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浅谈(讲究节奏和韵律的诗句)
-
诗词格律浅谈
网上有关“诗词格律浅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讲究节奏和韵律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瑰宝一般的存在,有着让人倾倒仰慕大魅力。
因此,有着一众的爱好者,包括笔者本人,时尚一点说叫粉丝众多。我戏称为古诗词门下走狗。受古诗词长时间熏陶和浸润,会对我们的性格有一定程度潜移默化的影响。或多愁善感悲天悯人,或怜香惜玉风花雪月,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没错!那是一种情怀。
尤其在文思泉涌,诗兴大发之际,我们会把自己想象成翩翩君子或者婀娜千金,穿越到古代,赋诗填词。每当此时,苦于对古诗格律平仄的一知半解,往往只能随心而作随意而发,并不知道所作所写是否合乎规范,导致很多意境绝佳的作品因为格律不齐平仄有误而沦为没有灵魂的“打油诗”。
于是,就有了写一篇帮助“走狗们”认识和学习古诗词入门规则的文章的想法。
自从有了写这个主题内容的想法之后,一直诚惶诚恐,犹豫不决。
至于原因么?一来,这个主题并非我之专业,知识点难免疏漏,写来恐怕贻笑大方;再者,这个主题内容庞杂海量,知识体系浩如烟海要想讲求清楚,并非易事。
思量再三,还是决定写一篇具有普遍认可性性,浅显易懂,能为非专业诗词爱好者提供常识性帮助的杂说。至于内容,多是收集整理已经获得普遍认可性的知识,加上个人一点浅显的看法,略加变换,使之更加通俗易懂,顺理成章。还望诸位简友斧正,此致诚谢。
一、什么是格律、韵、平仄?
什么是格律?
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
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押韵)、平仄(平上去入)、对仗、字数。格,可以简单理解为格式。即:对仗、字数等要求;律,即韵律。包含平仄、音韵等。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
什么是用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 一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称韵脚。
宋·严羽《沧浪诗 话·诗辨》:“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 必有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山谷作诗,有 押韵险处,妙不可言”。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吏部 侍郎赵公玉峰曰:‘公诗大佳,尤难其押韵天然耳。’”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五:“押韵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韵 愈繁,节奏愈急”。
句子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 奏、声调谐和之美。一首诗有没有韵,一般人都能觉察得出来,而要说明什么是韵却不那么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 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 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 《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 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 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 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刘渊先生后来编著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即现在的《平水韵》。
需说明的是,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古时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 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 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 请参照“平仄简表”。
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 以近体诗为例,若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 遵守这一规则。
中间不能换韵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 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 韵),也不能掺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 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 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 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 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 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现 在已没必要再强调这一点。
说到格律诗人们爱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句中的第一、三、五字可以不计平仄,二、四、六字平仄不能含糊。
其实有些句中的第一、三、五字也不能随意平仄,否则,可能出现“孤平”、“三平调”、“三仄尾”等格律诗之大忌。出现了孤平叫做“拗句”,可以救之,称为“拗救”。
1、孤平 : 孤平,是指除了韵脚之外,整句只剩一个平声字。在五言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起平收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不算孤平。
2、三平调 在句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在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句型中,第一个字可平可仄,但是第三个字不能用平声字。同样在七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型中,第一三两字可平可仄,但是第五个字不能用平声字。
3、三仄尾 三仄尾指一句的最后三字全为仄声。五言的平起仄收句: 平平平仄仄 句型中,第一个字可平可仄,但是第三个字不能用仄声字。七言的仄起仄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句型中,第一三两字可平可仄,但是第五个字不能用仄声字。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
4、拗救 拗救有本句救、对句救、兼句救三种。本句救一般为第一字拗,第三字救;第三字拗,第五字救。对句救指对句上下相应处之拗救。兼句救即一字兼具既救本句又救上句之作用。一些特殊句式,有拗可以不救。一般见于绝句之第三句、律诗之第七句。还须强调的是,拗救只能对句救出句,不能出句救对句。下面的这首《格律诗三十八句口诀》可能对你了解诗词格律有所帮助: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五字救,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五六互换三应平。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文献参考:百度
讲究节奏和韵律的诗句
讨论诗词中的“撞韵”、“挤韵”和“连韵”等问题?
关于近体诗的用韵,台湾学者林正三先生在《诗学概要》中列举了出韵、凑韵、重韵、倒韵、戒哑韵、僻韵、复韵、别韵、犯韵等九戒。有人还嫌九戒不足,又增加所谓“撞韵”、“连韵”......等之戒。
也有人认为:韵律有十几种禁忌,最主要的有'押韵八戒’,一、戒凑韵、二、戒落韵(出韵)、三、戒重
韵、四、戒倒韵、五、戒用哑韵、六、戒用僻韵、七、戒用同义之韵、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诗要押韵,无论
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还是排律,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通押,但也有例外,如
孟浩然的'春晓’:
? 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
? 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
押的是仄音,这是很少见的。以后会说到借用邻韵,(即借韵)。
讨论:孟浩然之“春晓”不是格律诗,属古绝。本来就不受格律限制。格律诗逢平必韵,没有用仄韵的。
认为 一首诗所有韵字必须是一个韵部的。 绝句是二、三个韵字,律有四个或五个韵字,应该忌:
1.窄韵:是说这个韵部可供选择的字很少,与“宽韵”相对。,。还有个理解就是你所选用的韵字词性单
一,都是动词或者名词。
韵字词性要求的多样化,是为了句式的不单一,富于变化。
如水平韵:下平:十五咸--咸函缄岩谗衔帆衫杉监凡馋芟搀喃嵌掺巉,只有十八个韵字,很难找到你所要的韵
字。
2.险韵: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否则建议还是
别尝试了。平水韵共一百零六部,有些韵诗人们作诗常用,而有些因为其中包含的字比较少或者比较生
僻而不常用,不常用的韵就叫险韵,用险韵作诗往往比较能显示作者的才思,所谓“因难见巧”。如填词
时使用了去声:三十陷---陷鉴泛梵忏赚蘸嵌站馅,只有十个韵字。
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险韵。宋苏轼苏辙兄弟曾用「尖叉」二字为韵,
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否则建议还是别尝试了。
讨论:以上两项都属于险韵的范畴,有能者可为之。既然知道很难找到你所要的韵字。为什么还要节外生
枝,搞什么十戒、十一戒?
3.僻韵:僻,生僻也,就是选用那些很生僻的不常用的韵字。如:上声:三讲--讲港棒蚌项耩,
上声:二十九槛---豏槛范减舰犯湛巉斩黯范。
讨论:生僻字往往有它独到的好处,一两个字就可以说明几个字都说明不了的问题。何不为之,也可多
学些汉字。并不是坏事。汉字听写大会不也提倡古汉字复活吗。否则那些生僻字久而久之就成了废字。不必戒。
4.倒韵:就是为了合乎韵字而将本来正的词颠倒过来。为了押韵,把'天空’,写成'空天’、 '春秋”
’写成''秋春’、”炎'黄’写成'黄炎’、'笔墨’写成'墨笔’,这是不可取的。
讨论:“倒韵”是诗法之一,在诗法中叫“颠倒错乱法”(倒字押韵)见艺子六氏辑《诗法入门篇》闽
潭游著(1941年版)卷一:
“倒字押韵,古人诗押韵或有语颠,而与诗无害者。如:
古史散左右,
诗书置(后前)。
闭门长安三日雪,
推书扑笔歌(慨慷)。”
把倒韵也做一戒反而违背了《诗法》。
? 5.叠韵:它是指两个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所组成的词连在一起使用。如'朦胧’(一东)鸡啼(八齐)
'翩跹’(一先)等。在一诗中双押就是复韵。也忌连续用同音字作韵,即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而无
间隔。有间隔的使用是允许的
讨论:没有道理,你总不能把”舞蹁跹“写成”蹁舞跹“吧。龙钟、徘徊......等都不能用了?其实只要不
失粘、不出韵、不出律、对仗中不重字不忌所谓“叠韵”。
? 6.撞韵: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用了同同音字,比如七律的第三、五、七句尾
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如韵脚字用了平声'东、同、童、风’,白脚句不能用同音仄声的“冻、洞、懂、”等,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 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 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生动活泼,基本面还是不错的。但总有些不适的感觉。这里'洗’字撞韵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
一个伤处。'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被压住了。读到那里,总会觉得别了一口气。
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
“活韵”。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
? 7.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比如《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
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这首诗不但撞了韵,还挤了韵。诗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挤韵。但作者在白脚用“岸”字,因为“岸”字
是浅意开口音字,也把挤韵之伤消于无形。
所以这首诗也让人感觉不到撞韵、挤韵的伤害。全诗读来顺口流畅,成为一首千古名诗!
讨论:所谓的挤、撞韵是一回事,更是无稽之谈,都举出这么多例诗了就说明不存在挤、撞韵。连诗仙、诗圣、
诗鬼、诗魔都在写,我们为什么不能写?谁能说出《平水韵》中,那些字是做活韵用的?既然叫“解”,必然有专
门的解药(字)。以后我们也好学着用。谁又能把它改一改,看看不做活韵是什么样?
如把”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近”字改一改,而不改变原有的韵味?认为有人能把死韵做活韵,又没有具体规定那些
字是用来做活的,此一说就不成立。不能说诗词名家用了挤韵或撞韵,他用了任何一字都算是做活韵了,我们就不
算,又解释不明白。如何可信?律绝的平仄是有规定,所谓做活也没有改变平仄关系,所以是不存在的。所谓的
挤韵就是指撞韵。表面上像是很有条理,其实是本糊涂账。实际韵脚和白脚不可能是同韵,前者是平韵,后者是仄
韵,只有在词韵里才有可能是同韵。律诗是用《平水韵》,不能用《词韵》。
?
? 8.窜韵:也叫落韵、出韵。就是所押的韵字不是同一韵部。这个韵部押了,又跑到别的韵部去押。
如一首诗押了“一东”或'二冬’韵,又去押“三江”韵或“八庚”韵,押了'七虞’又押'八齐’'六鱼’,
这就是出韵。
讨论: 应属格律问题,诗法已有定义。但是也有例外,如“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等”。学律诗应知应会的
问题。画蛇添足了。
? 9、双声:就是声母一样的两个字一起使用 如'大地’' 动荡’'西溪’等。
讨论: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丹青霜叶秋(明灭),水墨烟林暮有无。”
“班行(失事)骨轻重,道路不言心是非。”
“(是时)山水秋,光景和(鲜新)”。此例甚多。可见此项不确。有失专业水准。
? 10.复韵:复韵有两解,一是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而无间隔。二是使用同义字做韵字。比如七阳韵
的芳,香,六麻韵“花、华、葩、…”,明明一个意思,却同时作为韵字来使用。
从上面可以知道,写诗出现撞韵或挤韵,不要简单地说是允许或不允许的。要看作者有无高深的文字功底
和驾驭能力,是否能把“死韵”做成“活韵”
讨论:花(huā):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华和葩在诗词中多做形容词,不一定都是一个意思,如华贵、
风华、华诞.......都不是说花,葩:华丽、华美等也不一定是说花。如: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唐 杨凭《千叶桃花》。
? 11,连韵:
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这对诗韵的本身的确是有伤害的。这一点尤其在律
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所以七绝中想找出如何破解“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
我们找了一首用了同音字的七绝,来说明破解之法。
例如: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的'七绝·从军行’
这首诗中尽管不是“连韵”,但'昏’、'浑’仍属于同音字。但作者第一句用“日色昏”做成了“活韵”。从
而避免了同音字入韵对诗的伤害。
我们再看一首“连韵”的七律。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的'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
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讨论:太累,格律诗用的《平水韵》本就要求不出韵,韵脚是根据诗词的意境需要,安排同一韵声的字。不是根
据是不是死韵来安排韵脚用字的。不可能不连韵。也不该算是病。谁能把”日色昏“和”远萋萋“改一改,看看不做
成活韵是什么样?所有的带有“昏、浑”,“萋、蹊”连韵都是用“日色”和”“远”来解吗?如果有别的字连韵,
还规定用那些字可来解?有没有这方面资料?如所谓《做活韵字表》。如果有,我想那一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因
为《平水韵》每个字在诗词里都可能组成不同的词形成“连韵”,“撞韵”、“挤韵”......。如何界定那些犯戒的
词安排什么字或词去“做活”(破解)?其结果是所有的字都可以互相把死韵做成活韵,所谓的死韵做成活韵。还有意
义吗?
12, 三阴平:
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例如: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
?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这首诗中'间’、'山’、'关’组成了三阴平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三阴平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第二句的'万仞山’把这句诗做成了“活韵”。一活全活,流畅而完美的音韵,历千年而不衰。 其实这首诗也是
“挤韵”的经典大作,大家不妨再仔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的。
讨论:以上的逻辑更是无稽之谈。凡用了三阴平韵都得“万仞”两字做活韵?能不能说的具体些,遇上别的三平字
该用什么字解?平水韵并没有说明那些字是用来做活韵的,既然没规定,又如何解决做活韵问题?换句话说:没有规定
就是只要不出律,就都算做活韵了。那么此“戒”还有意义吗?我们不能用现代汉语发音去理解古代的声韵,有些字的
发音与现代大不相同,古代没有拼音,我们不知道当时的准确发音,比如“师”四支韵和“是”是撞韵,那么“吹”
四支韵和“是”算不算撞韵?“离”四支韵和“是”算不算撞韵?(从没有人列举这样的例子)不能用现代汉
语发音来判断古汉语发音的对与错。古人不懂声母、韵母。他们不会想到1400年后他们的诗会撞韵。格律诗本来就有许
多限制,非常复杂。有的人要革新,却也有的人认为难度还不够,还要加大难度。让人如何理解?其实应当恢复律诗的
本来面目。传承好中国古文化精华。
怎样区分诗词中的平仄?
1. 关于韵律的诗句
关于韵律的诗句 1.求韵律优美的古诗
给你一些诗词吧 先是李煜的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李煜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李煜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赐宫人庆奴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题金楼子后 李煜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句 李煜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2008-11-7 23:31 回复 闭眼草鱼 43位粉丝 2楼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
(《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
(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
(《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
2.有韵律,有哲理的诗句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北宋·程颢《秋日偶成》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北宋·陈师道《绝句》
3.古诗韵律有哪些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古诗词的范围太广了,以律诗为例.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明清代常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明清代的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上平声15韵: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下平声15韵: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这些只是代表字.表示韵母的种类.有些字的发音,古代和现代不一样,所以这些只能做为一种参考.。
4.有什么关于诗词韵律的书
第一; 《 浅谈诗歌格律与声韵》
在此,前人论及的我就不叙了,也许我说的也会搀杂点他们的想法.那么就让我来谈谈格律和声韵.
诗歌的格律较之于词要简单,但词的格律变化却少于诗.因为诗歌的格律形式就那几种.平了又仄,于是后来的人在写诗歌的同时也在力求创新.有人说破律,有人说要"一剑砍开新境界".诗到杜甫,律的形式几乎就定性了,但他也会玩"破" 请看;<;暮归>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客子入门月皎皎,
谁家捣练风凄凄。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诸位看出来否,可以失粘,可以三仄三平.但句句都对上了.词性上也对的整饬.(除几个无关的字外.) 但我以为三仄虽可,三平则鲜有人认定.其实三仄的句子,下句只要不变即可.我在这也要说声杜甫的不是.杜甫以后,来了个黄山谷,这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说祖宗诗史,开了破律之风.山谷以俗为雅,确实做到了雅.但却也开了荒诞一门.无才学而为之者,只能是越来越糟糕.钱仲联先生说他半辈子后才读懂黄诗,可见黄诗之难懂,有味之不一般.诗歌,是诗也是歌,形式的美不是堆垛辞藻,也不是大白话,哼几句.以上二病,汉赋和打油诗做的很好. 这样的美,我们在前人的经典篇章里可以寻找,这里不赘言.(一个人的审美观也很重要,如果你以为蟑螂是香的,那么你大可说李白不如白李) 我们为什么需要格律呢,就好象我们人需要一个身体.我们为什么不能乱嚷呢,就正如你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人追求思想的开放,于是着手新诗,有的人站起来反对了,说;你新诗,其实不是诗,当叫佳句,叫散文.他说的我们可以考虑.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在向往思想流露的畅达.古文走到今天,走到明清,诸位可以看一本<;历代散文选>;大体就知道语句有什么变化了.古文和白话文是息息相关的.诗歌也不例外.我们的祖先很早意识到这点-----解脱束缚. 有人说;于不似中似之,有人说无章法即是最好的章法-----也有人反过来说.
黄山谷在于创新,他的老师苏轼则在于守旧.其实两则都是在拿杜甫做文章,所不同的是方法.黄山谷看到的是杜甫的随意性,云;诗到会心时,何必格与律.当他功底确实好,我们若能向他一样随口出诗,读那么多书,也有权利天天说;破,破,破.
寿星院寒碧轩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诸位再看看这首,苏轼的律诗中最好的这也算一首了.但如果把它们都一一按律写去,不越雷池一步,我们则见不到这首诗了。 我要说的是;诗歌的格律外还有声韵. 声韵美,就没格律那样有规矩可寻了.可以是"一塌糊涂",可以是"乱七八糟". 这个跟个人的修为有关.还有种韵就是我们写诗填词时候要用的.今人在韵书上归结的很好.我们不必再绕弯去拿旧谱.所谓归结即是将许多临韵合作一韵.上海古籍社出了本<;诗韵新编>;大家可以看看.
最后做个总结;格律的平仄,可以全仄,却不能全平,且一定要在必要的字上两两相对.拗救也有多种,可以参看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
有诗词格律可看看
5.古诗韵律徒手操的诗句内容
告诉你来告诉他,告诉爸爸和妈妈。背诵古诗并不难,一背一唱顶呱呱,你接上来我接下,我们一起来背它。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暗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远看山有色,进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荆溪白石出,天寒江叶溪。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一去二三里,烟春四五家。亭台六七树,八九十支花。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白鸣。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田入乡间少,时将孟厚终。如何尚高卧,不起助农功。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愧恨失吞吴。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
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厅里解相亲。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
6.古诗韵律有哪些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拼音中所谓的韵母。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古诗词的范围太广了,以律诗为例。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
明清代常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明清代的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
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
上平声15韵: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下平声15韵: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这些只是代表字。表示韵母的种类。
有些字的发音,古代和现代不一样,所以这些只能做为一种参考。
7.求几首好的三韵律诗
五言三韵律诗格律 杜牧(唐)《池州废林泉寺》(五言): 废寺林溪上, 仄仄平平仄 颓垣倚乱峰。
平平平仄平 看栖归树鸟, 平平平仄仄 犹想过山钟。 仄仄仄平平 石路寻僧去, 仄仄平平仄 此生应不逢。
仄平平仄平 杜牧 (唐)《还俗老僧》(五言): 雪发不长寸, 仄仄平平仄 秋寒力更微。 平平仄仄平 独寻一径叶, 仄平仄仄仄 犹絜衲残衣。
平仄仄平平 日暮千峰里, 仄仄平平仄 不知何处归? 仄平平仄平 七言三韵律诗格律 李商隐(唐)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论, 仄平平仄仄平平 花入金盆叶作尘。 平仄平平仄仄平 唯有绿荷红菡萏, 平仄仄平平仄仄 卷舒开合任天真。
仄平平仄仄平平 此花此叶常相映, 仄平仄仄平平仄 翠减红衰悉杀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编辑本段诗作例赏 三韵三篇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律诗 类别:小律 高马勿唾面,长鱼无损鳞。
辱马马毛焦,困鱼鱼有神。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荡荡万斛船,影若扬白虹。起樯必椎牛,挂席集众功。
自非风动天,莫置大水中。 烈士恶多门,小人自同调。
名利苟可取,杀身傍权要。 何当官曹清,尔辈堪一笑。
赋得越山三韵 作者:皇甫冉 年代:唐 体裁:律诗 类别:小律 西陵犹隔水,北岸已春山。独鸟连天去,孤云伴客还。
只应结茅宇,出入石林间。[1]。
8.关于古体诗的韵律
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现在把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等,并在一起叙述。
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我们在讲律诗的韵的时候,已经把平声30韵交代过了,现在再把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开列在下面:
上声29韵: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俭 二十九豏①
去声30韵: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寘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禡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②
入声17韵: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用韵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尾荠;去声实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③。
第七类④: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
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⑤。
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沃。
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
第四类⑥: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
第六类:职。
第七类:缉。
第八类:合叶洽。
注意:在归并为若干大类以后,仍旧有七个韵是独用的。这七个韵是:
歌 麻 蒸 尤 侵 职 缉⑦
特别要注意的是:上声和去声有时可以通韵,但是平仄不能通韵,入声字更不能与其他各声通韵。就拿“雹”字来说,它也是入声,并且是觉韵字。觉药是邻韵,本来可以跟药韵相通的。
古体诗的用韵,是因时代而不同的。实际语音起了变化,押韵也就不那么严格。中晚唐用韵已经稍宽,到了宋代以后,古风的用韵就更宽了。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平仄理论好比把四个班(四声)学生按性别(平仄)分成男女两类。至于这样的分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论者考虑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是什么符号
“?”一般指问号。问号,拼音wèn hào,即符号“?”。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用于疑问、设问、反问句等句型的末尾。
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语气。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问号一般情况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有反问、设问等用法。
示例:
1、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1)你见过金丝猴吗?
(2)他叫什么名字?
(3)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2、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1)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2)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百度百科-问号
1是什么??????????????????????????????????????????????
1是阿拉伯数字中最小的正整数。它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比如在计算机技术中1与0是计算机储存的基本单位;在音乐领域1代表音阶中的1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
解释:数目,阿拉伯数字写法,最小的正整数,是第二小的自然数,是最小的奇数。通过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第一个。一个或者几个事物所组成的整体,可以看作是单位"1”。比如一个圆可以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就是单位“1”除以3得到三分之一。是0—2之间的整数自然数。
数学中的分类
1、阿拉伯数字 2、是0与2之间的自然数和整数 3、最小的正奇数 4、最小的正整数(因为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5、第二小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6、既不是质数(素数),也不是合数 7、任何数除以1都等于它的本身 8、任何数乘1都等于它的本身 9、两个互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10、可以化成任何一个分子、分母相同的假分数 11、1是任何自然数的因数 12、1的因数只有它本身 13、1的倒数是1。相反数是-1 14、1是Fibonacci数列的第-1,1,2项,是Fibonacci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15、1的绝对值还是1 16、1的算术平方根还是1。 17、1!=1
科学中的作用
在计算器科学中,1经常用于表现-{zh-cn:布尔值;zh-tw:布尔值}-的真值。 在计算机科学中,1经常用于表现布尔值的“真”值。 在几何光学中,真空的折射率是1。 在天文学中,太阳与地球间之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 一次函数: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k为任意不为零实数,b为任意实数)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不平衡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叫能量不灭原理,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基本内容:热可以转变为功,功也可以转变为热;消耗一定的功必产生一定的热,一定的热消失时,也必产生一定的功。
人类文化
“一”的古代写法是“弌”,在以部首检字法为主的中文字典中,“一”往往是第一个部首和第一个字。 在人类文化中,“一”被赋予了万物之始的意义:“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说文解字》)。 英文中也以“The Great One”(伟大的一,太一)指代圣经中的上帝耶和华。 货币中的基本面额,如1美元、新台币1元。 在哲学上,尤其是《老子》中,一更加广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 )就是其中一例.一乃万物之始古代哲人把一作为万物之始,叫做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而且,在中国的古代的神中有东皇太一,作为一位主神.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关于东皇太一的诗歌. "一"还可以作为某些常量的单位,如摩尔等。 数表 — 整数
数学性质
1^n=1 n÷n=1(n不为0) (a÷b)×(b÷a)=1(a,b都不为0) 对于任何数x: x·1 = 1·x = x x/1 = x x^1 = x 1^x = 1 x@1 = x and 1@x = 1 对任意数x,当x不为0时,x^0=1 平方数 第1个高合成数 三角形数 矩形数 斐波那契数列的第1项和第2项。 1不能作为进位制的底。 1不能做对数的底。 1的倒数是它的本身。 在阶乘,0!=1!=1 在概率论中,任一样本空间中必然发生的随机事件之概率定义为1。 1是正数、整数、最小的正奇数、代数数。 在几何学中,单位圆的半径是1。 欧拉公式,,把数学上五个最重要的常数用最简约的方式建立起关系。公式中包含1、0、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及复数的虚数单位i! 1×1=1 两个互为倒数的数的乘积是1 任何数的1次方都是自己本身
音乐简谱
在音乐简谱中,1代表音阶中的1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uo(谐音汉字多duo)
耽美文化
1是小攻,表示扮演男性角色的人,相对来讲0则为扮演女性角色的人,也叫小受。
编辑本段基础计算机应用
1和0是计算机储存的基本单位,包括现在你在电脑上看到的所有一切都是有1和0两个数组成的,一个即时一个字符,8个字符是一位(bit),我们在电脑中看到的图像视频等都是计算机通过对储存器中无数个1和0的计算得来的。
进位制中的计数符号
罗马数字 Ⅰ 二进制 1(0001) 十进制 1 十六进制 1 (01) 八进制 1 BCD码 0000 0001
中国互联网里的特殊应用
“1”在中国互联网里有着很简单,很特殊的应用。即“1”代表“是”“可以” “赞同” “准备好了”。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游戏 论坛 即时聊天平台中看到网友们打出的 “11111”“ 22222”。对于网络新手来讲,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与“1”相反的“2”我们可以理解为“否”“不可以”“不赞同”“没有准备好”。 用“1”“2”来表示“赞同”“不赞同”,这要追溯到早期网络游戏“传奇”“魔力宝贝”。特别是在魔力宝贝中,玩家们已经习惯了使用“1”“2”来表示“可以” “不可以”。 到后来由于简单 快速 方便的表示自己想法,迅速在网络普及。 “1”“2”如同“PK”一样,是具有中国互联网特色的网络语言。 “1”还可以表示“!”,有的网民在打叹号的时候如果忘记按“shift”键,就会出现“!”变成“1”,所以,以后大家见到“1”的时候,而又在句末的时候,那就不要说打错符号啦。
关于“诗词格律浅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958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
-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极目离离,遍地濛濛,官桥野塘
-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