挑选"。"言"与"柬"联合起来表示"就一揽子解决方案进行细分推敲后给出最佳选择建议"。本义:向帝王陈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提出其中最佳者。转义:(在帝王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

2、讽

拼音: fěng

释义:1、(形声。从言,风声。本义:背诵;朗读;传诵) 2、婉言微辞或指责 3、.造谣,中伤,诽谤 4、古书"讽" 通 "风",《毛诗序》:"以风刺上。"风" 即 "讽"义。--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3、劝

拼音:quàn

释义: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ji?)。~导。~教(ji刼 )。~谏。~慰。~戒。~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4、倡

拼音:chàng

释义:首先提出;带头发起:提倡|首倡|倡议。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自公(袁可立)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

推荐文章:1、《邹忌讽齐王纳谏》

2、《劝学》

3、《进学解》

4、《出师表》

2. 朱晖不忘嘱托的文言文翻译以及解词

太学学业结束,两人归家分手之时,张堪推心置腹地和朱晖说:你是一个非常自持的人,倘若哪日我身体不好,乘鹤仙去,愿把自己的身家与妻儿托付你!朱晖忙道“岂敢岂敢”,但心却非常感激,毕竟有人把自己当作生死之交,也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当时他们身体都很好,朱辉也没把张堪的话当回事,并没有做出何承诺. 之后,两个人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联络.时光如水,没过多久,张堪便去世了.张堪为人为官,清正廉洁,家中少积蓄,妻儿生活非常拮据困难.然正当他们为生活困窘发愁之时,朱晖闻讯赶来,向张堪的妻儿伸出援助之手.以后就不断地给张堪的家里资助,年复一年的去关心他们. 朱辉的儿子非常的不理解,就问朱晖:“您过去和张堪并无深交,为何对他的家人如此厚待与关心呢?”朱晖感慨道:“我和张堪只是彼此倚重、生死相托的朋友,这就足够了.”儿子更是纳闷:“既然你们是好朋友,怎么不曾来往?”朱晖道:“我与张堪虽来往不密,但是张堪在生前曾有知己相托之言.他所以托付给我,是因为他信得过我,我又怎能辜负这份信任呢.况当时我嘴上虽然末置可否,心中却已答应.初时张堪身居高位,自然不需要我的帮助.而如今他不在了,其家人生活窘困,我又怎能袖手旁观?”。

3. 陆游临终嘱托的诗句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 *** 。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4. 表达岁月催人老的古文诗句

《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诗确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古典君不禁为之倾倒若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代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个“梦”字,幻化出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可怜陆老,身老尚思家国。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宝刀未老、志存千里的英风与豪气,让人钦佩。

《老马》

元代郝经

百战归来力不任,消磨神骏老駸駸。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一匹垂老的骏马,虽力不足而心尚不老,仍然自珍自爱,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再驰骋于万里疆场之上。这也是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态写照,其精神可钦可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对一个英雄来说,一腔热血和满腹韬略是不足惜的,最重要的是为这些本钱派上用场,即所谓英雄有用武之地。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代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既讽刺当朝苟且偷安的行为,又表明自己老成谋国,壮心未已的雄心,胸有万卷,笔无点尘。

《满江红》

宋代管鉴

十日狂风,都断送、杏花红去。

却是有、海棠枝上,一分春住。

桃叶桃根浑未觉,樱桃杨柳成轻负。

强尊前、抖擞旧精神,谁能许。

时不再,欢难屡。心未老,杯频举。

尚不妨领略,登临佳处。

山接武陵馀胜气,江吞大别仍东注。

叹圣贤、功业与江山,无今古。

杏花虽去,春色仍驻,举一盏浊酒,英雄无今古。

《醉亭楼》

宋代刘使君

平生性格,随分好些春色。

沉醉恋花陌。

虽然年老心未老,满头花压巾帽侧。

鬓如霜,须似雪,自嗟恻。

几个相知劝我染,几个相知劝我摘。

染摘有何益。

当初怕成短命鬼,如今已过中年客。

且留些,妆晚景,尽教白。

两鬓已被岁月染指,却安然处之,人老心未老。

《闲身》

宋代陆游

炊烟漠漠闭柴荆,聊用闲身答太平。

重碧飞觞心未老,硬黄临帖眼犹明。

吴蚕满箔含桃熟,垄麦登车搏黍鸣。

补劓息黥今有地,问君何处用虚名?

闲身待君,心未老,眼犹明。

5. 古文中表提建议的词

"夫””盖”

固定句式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何……为 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见……于 相当于被动句

以……为…… 相当于“把……(当作)……”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1.不亦……乎

这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型,它是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可译为“不是……吗”或“不也是……吗”。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2)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2.何以……为(恶用……为、奚以……为)

“何”是疑问代词,“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颛臾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2)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王刘邦也醒悟了,于是又骂道:“大丈夫安定诸侯,就是真王了,要假王做什么?”

3.何……为

“何”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或“怎么”;“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放在句尾,可译作“呢”。如: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如今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这种情势)怎么能告辞呢?

(2)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马中锡《中山狼传》)

——这牛不过是禽兽而已,又为什么问(它)呢?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记》)

——上天让我灭亡,我为什么要渡江呢?

4.何……之有

这是表反问的惯用型,其中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可译为“有什么……的”或“有什么……呢”。特别注意,“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宾语中心的定语。如:

(1)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宋国有什么罪?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好比把肉投给饿虎,有什么功效呢?

5.何……之……

在古汉语中,这是一种常见的惯用型,用来表示反问,这里的疑问代词“何”放在句子的开头,作全句的谓语,为了强调反问的内容而把它提到了主语之前。作主语的“……之……”不是单词,而是词组,其中的“之”是词组中的一个助词。如:

(1)何得车之多?(《庄子·列御寇》)

——得到的车(这么)多是为什么?

(2)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腾文公上》)

6. 表达“励志以后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文言文诗句有哪些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2、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1、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9、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3、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7、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0、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3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5、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全诗是什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代悲白头翁》,全诗如下:

《代悲白头翁》

唐代·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扩展资料

1、译文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

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

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2、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

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

“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应了所谓“诗谶”的说法。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3、作者介绍

刘希夷 (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历史悠久,上至皇帝、颛顼、尧、舜、禹,再到奴隶社会的夏商周,封建社会的秦汉、唐宋、元明清,再到浴血奋战的近代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发展,无不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在里面。

这是一种贯穿我们民族始终的一种精神核力量,这种民族魂将华夏各个民族儿女联系起来,团结自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局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是五千年来,历史总结的结果,是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总结归纳的结果。

每个人,每个华夏儿女都要将这种民族魂,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

首先要爱国,只有爱国,才能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

其次要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品格。不仅反映在思维里,更重要是在每天生活、学习中,加以运用,不断加强与实践的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

贵州是属于那个省市的?

贵州指的就是贵州省,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界于北纬24°37′~29°13′,东经103°36′~109°35′,这是一个北接四川和重庆、南临广西、西毗云南、东连湖南的省份。自古以来就有“春云蒸赤水,秋雨瘴青山”,“冬来行部驾轺车,一日之间气候殊”,“霜林荔子熟,酿瓮千家香”的诗句描写,清风、薄雾给贵州增加了不少神秘色彩的同时,诗句也给这个地方增加了少许的文人墨客气息。

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接下来我们从区域划分,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方面进一步的揭开她的面纱:

区域划分:贵州省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共有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0个县级市、50县、11自治县、1特区、16个区,共88个县级政区;

地形地貌: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温度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年无霜期在250-300天之间。

贵州印象:

相信许多朋友在没来贵州之前,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的是贵州的具体特征,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贵州的天气是经常的下雨和阴天,贵州的大山也是数不尽数,但是“人无三分银”,那绝对是老历史了,因为现在的贵州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绝对数得上前列的,虽然经济体量不是很大,但整体经济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了。

我相信一个城市只要向前发展就是有大好前途的,毕竟这里有爽爽的贵阳,凉都六盘水,红色遵义,还有梵净山、黄果树、千户苗寨、青岩古镇,镇远古镇,荔波小七孔等等,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

贵州省名称来历:

1、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着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在此地区的最早记载,那时候的“贵州”主要是指现今的省会贵阳地区。

2、以贵山得名。因为贵州省境内以前有一座“贵山”而得名。

3、源自“罗氏鬼国”,宋末,曾有“罗氏鬼国”(罗施鬼国)依附于宋,因为“鬼”不好听,才转音为“贵”。

4、因为贵州地势崎岖,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导致物资运输困难,物价昂贵,有此“贵州”之名开始产生。

关于“青春飞扬励志诗词名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915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