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诗词---> 古诗《渔歌子》的诗意and作者资料(张志和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

古诗《渔歌子》的诗意and作者资料(张志和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诗词     发布时间:  2024-02-29    点击:  251 次

古诗《渔歌子》的诗意and作者资料

网上有关“古诗《渔歌子》的诗意and作者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张志和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渔歌子,词牌名,词也叫“长短句”,“小令”。可以唱,分为上下两段,两段之间有空格。

渔歌子①?唐张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鹭③飞,

桃花流水④鳜鱼肥。

青箬笠⑤,绿蓑⑥衣,

斜风细雨不须⑦归。

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

3.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竹叶'竹蔑做的斗笠。

6.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译文

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带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下雨了,鱼要出来呼吸,这不是可以钓到很多肥美的鳜鱼吗?而且,他被这番风景深深地迷住了。

宋代诗人

(约730~约810)

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

张志和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少年成名

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初一,张志和在京城长安行馆诞生,因娠前其母梦见有神仙献灵龟吞服,取名龟龄。

张志和童年聪明伶俐,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就能做文章,且过目成诵。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张志和跟随父亲在翰林院游玩,翰林院宋学士以锦林文集戏之,张志和过目成诵,传为佳话。唐玄宗听说后亲自出题试考,张志和对答如流,玄宗甚感奇异,赐优养翰林院。

天宝六年(747年),16岁的张志和因在道术方面的一技之长,被李亨赏重,增补京兆户籍,游历太学。

平步青云

天宝十年(751年)张志和弱冠之年,太学结业,太子李亨为张志和亲赐御名,改名志和,取字子同。以其之聪明能干,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事,留在翰林待用,供奉东宫,享受八品(上)待遇,掌受诸曹及五府、外府之事,句稽抄目,印给纸笔。

天宝十一年(752年),张志和恩准回家省亲时,协助地方官吏除奸灭盗,功绩显著,誉为“神张”。

天宝十二年(753年),张志和外擢杭州,候补杭州刺史,除土豪恶霸李保。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陷洛阳。张志和随太子李享转战灵武一带,擢除朔方招讨使。

天宝十五年至德元年(756年),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享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张志和与舅李泌时常献计于肃宗,征调回纥兵,谋“三地禁四将计”,败安禄山于河上,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略性胜利。擢授张志和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享正三品待遇。

归隐田园

至德二年(757年),张志和由外官擢至内官,奉上皇还西京,封(吏部)金紫光禄大夫,仍享正三品待遇。然而肃宗为了急于收复京师,掌控内外局势主动力,答应了回纥苛刻的条件,张志和力谏肃宗收回成命,纳陈时事,于是,张志和“坐事贬南浦尉”。同年,张志和父张游朝卒。

至德三年乾元元年(758年),张志和以“亲丧”为由脱离官场。

张志和虽受贬任南浦尉的处分,但肃宗为了树立自己的亲信,笼络人才,加上张志和母新丧,经量移后,赦张志和无罪,并赠奴、婢各一个给张志和,同时敕加赠张志和母亲为秦国贤德夫人,赐表白四段、白银二千四百两,以荣葬之资,意欲让张志和守孝三年期满后再回朝廷效力,暂回原籍,以资待用。张志和回老家后,葬母于祁门赤山镇西五里之润田,亲自负土崇圹,并结庐于墓侧,植柏成林,朝夕拜哭,克尽孝道。

上元二年(761年),张志和在祁门润田守孝三周年期满,妻程氏又卒,遂无复宦意。为了逃避唐肃宗的寻访,只带了渔童、樵青,告别亲朋好友,游黄山、绩溪等地。然后复游吴楚山水,最后来到湖州城西西塞山渔隐,自称烟波钓徒。在此,写下了著名的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宝应元年(762年),张志和在湖州西塞山渔隐第二年。结识在苕溪隐居的茶圣陆羽和在与西塞山毗邻的杼山隐居的诗僧皎然等,开始撰写《玄真子》著作。

广德二年(764年),张志和在湖州隐居第四年,《玄真子》撰写完成,遂改自称烟波钓徒为玄真子。

广德三年永泰元年(765年),张志和在湖州隐居第五年。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祖基因赤山镇改县治,被朝廷占领用来做县置,家中李夫人又新逝,加之以前被贬,促成他的意志更消极薄弱,使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志和兄张松龄恐怕志和浪迹不归,在会稽东郡山阴县筑茅斋,作《渔父词》招劝张志和回家。张志和作《平原留题》诗,到会稽东郭开始陆地隐居生活。

大历二年(767年),张志和在会稽东郭隐居第三年。开始撰写《大易》十五卷,并作《太寥歌》。

大历四年(769年),张志和在会稽隐居第五年。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在会稽完成《大易》十五卷的撰述工作,《大易》共十五卷三百六十五卦。

溺水身亡

大历九年(774年)冬十二月,张志和在湖州东平望驿莺湖,因酒醉溺水而逝,年四十二岁。

人物成就 诗词

张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词并有较大影响的词人之一,他的《渔父词》源于吴地吴歌中的渔歌,他的五首《渔父》词,特别是第一首,词调与意境完全相符,再衬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韵远,很有艺术魅力,因此广为传诵。晚唐释德成39首《渔父拨棹子》中,有36首的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亦有《渔父》词十八首,不仅其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并直接运用到道教的术语中。此后的和凝、欧阳炯、李、李煜所作《渔父》,其内容大同小异。均受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可见对后世的词人影响之大。

张志和的《渔父词》问世仅七年时间就传到了日本,嵯峨天皇读后备加赞赏,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并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书。

张志和的《渔父词》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填词历史和以后词人的风格曲调,吴越一带的地方戏曲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同时对海外汉诗人的影响更大,直接开启了日本填词历史的先河。

道学

张志和将自己修炼的心得辑为一部十二卷三万言的《玄真子》。《玄真子》模仿《庄子》、《列子》,以假设寓言问答,以论述天地造化,有无、方圆、大小等哲理问题,是《道德经》的深入和补充,或者说是对《道德经》的一个具体释例,其大旨是在吸收唐代道教重玄思想的基础上,解释道家虚无玄妙之说,如书中把“玄真”解释为“无自而然,是谓玄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之玄也,无玄而玄,是谓真玄;无真而真,是谓玄真。”所以《道德经》和《玄真子》的关系,也就一个是纲领、一个是细则;一个是抽象、一个是具体而已。后人称其“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

此外,《玄真子》外篇中有虹的成因及人工造虹方法的记载。

天文

张志和关于天地关系的理论,颇近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 “盖天说”。其不同之处在于,张志和并不认为地是倾斜的,西北高而东南低。天地间是无形质的碧虚,这又与古代天文学中的“宣夜说”相合。这是张志和吸引古代天文学的地方(宣夜说出在汉末以前)。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张志和对日月之关系的精湛解释。

个人作品 著作

张志和著作主要有《玄真子》十二卷和《大易》十五卷。

《玄真子》据陈振孙《书录解题著录》云原书有十二卷,南宋时已残缺,仅存三卷。今《道藏》本三卷,收入太玄部。又《四库提要》著录此书一卷。书分三篇,上卷曰《碧虚》、中卷曰《N|》、下卷曰《涛之灵》。

《大易》十五卷见《道藏》32部《玄真灵应宝签》。

诗作

《全唐诗》中录有九首,安徽祁门县张村庇张氏后裔收藏的《张氏宗谱》中存录四首,共十三首。而《张氏宗谱》中的一首《渔父》诗与《全唐诗》中一首重复,这样张志和真正的诗词作品只有十二首传世(7诗5词)。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

人物评价

●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张志和,或号烟波子,常渔钓于洞庭湖。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高节,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像,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深得其态。……非画之本法,故目为逸品,盖前古未之有也,故书之。

●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志和性高迈,自为《渔歌》,便画之,甚有逸思。

● 唐·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

德裕顷在内庭,伏睹宪宗皇帝 *** ,求访玄真子《渔歌》,叹不能致。余世与玄真子有旧,早闻其名,又感明主赏异爱才,见思如此,每梦想遗迹,今乃获之,如遇良宾。於戏!渔父贤而名隐,鸱夷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隐而名彰,显而无事,不穷不达,其严光之比欤?

● 明·董其昌《画旨》

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 《唐七律隽》

玄真自称烟波钓徒,此盖借淮父以自写照,而成绝妙好辞。语意惊拔,有目空千古之慨。与少陵暮归之作,同一格调,而尤觉超妙,以襟度洒落故也。然少陵是用世人,玄真是出世人。出世用世原有两种不同,出世者本无用世心,用世人作不得出世语。

史书记载

● 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

● 唐·陈少游《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

● 《续仙传·玄真子》

● 《新唐书·列传·隐逸》

● 《诗话总龟》

● 宋·谢Q《润田张氏续谱序》

● 《唐才子传》

● 明《祁阊志·先达篇》

家庭成员

祖父

张弘,字弘道,张志和祖父。为饶之浮梁州判,后弃官寓居歙州之赤山镇,夫人王氏终于任。

父母

张朝游,张弘第三子,张志和父亲。 *** 好道,著《南华象说》十卷,又著《冲虚白马非马证》八卷。历任监视御史,东宫侍讲。寿终,奉敕加旌赠太师尚书。

张志和的母亲姓李,著名宰相李泌是张志和母亲的亲弟弟。

兄弟

张志和一共兄弟三人,大哥叫张松龄,二哥叫张鹤龄。

子女

三个儿子,张衡、张卫、张衢。

卒年争议

关于张志和死讯的书籍,虽众说不一,但都持张志和是在颜真卿任湖州剌史期间溺水而亡的观点(颜真卿在大历七年(772年)十一月受命委以湖州刺史,次年(773年)一月到任,直到大历十二年(778年)八月卸任年)。而张志和在哪一年去世的,主要有以下五种说法:

1、潘慎《唐五代词鉴赏辞典·词人小传》、胡云翼《唐宋词一百首》、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新版《辞海》等一些的书籍或文献上都认为张志和卒于约810年。

2、华夏出版社出版的《道教大辞典》称张志和死于772年。

3、陈耀东在《唐才子传校笺·卷三·张志和传》和《张志和著作考》中据《颜鲁公文集·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考证认为张志和卒于773年。

4、山东省地方志办编修的《颜真卿志》认为张志和似乎是死于大历十一年(776年)。

5、祁门润田《张氏宗谱》中载:“张志和,卒于唐大历九年(774年)”。

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人 唐代诗人张志和简介历史名人

张志和的生平简介:

张志和743年在会嵇山阴出生。字子同,道号玄贞子,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

不久明经及第,此时年仅16岁,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

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为尉官。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

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在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幸溺水身亡,张志和的一生有代表作《玄真子》、《大易》和《渔夫词》等著作。

张志和曾经进士及第。不过他志不在官,只是守持真元,葆养神气,已有卧在雪地上不怕冷,进入水中不沾湿的功夫。

又喜欢游览,几乎走遍天下名山。著名大臣、鲁国公颜真卿和他是好朋友。真卿做湖州刺史时,每天和宾客们一起饮酒赋诗,志和善饮酒,连喝三斗也不会醉。

颜真卿一次出题《渔父词》,让大家共作,首作便是张志和的那首。真卿和别的宾客对此诗激赏不已,各有诗唱和,共赋成二十余首。

张志和又裁纸,依大家的诗意画成山水花鸟五幅,俱栩栩如生,又将大家做的诗词题在画面上,真卿等人无不表示叹服。

这些时间,颜真卿、张志和一行游览至平望,张志和酒酣高兴,玩起水戏来:铺张席子在水面上漂来漂去,人们只听到阵阵撑船声,又有白云和仙鹤飘飞在他头上。

真卿及其属官见到没有不惊异的。玩了—阵,张志和在水上向颜真卿挥手致谢,一边就冉冉上升,消失在云霄中。

百度百科—张志和

 张志和,字子同,他是古代著名的大诗人,据传闻,张志和此人三岁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有人曾评价张志和的诗句语意惊拔,有目空千古之慨,那么,想知道张志和是哪个 朝代 的人吗?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唐代诗人张志和简介。

 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人

 张志和是唐代的诗人。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公元732年正月初一,张志和在京城长安行馆诞生,因娠前其母梦见有神仙献灵龟吞服,取名龟龄。

 据机子啊,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 唐肃宗 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唐代诗人张志和简介

 张志和(743~774),道号玄贞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博学能文,曾经进士及第。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 *** 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

 张志和弱冠及第 受唐肃宗赏识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

 张志和少年得志被贬

 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今江西南昌西南)为尉官。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后来,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张志和志不在官,只是守持真元,葆养神气,已有卧在雪地上不怕冷,进入水中不沾湿的功夫。

 张志和相反姜太公垂钓

 其兄鹤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写了一首《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听从兄长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简朴,不修边幅。常去水滨河溪效法姜太公无饵垂鱼。如此逍遥隐居生活10年。

 张志和不幸被淹死

 唐大历9年秋冬,颜真卿偕同门生、弟侄、宾客前来平望驿游览,大家饮酒作词,畅酣淋漓,张志和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飘然若仙,他乘兴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不幸溺水而亡。颜真卿为其撰写碑铭。

 以上是关于张志和的信息,现在你知道了吗?如您还想要了解更多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敬请关 历史网 。



《渔歌子》诗意译文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朝代唐

译文对照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注释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赏析 相关内容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渔歌子的诗意是什么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歌子》的诗意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歌子》原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渔歌子》赏析

这是一首通过写景赞美渔家生活情趣的词。它着意描绘了秀丽的水乡风光: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碧波粼粼,一位渔夫头顶斗笠,身披蓑衣,在春天的斜风细雨中,十分悠然自得。全诗的色彩鲜明柔和,有青山、碧水、白鹭、红桃……静中有动:江水涨、白鹭飞、斜风、细雨,一切都笼罩在春江烟雨迷蒙之中悠闲而自由的生活乐趣。

张志和简介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浪迹先生,玄真子。浙江省兰溪(今属金华市)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着《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

渔歌子的诗意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写景诗,诗中用色彩鲜明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还展现了一位悠闲自在的渔夫形象,寄托了诗人喜爱自然、崇尚自由的情怀。

全诗原文如下:

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西塞山前的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两岸桃花盛开,春水上涨,水中游来游去的鳜鱼正是肥美,一位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穿绿色蓑衣,正在打渔,斜风细雨不一定要归去。

简析:诗的前两句描写江南发生春汛时的景色,白鹭在山前自由地飞翔,桃花流水相应,水中鳜鱼正肥,显示出西塞山的山光水色,也点明了渔夫生活的环境。后两句写渔夫的形象和悠闲自得的捕鱼生活,头戴青色斗笠,身穿绿色蓑衣,一点微风细雨不用回家,继续在江面打渔。整个画面展示了美丽的江南春景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

关于“古诗《渔歌子》的诗意and作者资料”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wowowoman.com/shici/1522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