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一去二三里》(一望二三里古诗原文?)
-
本文目录
一望二三里古诗原文?
出自元代徐再思的《无题》
原文: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 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一枝,两枝,三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扩展资料全诗二十个字,数字就有十个,不仅不使读者感觉枯燥,反而使数字成为诗的梁柱。
这些数字,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都是概数,并非具体地只有“二三里”、“四五家”等等。 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读者能够放开品味诗的意境,并得到美的享受,数读不腻。
一望二三里古诗原文及解析?
>“一望二三里”出自宋朝诗人邵康的《山村咏怀》,原文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和人家,亭台以及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
>《山村咏怀》的白话译文如下: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
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一望二三里”和“一去二三里”两首诗有何准确的出处?
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无题
(元) 徐再思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古诗佚名?
一去二三里出自宋代诗人邵雍的《山村咏i怀》。不是佚名所著。
《山村咏怀》
邵雍《宋代》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词大意: 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一去二三里古诗原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出自《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翻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188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 宴尔新婚,以我御穷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