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注释的5首古诗,带注释(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方法?)
-
本文目录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方法?
>一、阅读时注意注释的几种不同形式
1、直接注
例:“同三军之任。”
注为:“任,任用,指挥。”这类注释直接了当地对某一字、词作解释,一看其义自明,比较清楚。
2、注后注
例:“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注为:“胜、堪、忍得住。”这里,“胜”是“堪”之意,注进而以“忍得住”解释“堪”。这类注释在直接注某字、词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解释作注的文字,故称之为“注后注”。
3、补充注
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注为“彻,彻(晓)、到(天亮)。”此注中以“彻(晓)”来解释“彻”,括号中的“晓”即为补充注,接着又以“到(天亮)”解释“彻晓”的意思。
4、注中注
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其中第一个“者”被注为:“`者',助词,表示停顿,也可看作是衍文(本来没有而多出来的字)。”注中括号里的文字是用来解释注释中出现的读者比较生疏的术语——“衍文”的。
二、理解注释内涵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
1、选择式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注为:“得,心得,收获。”“得”既解作“心得”,又解作“收获”,我们联系课文内容一看,就会知道,在译句、释义时只要选择其一即可。
2、并列式
例:“少无适俗韵”。
注为:“韵,气质、性格、情趣。”这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韵”作解释,三者之间是并列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翻译句子时就不能取其一而代它,而应兼收。
3、引申式
例:“贼易之,对饮酒,醉。”
注为:“易,轻易。这里是`不以为意′的意思。”“易”,本意为“轻视”。文中引用为“不以为意”,我们取义时应取引用义,而不取本意。
4、分歧式
例:“………即今之‘亻累然’在墓者也。”
注为“‘亻累然’,聚集的样子,一说重迭相连的样子。”因为两种说法都言之成理,难分高下,故编者将其同列于注释中。取义时无论取哪个都行,一般倾向于注中前一个,但也不否定后一个。
三、利用注释译句要分清注释的不同类别
1、训释性注释与说明性注释
以《张衡传》一文注释为例: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注为:“雅闻,常听说,雅,常。”这种注释直接对文言词作解释,属于训释性注释。
100句古诗名句带全部注释?
古诗名句分类集成,解释自己完成吧。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初三语文)-1-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初三语文)-2-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初三语文)-3-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初三语文)-4-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 《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初三语文)-5-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人若耶溪》)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初三语文)-6-
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初三语文)-7-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初三语文)-8-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风景的古诗还有注释15首?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这是一首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全诗的诗眼是(孤 ) 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似的表现那云间雁影.真神来之笔. (徐永端) 1.全诗的诗眼是(孤 ) 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赏析: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开放向上的盛唐时期.男儿的赴身边塞.建功立业的豪迈风采. 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语气逼真.描写及其生动.富于形象感.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铁衣远戍辛勤久"四句.描写了征人们因长期戍守边防不能回家而产生的苦闷绝望的心情.[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诗人把征人与少妇的相互思念.运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连接在一起.在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悲剧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从[边庭飘飖那可度"到全诗结束.在对边塞生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切感受.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表现了他对李广这样的安边将帅的崇拜和渴望,并谴责将帅不体恤兵士.骄奢淫逸的恶劣行为.诗人的感情基调很凝重.在褒贬中 体现了思索的痛苦. 高适的边塞诗思想内容深刻.风格悲壮.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代表. 岑参与高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如他的名篇尤为突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的边塞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从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长篇,从内容上看.有的抒发慷慨之情.有的铺叙异域之景.有的歌颂将士英勇.有的谴责战争残酷,从风格上看.有的诗风淡远.有的诗风豪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聆听完这篇篇不朽的诗文.让人触摸到了那颗颗不灭的灵魂.记忆虽是凌乱.但那昔日的苍凉.过眼的繁华.总是荡气回肠.感慨万千.古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政治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一是收集天下民间兵器,熔铸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于是秦和东方交通的咽喉函谷关便可敞开了。二是于琅邪台、会稽山等处刻石颂秦功德,为维护统一作舆论宣传。“会稽岭”和“琅邪台”一南一北,相距数千里,诗人紧接写来,有如信步户庭之间。“骋望”二字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秦王当时志盈意满的气概。秦之统一措施甚多,择其要者,则纲举目张,叙得简劲豪迈。对秦王的歌颂至此臻极,然而物极必反,这犹如《过秦论》的开篇,直是轰轰烈烈,使后来的反跌之笔更见有力。 后段十二句,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生动艺术描写,讽刺了秦王骄奢淫侈及妄想长生的荒唐行为。先揭发其骊山修墓奢靡之事。秦始皇即位第三十五年,发宫刑罪犯七十多万人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挥霍恣肆,穷极民力。再揭发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举。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市说海上有蓬莱等三神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药,于是始皇遣徐市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追求,数年无结果。此即“采不死药”事。“茫然使心哀”是担心贪欲未必能满足的恐惧和空虚。这四句对于前段,笔锋陡转,真如骏马注坡。写始皇既期不死又筑高陵,揭示出其自私、矛盾、欲令智昏的内心世界。但诗人并没有就此草草终篇,在写其求仙最终破产之前,又掀起一个波澜。据史载徐市诈称求药不得,是因海中有大鱼阻碍之故,于是始皇派人运着连续发射的强弩沿海射鱼,在今山东烟台附近海面射死一条鲸。此节文字运用浪漫想象与高度夸张手法,把猎鲸场面写得光怪陆离,有声有色,惊险奇幻:赫然浮现海面上的长鲸,骤然看来好似一尊山岳,它喷射水柱时水波激扬,云雾弥漫,声如雷霆,它鬐鬣张开时竟遮蔽了青天……。诗人这样写,不但使诗篇增添了一种惊险奇幻的神秘色彩,也是制造希望的假象,为篇终致命的一跌作势。长鲸征服了,不死之药总可求到吧。结果不然,此后不久,始皇就在巡行途中病死。“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是最后的反跌之笔,使九霄云上的秦王跌到地底,真是惊心动魄,以此二句收束筑陵、求仙事,笔力陡健,而口吻冷隽。想当初那样“明断”的英主,竟会一再被方士欺骗,仙人没做成,只留下一堆寒冷的骨灰,而“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让方士大讨其便宜。历史的嘲弄是多么无情啊。 此诗虽属咏史,但并不仅仅为秦始皇而发。唐玄宗和秦始皇就颇相类似:两人都曾励精图治,而后来又变得骄侈无度,最后迷信方士妄求长生。据《资治通鉴》载:“(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这种蠢举,结果必然是贻害于国家。可见李白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全诗史实与夸张、想象结合,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欲抑故扬,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现实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激情,是李白《古风》中的力作。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 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是他七言绝句中脍炙人口的一篇佳作。 杜甫与李龟年久别重逢,本来是一件快事,而杜甫此诗却以叹息出之,这是为什么呢?细味文词,可知究竟。 起联,以对偶起,想当年李龟年曾以动人的歌艺,经常出入于岐王、崔九之家。两句以一“见”一“闻”,显出两人的关系;以“寻常”、“几度”,写李氏每与皇亲、达官交往,盛极一时。先作一顿,以起下文。 前人论诗,认为绝句要纡曲回环,婉转变化,句绝而意不绝。本诗就是这样。末联“正是”一转,以“又”字收束。诗以转而意深,从“江南好风景”,可以想象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大好境界。然而花飞春去,好景不长,于这个“时节”偏“又逢君”,“落花”象征李的身世,这里已不是“岐王宅里”,又不是“崔九堂前”,更不是李特承恩遇时唐玄宗的宫中,而是远离京师的“江南”——潭州(今之长沙),怎不令人低徊叹息! 杜甫对李的遭遇深表同情,原因何在?由于他“往时文采动人主,今日饥寒趋路旁”,出峡浮江,依亲靠友,无家可归,与李之名重昔时,此际流浪“江南”,卖唱自给,处境正复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重逢“悲君亦自悲”,借他人的遭遇,抒自己的怀抱,寄义深远,又妙在不肯道破。有人认为白居易的《琵琶行》,假商妇之琵琶,浇胸中之块垒,是从此诗脱胎而来。但此诗用绝句体,“含意未申”,而白诗则用歌行体,畅发其旨,同中有异,这又是不可不知的。 这诗仅仅是感伤两人的际遇吗?不,它更饶有深意。开元盛世,歌舞承平,自经安史之乱,大唐帝国转趋衰微,李与作者身世的变化,正是时代兴替的缩影,“落花时节”隐喻世乱时艰,弥觉可痛。四十年后,两人再会,年华老去,人事已非,盛极而衰,国难民困,目睹花落春残,抚今思昔,能不慨然!用一个“又”字,寄无穷的时世今昔之感,又岂只在怜君亦自怜而已。 总的来说,全诗寥寥四句,辞短韵长,时代之治乱,人世之沧桑,境遇之否泰,已藏于其中,诗中无一字明表其情,却已隐示其意,“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凝重沉郁,而又不失之晦涩,的确耐人回味。昔人评此诗为“藏咏”。 《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解】: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韵译】: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评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桃花溪》作者: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解】:1、飞桥:高桥。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韵译】: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评析】: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韵译】: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评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解】: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闺怨》作者: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解】:1、凝妆:盛妆。2、悔教:悔使。【韵译】: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春宫曲》作者: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注解】: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韵译】: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评析】: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凉州词》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解】: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韵译】: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注解】: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韵译】: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评析】: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解】: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韵译】: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评析】: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逢入京使》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解】: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3、凭:托。【韵译】: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评析】: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写紫苏的古诗和注释?
紫苏
章甫 〔宋代〕
>吾家大江南,生长惯卑湿。
早衰坐辛勤,寒气得相袭。
每愁春夏交,两脚难行立。
贫穷医药少,未易办芝朮。
人言常食饮,蔬茹不可忽。
紫苏品之中,功具神农述。
为汤益广庭,调度宜同橘。
结子最甘香,要待秋霜实。
作腐罂粟然,加点须姜蜜。
由茲颇知殊,每就畦丁乞。
飘流无定居,借屋少容膝。
何当广种艺,岁晚愈吾疾。
所见古诗的注释和译文?
注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立:站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256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 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
-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