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精彩3篇)
-
南京长江大桥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南京长江大桥,初步感受大桥雄伟壮丽的特点。
2、学会15个生字及新词,2个多音字。练习给多义字据词定义。
3、通读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据词定义。学习积累一些词语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引导学生入文
(1)说说最长的江名称。
(2)简介:人们南北交流,要过长江,自古以来都用了哪些方法?
(3)在所有长江大桥中,南京长江大桥是让人们最感骄傲的一座桥。
看图,观赏体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听课文录音,边看录象:游览南京长江大桥。
2、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怎样一座桥?
三、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有重点的分析字形,记忆字形。
2、学生自学。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A读音难点:多音字:铺、扁(piān)舟倾征
B.字形重点:媚、铺、倾、滔、
4、练习检查。
A.多音字
扁 biǎn( ) 铺 pū( )
piān( ) pù( )
B.形近字
倾( ) 饿( ) 俄( )
顷( ) 蛾( ) 峨( )
义( ) 仪( ) 仗( )
蚁( ) 议( ) 杖( )
5、读课文中词语。
练习课后2:据词定义。
1 明媚 ①谄媚、逢迎; ②美好、可爱。
2 挺立 ①笔直; ②撑直; ③量词。
3 顶端 ①端正,不歪斜; ②东西的一头 ③用手平整地拿着。
4 检阅 ①看、察看; ②经历。
四、通读全文
指名分节朗读
光荣题:拓展练习:积累词语(学有余力的可拓展)
惊涛骇浪 无孔不入 滔滔不绝 波澜壮阔 光彩夺目
倾家荡产 南征北战 穷途末路 海阔天空 旗开得胜
教学后记:
课文一开始,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录象进行感知,效果比较好,学生一下子进入情景体验。另外由于生字教学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后来据词定义没有很好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找出作者观察点的转移,理清描写的顺序。
2、通过有关词句的理解,感受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特点。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懂得是按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地描写大桥的。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词句理解体会大桥的雄伟壮丽。
2、难点:学生对这座大桥缺乏感性经验,课文综合运用各种描写顺序,学生不易把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练习看拼音组词(见作业本)
2、见第一教时的比一比组词,口头练习,再作为回家作业进行练习。
二、通读,知大意
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几节是在者在游览、观赏大桥。
三、习课文第一节
1、自读第一段,用课后问题和自提问题思考课文意思,读后反馈自提的问题。
2、提取重要问题开展学习交流。
①这一段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引桥)结合板书
②再读,8个句子中哪几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③细读3—8句,说说大桥个部分是怎样的?(课后3)
④朗读有关句子,谈谈自己感受。
⑤重点理解:仿佛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大江上面。
在学生自己提问的基础上,理解:公路两侧、宽阔、穿梭似的、双轨
3、读这一段:引导思考:正桥接引桥、上层到下层,分别说明作者是怎样观看大桥的。(横看、竖看)
4、读3—8句:看第3句和后5句的关系。
5、根据提纲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公路
22孔引桥
双轨铁路
远看:大桥全貌
↓
9 个巨大的桥墩
走近 :高大的工农兵塑像巍峨的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
→ 轮船像扁舟
眺望
→ 火车呼啸过
倾听
(伫足):
四、积极阅读第2自然段
1、自读,提出的问题。
2、结合课文理解:眺望、扁舟、倾听、时起时伏;比较“侧耳”、“两侧”(结合完成作业本3)
3、细读: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大桥?
4、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大桥的雄伟?
找出课文中描写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的句子。
看图结合理解:巍峨、顶端、鲜艳夺目、检阅的意思(不会的可以查字典)
5、作者为什么要写“眺望江面“和”侧儿倾听“的事。
指导感情朗读,烘托大桥高大。
6、感情朗读,选一个句子重点读
7、选一个进行背诵积累。
五、朗读1、2节
六、作业指导:穿插在课堂中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听写词语
2、学习第三段,体会作者在这一段表达的赞美之情。能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3、理解并说出“征服”和“通途”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写词语
2、朗读课文1、2段
二、接着老师的提示语,复述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引桥上,他看见------
走在正桥上,他看见------
三、学习最后一段:
1、自读:质疑
2、查字典理解“天堑”“征服”
4、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5、细细品读:作者说这些话时,心理怎么样?
(1)朗读,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
(2)激情朗诵
(3)教师激情:一桥飞架南北,天堑通途,这是我们祖国解放以后的骄傲,是我们人们的骄傲。
四、:
1、师生共同朗读
2、汇报学习收获
五、拓展练习:
六、1、作业:作业本:5、6题
2、课外资料阅读:见课件中的“课外资料”
教学后记:
在教学第三段的时候,觉得自己让学生通过读来悟,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教师说:作者观赏到了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景象,此时他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释疑:解决学生提出的关于字词的一些问题。
作者想到了什么?当时心情怎么样?(学生议论)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南京长江大桥 篇二
今天在南京玩的第三天,我们准备去南京长江大桥。
汽车还没到,很远就看到了一座很高很高的桥。等到了大桥下面感觉长江大桥可真的是又高又大啊。我们做电梯从桥墩里面往上直接到了桥上,两座高大的工农兵塑像左右挺立。塑像后面,耸立着两个巍峨的桥头堡,顶端的一面面红旗,映着阳光,艳丽夺目。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仪仗队,站得整整齐齐。
从桥头堡上看长江大桥可真长呀,像一条巨龙卧在江面上。爸爸说铁路桥长就有6772米,公路桥长4588米呀。长江大桥可真宽呀,可同时并行4辆大卡车。长江大桥可真高呀,分为上下两层,上面是公路桥,可以走汽车和行人,下面是铁路桥,可以让两列火车同时对开。长江大桥上的车和人真多呀,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像流不完的水,火车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经过。
我手扶着桥栏杆,站在大桥上,眺望江面,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随着波浪时起时伏,侧耳倾听,一列列火车鸣着汽笛,从脚下呼啸而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终于看见闻名天下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它是长江上第一座完全由中国设计、建造及采用国产材料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
南京长江大桥 篇三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大桥南路上,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南京长江大桥是从1958年开始勘测,在1960年到1968年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新中国建桥大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这是继白沙陀和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在长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桥。
【大桥公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桥公园。在这里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江中 共有10个桥墩,其中9个桥孔,中孔高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桥桩。这一桥桩就是大桥初建时,由苏联专家主持打下的第一个桥桩。正在此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撤走所有专家和建设图纸。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行研究、设计,建成了大桥。
有人可能要问,在桥梁建设之前,是如何解决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关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枢就是由浦口码头过江,在下。关码头登岸的。1938年,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在下关和浦口修建了两座栈桥,用两条900马力的轮渡,运送火车车皮过江。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缓解这条航线的压力,又增加了3条轮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过江速度的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桥通车后,铁路桥每天南来北往对开的列车多达100多列,每列火车通过“天堑”只需几分钟的时间,货运列车的中转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个多小时。今天,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桥的运输压力也达到超负荷的地步,桥孔对大型货轮的通过能力也显得不足。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不久的将来,在这座大桥的东面,又将是长虹飞跨——建造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各位游客:南京长江大桥,我就介绍到这里。一会儿,我们将乘升降电梯登上桥头堡,相信你到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77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 关于刮风的诗句有哪些-(形容倚窗读书的诗句)
- 关于宦官的诗句(犬儿的诗词犬儿的诗词是什么)
- 有关谷雨的诗词(形容一夜忽然大雪的诗句)
- 儿童诗词启蒙必读(《声律启蒙》原文)
- 二十四节气立秋对应的诗句(节气也是诗:与立秋有关的诗词赏析)
- 48字七言绝句古诗(最长的七言绝句?)
- 描写睡眠无忧无虑诗句(描写睡觉做梦的诗句)
- 初中古诗词教学课堂实录 初中语文名师教学看谁的书?
- an结尾的押韵诗(押an韵的诗词?)
- 描写寄托希望的诗词有哪些?(那些洒脱且自由的快意诗词)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