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游山玩水的现代诗词(关于江的7字诗句)
-
享受游山玩水的现代诗词
网上有关“享受游山玩水的现代诗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江的7字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关于游山玩水的现代诗句
关于游山玩水的现代诗句 1.关于游山玩水心情很好的诗句有什么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4.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5.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6.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
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8.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孟浩然《田园作》
9.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10.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佚名《长歌行》
1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13.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14.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15.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17.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二(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描写游山玩水的诗句有哪些
1、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唐代:李白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释义:时光过得快啊,就像露水一见太阳就干,红花一遭霜打就蔫。
自从与君离别以后,仿佛俯仰之间春花就换了秋枝条。泰山顶上夏云嵯峨,山上有山,好像是东海白浪连天涌。
云化飞雨从江面上扑来,卷起浮尘直入你的珠帘帷帐。也知道你此时一定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屋里,也知道你此时一定在思念我。
我独自一人在南楼读道书,幽静清闲仿佛在神仙的居所。可惜的是没有那个喜欢闹闹的人提酒来,只能希望你写篇动人的文章来提提神!2、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释义:译文 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3、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春题湖上》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释义: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
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4、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彭蠡湖中望庐山》唐代: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释义: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5、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释义: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3.形容游山玩水的诗词
《望天门山》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鸟鸣涧》唐代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望庐山瀑布》唐代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赤壁赋》宋代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求游山玩水的诗句描写
《望天门山》唐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宋 李珣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
行客自多愁。《生查子 独游雨岩》宋 辛弃疾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饮酒·结庐在人境》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竹里馆》唐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瞑》唐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以上供参考。
5.关于李白"游山玩水"的古诗有哪些
金陵:《登金陵凤凰台》
白帝城:《早发白帝城》
天姥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宣州谢摇楼:《宣州谢耀楼鉴别小叔叔云》
天山:《关山月》
终南山:《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剑阁蜀道:《蜀道难》
荆门:《渡荆门送别》
牛渚:《夜泊牛渚怀古》
江陵:《下江陵》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6.高中语文中李白写的关于游山玩水的诗句有哪些
1、《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关于江的7字诗句
望海潮·洛阳怀古
望海潮
宋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花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极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简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主要词作
鹊桥仙(纤云弄巧) 望海潮·洛阳怀古(梅英疏淡)
踏莎行(雾失楼台) 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
满庭芳(山抹微云) 千秋岁(水边沙外)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回答者:蜣螂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6-14 20:23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 “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赏析二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蒋雅云)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蒋雅云)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望海潮·洛阳怀古
望海潮
宋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花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极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简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主要词作
鹊桥仙(纤云弄巧) 望海潮·洛阳怀古(梅英疏淡)
踏莎行(雾失楼台) 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
满庭芳(山抹微云) 千秋岁(水边沙外)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回答者:蜣螂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6-14 20:23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 “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望海潮
望海潮
*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
△△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最后两句可换成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说明:望海潮词牌,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望海潮
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1都会,钱塘2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3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4。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5夸。
全部注释
1.三吴:指吴兴郡、吴郡、会稽郡,此处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五代吴越建都于此。
2.钱塘:即杭州,古属吴郡。
3.重湖叠巘:西湖以白堤为界,分里湖和外湖,故称重湖。叠巘:指层层叠叠的山峦。
4.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5.凤池:即凤凰池,为皇帝禁苑中池沼。词中泛指朝廷。
在词史上,柳永是较早把城市题材写进词里的人。如他的《抛球乐》便将汴京清明时节的繁盛景象、芳郊名园的歌舞嬉戏和茶楼酒馆的解貂买醉,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堪称词中的"清明上河图"。北宋范镇曾很有感慨地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祝穆《方舆胜览》引)。可见柳永在都市题材上的开拓之功。
这首《望海潮》是他城市词中的扛鼎之作。罗大
诗词赏析:黄庭坚《登快阁》
1.第一个字是江字开头的七字诗词
江月年年只相似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月何年初照人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潭落月复西斜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水流春去欲尽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枫渔火对愁眠 —— 唐 · 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江州司马青衫湿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江湖夜雨十年灯 —— 宋 · 黄庭坚《寄黄几复》江山代有才人出 —— 清 · 赵翼《论诗五首·其二》江上被花恼不彻 —— 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江深竹静两三家 —— 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江东子弟多才俊 —— 唐 · 杜牧《题乌江亭》江城五月落梅花 —— 唐 ·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黄鹤楼闻笛》江南几度梅花发 —— 宋 ·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江上小堂巢翡翠 —— 唐 · 杜甫《曲江二首》江雨霏霏江草齐 —— 唐 · 韦庄《台城》江湖浪迹一沙鸥 —— 宋 · 陆游《秋思》江娥啼竹素女愁 —— 唐 · 李贺《李凭箜篌引》江米如珠井水淘 —— 清 · 符曾《上元竹枝词》江花边月笑平生 —— 明 · 戚继光《马上作》江滨迸瑟鱼龙愁 —— 唐 · 陈陶《将进酒·金尊莫倚青春健》江海已过柳生绵 —— 宋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江头落日照平沙 —— 宋 · 戴复古《江村晚眺》江间波浪兼天涌 —— 唐 · 杜甫《秋兴八首》江南江北送君归 —— 唐 · 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江村月落正堪眠 —— 唐 · 司空曙《江村即事》江上风流胜习家 —— 明 · 王廷干《春雨登楼》江湖满地一渔翁 —— 唐 · 杜甫《秋兴八首》江风引雨入舟凉 —— 唐 · 王昌龄《送魏二》江山留与后人愁 —— 宋 · 李清照《题八咏楼》江山不管兴亡事 —— 唐 · 沈彬《再过金陵》江南春尽离肠断 —— 宋 · 寇准《江南春·波渺渺》江北秋阴一半开 —— 宋 · 王安石《江上》江山故宅空文藻 —— 唐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江南雁断音书绝 —— 宋 · 何梦桂《忆秦娥·伤离别》江南依旧称佳丽 —— 宋 ·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江桥掩映暮帆迟 —— 唐 ·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 江陵愁望有寄》江南江北旧家乡 —— 五代 · 李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江左沈酣求名者 —— 宋 ·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江城地瘴蕃草木 —— 宋 · 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江海相逢客恨多 —— 唐 · 温庭筠《赠少年》江头橘树君自种 —— 唐 · 张籍《春别曲》江南虽好是他乡 —— 明 · 王恭《春雁》江东子弟今虽在 —— 宋 ·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山不夜月千里 —— 宋 · 黄庚《雪》江上形容吾独老 —— 唐 · 杜甫《冬至》江干多是钓人居 —— 清 · 王士祯《真州绝句》江水西头隔烟树 —— 宋 · 黄庭坚《望江东》江城白酒三杯酽—— 宋 · 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江春不肯留归客 —— 唐 ·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江亭晚色静年芳 —— 唐 · 杜甫《曲江对雨》江柳影寒新雨地 —— 唐 · 白居易《赠江客》江雨朝飞浥细尘 —— 唐 · 宋之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江北江南水拍天 —— 宋 · 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江河不洗古今恨 —— 宋 · 陆游《王给事饷玉友》江水开辟流其间 —— 唐 ·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江畔细麦复纤纤 —— 唐 ·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江色鲜明海气凉 —— 唐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江上月明胡雁过 —— 唐 ·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江上流莺独坐听 —— 唐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江畔风光几日春 —— 唐 · 白居易《曲江醉后赠诸亲故》江上战馀陵是谷 —— 唐 · 崔涂《赤壁怀古》江上青枫初着花 —— 明 · 孙蕡《江上》江上洲传鹦鹉名 —— 唐 · 李白《鹦鹉洲》江烟淡淡雨疏疏 —— 宋 · 陆游《渔翁》江汉翻为雁鹜池 —— 唐 ·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江边一望楚天长 —— 五代 · 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江城人悄初更打 —— 宋 · 蒋捷《女冠子·元夕》江山也要伟人扶 —— 清 · 袁枚《谒岳王墓》江湖从古著羁臣 —— 宋 · 陆游《哀郢》江上年年芳意早 —— 唐 · 李约《江南春·池塘春暖水纹开》江南江北雪漫漫 —— 宋 · 向子湮《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江南岐路洛阳城 —— 唐 · 柳中庸《听筝》江左风流王谢家 —— 宋 · 苏轼《徐熙杏花》江南四百八十寺 —— 宋 · 韩元吉《秋怀十首其一》。
2.有关江字的诗句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登高》)
6、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京师得家书》)
8、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9、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
10、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千秋。
江:jiāng属于疆域地区所有的水道。后来用作长江专称。
3.有关江字的诗句小舟从次逝,江海寄余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野旷天低书,江青月近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含有江字的诗句一、带江字的古诗句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带“江”字的诗词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唐 · 柳宗元《江雪》
释义: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唐 · 杜甫《春夜喜雨》
释义: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唐 · 李白《渡荆门送别》
释义: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唐 · 李白《望天门山》
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唐 · 杜甫《绝句二首》
释义: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唐 · 杜甫《登高》
释义: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唐 · 孟浩然《宿建德江》
释义: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8.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唐 · 白居易《暮江吟》
释义: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 · 王安石《泊船瓜洲》
释义:春风又把对岸的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1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1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宋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释义:郁孤台下面流着的清江的江水,其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1.《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2.《春夜喜雨》
唐代: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3.《渡荆门送别》
唐代: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6.带"江"字的诗句有哪些带"江"字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唐 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好》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 《春夜喜雨》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江枫渔火对愁眠。——唐 张继 《枫桥夜泊》
1、一樽还酹江月。——宋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2、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 《琵琶行》
3、住近湓江地低湿。——唐 白居易 《琵琶行》
4、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 《黄鹤楼》
5、茅飞度江洒江郊。——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秋风忽忆江东行。——唐 李白 《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
7、江月何年初照人。——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8、江月年年只相似。——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9、不知江月待何人。——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10、但见长江送流水。——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11、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 《黄鹤楼》
12、半江瑟瑟半江红。——唐 白居易 《暮江吟》
13、天门中断楚江开。——唐 李白 《望天门山》
14、江春入旧年。——唐 王湾 《次北固山下》
15、唯见长江天际流。——唐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16、江清月近人。——唐 孟浩然 《宿建德江》
7.以江字开头的七言藏头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 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 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 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翻译: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
8.有关江字的诗句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
(《登高》) 6、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京师得家书》) 8、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9、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登金陵凤凰台》) 10、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千秋。 江:jiāng属于疆域地区所有的水道。
后来用作长江专称。
求写十个诗词鉴赏
登快阁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注释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
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了却:完成。
东西:东边和西边。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倚:倚靠
落木:落叶
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聊:姑且。
弄:演奏
与白鸥盟: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体现其特征的作品如: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
对“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
“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这种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中国经典诗词文言文都有哪些?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应该承认诗人确实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这一点,孟棨的《本事诗》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人面桃花》)则作了更多的发挥。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气勃勃,光采焕发,争奇斗妍。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了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而且细咀那“入云深处”四字,还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入”之愈“深”,其所见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见诗的三四两句,就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多么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无怪《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八声甘州
张炎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张炎词作鉴赏
1290年,张炎和友沈尧道应召为元政府写金字《藏经》。翌年,回归南方。之后词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尧道及赵学舟都有词往来,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以“记”字领起,气势较为开阔、笔力劲峭。写他前年冬季赴北写经的旧事,展现了一幅冲风踏雪的北国羁旅图。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三两个“南人”在那枯林古道上艰难行进。“此意悠悠”此句虽简,然则写出他内心无限的忧思。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旧事重提之后,续写北地回归之光景。江表,指江南。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此两句谓自己虽已回到南方故土,屈辱经历也过去,仍只能老泪洒落、无欢可言。南归以后,自己与尧道分处杭、越,音讯久未通。“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点出为何不致书问候。并非不想题诗赠友,但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来。因西风吹打而飘散的片片红叶上,似乎处处都写满了“亡国”两字。不忍在上题诗,怕引起浓浓愁情。请老友给予谅解。开头这两韵五句,其意境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之概。着实为全词增添了一点“北国型”的“壮美”之感。“短梦依然江表,……落叶都愁。”随即音调多么缠绵低回。这是作者善于“一气旋折”的高妙本领。
“载取白云归去”则从眼前的离别写起。故人之访,给作者多少欢乐、慰藉和温暖。故人又要回去。面对此景,作者当然又会感慨生悲。“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写出了自己与他两情依依之感。“楚佩”借楚辞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典故。“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当然会赠所赠之物,只能是一枝芦花。这里表现出赠者零落如秋叶的心情。他以芦花来比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饱寓着他生不逢时痛感。这里“折苇赠远”,笔调不凡,写意深刻。“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而故人既远,“野桥流水”附近也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终非沈尧道、赵学舟之类故交了。“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惆怅寂寞只能靠登楼远望排解。但余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伤悲。所以顿又缩回了脚步!
全词先悲后壮,先友情而后国恨,惯穿始终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词气”。使读者极能渗透到作者的感情世界之中。写身世飘萍和国事之悲感哀婉动人,令人如闻断雁惊风,哀猿啼月。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词作鉴赏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饮酒》其五_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建造房屋。
2.尔:如此。
3.日夕:黄昏之时。
4.相与还:成群结伴而还。
5.真意:自然意趣。忘言:不可言说。后两句的意思是,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意趣,不可言说。
〔评析〕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词作鉴赏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爱湖东行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片 七八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天涯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 蛇乘雾终土灰 老骥伏枥志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已 盈缩之期天; 养怡之福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桑麻 待重阳日还来菊花
题破山寺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曲新词酒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骨肉流离道路吊影分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之浙东(王观·宋)水眼波横山眉峰聚欲问行人去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张国荣为什么要跳楼自杀
最直接的原因自然其自身所患的抑郁症的缘故。而且张国所患的抑郁症并非心理疾病,而是由于其脑内化学物质不平衡,导致的生理上的抑郁症。张国荣在生前与亲友说过:“我有钱,这么多仁爱,又很开心,为什么会患有抑郁症?”说明了这个病对他本人的打击是相当大的,也是其走向自杀这条不归路的直接原因。
张国荣当年的声誉和知名度在其生前曾经到达过无人左右的巨星级别,但最终他却在2003年4月1日选择于文华酒店跳楼自尽,这个事件当中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经过都扑朔迷离,令人匪夷所思,再加之张国荣这一巨星身份,也为整个事件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早期对于“张国荣自杀之谜”众说纷坛,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说法:
一感情问题
张国荣是双性恋早已是圈中的公开秘密,他与爱人唐鹤德相处同居多年之后,也选择了向外界公开其同性恋这一身份,并且还勇于在演唱会上大胆示爱。这在今天都是十分令人震惊的新闻,更何况是当年。这一身份使其经常被媒体跟踪采访,甚至被狗仔追问不堪的两性问题,这使得本就性格内向的他更加苦恼。
张国荣与唐鹤德的感情也并非一帆风顺,据称他在跳楼前曾留下遗书,其中阐述了他对于某位年轻朋友产生的异样情感,也使得他陷入了感情困境。但这一说法并未有太多证据支撑
二外界因素
一是因为其感情问题所带来的媒体骚扰的原因,使其备受折磨,二是因为在其患病的期间,却接拍了一部恐怖**,《异度空间》。这部片不仅使其陷入恐怖幻境,一度出现幻觉的程度,甚至加重本就严重的病情,以至于他戏拍完之后很久都难以抽离,严重时更是长期失眠,终日精神恍惚。最重要的是,由于张国荣一直很抗拒自己生病的事实,甚至一度到了拒绝看医生的程度,并且由于外界传闻,他自身也开始逐渐相信“撞邪”这种说法。
据说他在采取某些迷信手段之后,病情一度有过转机,他也因此开启他筹备已久的导演工作,但最后还是被工作压力所加重了病情,也使得《偷心》成为了他的遗作。
三生理疾病
这是目前显示证据最多,且最客观的原因。张国荣在自杀前一年便被告知患有生理性抑郁症,但当时人们对于抑郁症的了解知之甚少,张国荣在病发的一段时间都抗拒这个事实,加上工作、媒体所带来压力,更是加剧了他的患病程度,最终他因此走向了绝路。
距离今年为止,张国荣早已离开十多年,他因何而选择这条路也并不是那么重要了。值得让人沉思的反倒是公众对于抑郁症这一疾病的忽视和不屑,使得不少人最终在他人不解的目光中走向绝路。但事实上,抑郁症就像感冒发烧,是一种不可控发生的疾病,不论是否是病人,都应该理性看待此类疾病,以此避免张国荣式的悲剧再次发生。
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1、襁褓——指不满周岁
2、孩提——指2~3岁
3、髫( tiáo) 年——指女孩7岁。垂髫( tiáo) :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4、龆年——指男孩8岁
5、总角——幼年泛称。称童年为“总角”。
6、黄口——指10岁以下的孩子
7、金钗之年——指12岁(女)
8、豆蔻年华——指13岁(女)
9、舞勺之年——指13~15岁
10、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11、及笄之年——指15岁(女)。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2、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
13、舞象之年——指15~20岁
14、桃李年华——指20岁(女)
15、弱冠——指20岁(男)。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16、花信年华——指24岁(女)
17、梅之年——指至出嫁。
18、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9、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
20、而立之年——指30岁(男)。
21、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22、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岁。
23、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 花甲,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24、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
25、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26、杖朝之年——指80岁
27、耄耋之年——指80~90岁
28、黄发:指长寿老人。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29、鲐背:指长寿老人。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30、期颐:指百岁。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扩展资料
1、男性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2、女性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喜寿:指七十七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指七十七岁。
米寿:指八十八岁:将“米”字拆开彷如八十八的模样,故借指八十八岁。
白寿:指九十九岁: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白”是借用百字少一横,以此借指九十九岁。
茶寿:“茶”字的草头看似二十,余者可拆成八十八,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故借指一百零八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关于“享受游山玩水的现代诗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zuowen/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